高中政治地理歷史該怎麼學才好

  很多的高中生感到文科政治歷史地理比較難學,隨著高中課程的即將實施,如何學好高中文科是擺在高中新生面前的問題。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中政治地理歷史的學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中政治地理歷史的學習方法

  高中政治

  政治這門學科的學習思路分為三個部分:

  預習→學習→複習

  環節一:預習

  對於政治的預習,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只需要十分鐘,翻開課本,瀏覽一下這一課將要學什麼。要注意,在瀏覽的過程中,你有兩個任務,一是明白這一課老師將會講什麼,也就是把課本上的知識點好好閱讀一下。二是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在經濟生活某一課的預習中,你發現自己不理解恩格爾係數這個概念,那麼就用亮色筆標出來,做好標記,在正式上課時,認真去聽老師對於這個問題的講解。通過這樣的預習,有利於你對課堂知識的吸收,同時,因為你已經瀏覽過這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並且知道了自己的疑問點,那麼你在上課時,會自然而然地想要跟著老師的思路去聽課,有利於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

  環節二:學習

  這是我們學好高中政治的中心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主要指的是你在課堂上的學習。當你在課堂上學習新的一課時,當堂理解知識,吸收知識,是你需要完成的任務。如何做到呢?首先要跟上老師的節奏,老師講到哪兒,你就看到哪兒,有錯過的地方就先標記,不要一直去糾結,這樣容易使你錯過後面更多的內容,從而把自己的節奏搞亂了。

  其次是,要學會自己主動思考。面對一個全新的知識點時,你要去想想,“它為什麼是這樣、它是不是重點、我要怎麼去記住它”,通過向自己提問,去引導自己思考。當你自己主動思考時,其實就是你記憶的一個過程,越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後來你把它弄懂了,就印象越深,連背都不用背了。

  另外,在課堂上,一定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可以和大家分享兩個上課犯困的解決方法,第一個是站起來,走到教室後面站著聽,沒什麼好顧慮的,做自己的。第二個是用一個小噴壺,就是花露水那種小一點的噴壺,裝上涼水,滴幾滴風油精***藥店都有賣的***,然後一犯困,就對著自己噴一噴,尤其適用於冬天暖融融的課堂上,效果奇好。

  環節三:複習

  複習是一個查漏補缺、鞏固知識的過程。一定要複習!如果今天學習的知識不及時複習,第二天就忘了,相當於你今天白學了。所以,複習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步,必須要重視。對於政治的複習,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翻開課本,回顧一下今天所學的知識,找出自己還是不理解的地方,嘗試著自己再去理解,可以藉助工具書,直到把它弄懂為止。第二是做題。先做老師佈置的題目,把作業做完,然後時間充足的話,再做自己買的課外練習冊上面的題目***高三時必須要做課外題目***。第三步是記憶,就是去背誦重點知識。其實經過你的學習和複習,今天學習的知識點你已經記得差不多了,最後再背誦,往往是很輕鬆的。

  這三個環節是相輔相成,環環相扣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偷懶。偷偷告訴大家,當你堅持下來了,習慣了這樣的學習過程,那麼除去上課時的學習,每天只需要40分鐘,這三個環節就可以完美完成,你的政治成績,也會給你相應的回報。

  高中歷史

  學歷史,最愁人的就是記時間。不但要分清楚什麼歷史事件在什麼時間發生,還要記清楚各個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往往剛背完記得清清楚楚,過個三五天就拋之九霄雲外,到了考試時則大腦混亂。別怕,這種情況很常見,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記憶歷史大事件的妙招。

  我將它稱為“時間軸記憶法”,顧名思義,意為在大腦中建立一個時間軸,按“軸”索驥,一一對應,使得大腦面對眾多歷史事件保持思維清晰,答題時不再糾結,下筆如有神助。具體記憶方法如下:

  第一步

  準備A4白紙若干張。建議最好用白紙,首先是畫圖比較方便,其次是儲存時比較顯眼。然後拿出需要整理的那本教材,以人教版必修一為例。在白紙上畫出時間軸,中間點為公元元年。第三步,則是按照教材所講述的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依次整理到剛剛畫好的時間軸上。一般情況下,一張紙整理一個單元的事件即可,不可貪多,要注意符合自己的記憶規律。

  在整理事件的過程中,要注意歸納事件的概況資訊,將其記在白紙背面。以必修一中第四單元辛亥革命為例,其概況資訊包含發生時間、主要人物、導火索、主要地點、意義、教訓等,將其列在事件名稱下方,形成一個事件概況。字數不必太多,簡單記就可以。鼓勵使用符號和圖示。原因在於,當你使用自己創作的符號和圖示記憶事件時,其實也是自己在思考的一個過程,將知識更深層次內化到自身。

  第二步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鼓勵使用不同顏色筆來標註事件,可以加深自己印象,但是需要注意,顏色最好控制在三種以內。

  最後一步

  最後一步便是收藏。

  這一步至關重要,你整理好的資料一定要收藏好,定時回顧。考試前可以將整理好的時間軸當作複習大綱。

  當你動手整理出一份屬於自己的歷史事件時間軸,同時你的大腦也在進行對這些事件的梳理。一遍不行,那就反覆回顧自己的時間軸,慢慢地,那些以往覺得混亂的事件,就會清晰浮現在眼前,再也不用為記憶事件而擔心。

  高中地理

  一、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型別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檢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 的影象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 “世界城市化的程序”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充套件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誌。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複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詢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鐘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裡,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佈”,“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幹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資訊,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複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高中文科的學習建議

  1.加強理解,融會貫通

  有人認為,文科主要靠死記硬背,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文科考題也有許多是理解與應用的。因此,同學們在學習時應該切記死記硬背,應該理解著記憶。先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弄懂,看清楚它背後隱含的東西,理解清楚前後關係、因果關係,並加以融會貫通。然後把它們串起來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和理解。這樣記憶起來也容易的多。

  2.增加閱讀,培養興趣

  學習文科,應該增加讀和學習相關的書、報紙和雜誌。開拓知識面。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文科的學習有時是可以從不知不覺中到自知自覺中轉化的。興趣也可以慢慢產生的。

  3.提高興趣,樹立信心

  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就會產生興趣,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感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才能樹立起學好文科的信心。有了興趣產生了信心,就會產生信心,激發學習的熱情。

  4.加強複習,提高毅力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都說明覆習的重要性。我們經常把學過的知識放在一邊,不求甚解。如果我們能夠提高學習的毅力,做到經常複習。我們的學習效果一定能夠更好。

  高中文科學習方法要訣

  1、高中文科包括: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

  2、文科課程和數學、物理等理科課程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記憶量大。由於這個特點,使你在學習文科課程時所採用學習方法明顯不同於理科。

  ***2***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解比較形象、具體,文科的理解有點靠平時的潛移默化。

  當然,文科中每科又有各自的不同特點,這裡僅講述它們的共同特點。

  3、文科課堂要訣

  ***1***課堂筆記是不可缺少的

  文科課程有大量的文字資訊,老師講過的內容會很快忘記一些,即使當時不忘記,時間長了也會記憶不深刻。如果上課不記筆記,那麼遺忘的部分將永遠從你的大腦知識庫中消失。

  上課記筆記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使你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增加課堂的學習效率;二是作為書本知識的補充和備忘,可以在課後或複習時拿來用。然而,記筆記不是記流水賬,不是把老師上課時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而是記下重要的內容,如記錄知識結構體系、思維過程等,特別要注意老師重點提示的內容。

  ***2***聽課要投入,思路跟著老師走,更主要的是思維要活躍。這是考驗一個人的注意力的時候。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會在老師動聽的故事式的講課中走神。

  另外,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在記敘文中講到課文中的某人說了一句話,老師很可能會問,這個人在這時說的這話是什麼意思?那麼你就要積極思考,不但要看清這句話裡的每一個字,更應該同文章的前一部分聯絡起來,分析出這句話的含義。這樣在上課時,你的思維是活的,學習效率就會成倍地提高***學習理科也一樣。所以你會發現,有兩個人,同樣上課都非常認真,為什麼一個成績很好,而另一個成績始終一般?道理就是:一個上課時思維是活的,經常把正在學的知識同以前的知識聯絡在一起。另一個上課時思維只是由老師領著,學哪看哪,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分析***。

  4、文科課外要訣

  ***1***作業特點

  文科的作業分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助記型的作業。如語文中的抄寫詞語,英語中的抄寫單詞,政治、歷史等中的抄寫名詞解釋等。這類作業主要幫助你記憶。

  第二種是整理型的作業。如各科中的回答問題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分散在課本中,做了作業後,等於把它們整理在作業本上。這類作業可作為以後的複習材料。

  第三種是分析型的作業。這類作業在課本中難以找到現成的答案,要靠你利用上課或平時積累的知識來完成。如寫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比較兩個歷史事件的異同點等等。

  第四種是拓廣型的作業。這類作業一般同課本沒有直接聯絡。如語文課後,老師叫你去找出10個歇後語;歷史課後,老師叫你去了解某個歷史人物的傳奇故事等等。這些其實是你平時積累知識的好途徑。

  ***2***課外知識

  不知你知道不知道,學好課本知識其實是為了能更好地學習課外的知識。如果一個人除了學習課本的知識外,課外知識懂得很少,那麼他就沒有達到學習目的。

  課本的知識是基礎,而課外的知識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學習課外知識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握、應用課本的知識。你的課外知識豐富了,閱讀、分析、理解、寫作水平也就上去了。

  你可以看課外書,看報紙和雜誌,看文科類的,看自然科學的,什麼都看***但千萬不要看壞書噢。什麼是壞書?文句不通的,思想不健康的,教人成為考試機器的等等都是壞書***。有的同學對文科比較感興趣,只看文科的課外書,不喜歡看理科的課外書。時間長了他的理科知識會相當貧乏,導致寫作文時缺乏材料,議論時論據不足,閱讀時理解困難,對學習歷史、地理時碰到的常識問題模糊不清。

  ***3***談古論今

  平時多和別人談古論今。和同學談,和家裡人談,和鄰居談,和親戚談,和夥伴談,和陌生人談,和老師談。把你知道的東西說給別人聽,也從別人那裡聽別人說的東西。多和別人談論,你會首先發現你的表達能力提高了,你能講出你腦子裡所想的東西。多和別人談論,你還會發現你的知識面加寬了,你從別人那裡“交流”到很多知識。但要注意到一點,談論時力爭做到:談論要有主題,談論要深刻、生動,在高手面前要大膽地發表你的意見,發現疑難問題要及時設法解決,對自己認為對的知識要積極維護,當然發現錯誤要及時改正。

  5、面對浩淼“題海”,文科生應該怎樣應戰?

  第一是“任它長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換言之,我們應走“精練”之路。進入高三後,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一較好的複習資料以備用。所謂“較好”,當然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科學性正確無誤;編寫體例適合於高三的複習***至少應有同步輔導與專題輔導兩個部份***;內容與高考改革方向、與考綱相一致。從練習的角度看,還應該有同步練習與專題練習兩個部分。有了這些資料後,就應有計劃地、踏踏實實地去逐步完成。在練習問題上,切忌收集了許多資料,今天做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頭來就很難做到“系統”和“全面”。

  第二是要重視老師佈置的自行設計的練習題。複習資料一般都是面對一個較大的使用群體,對個體的你未必適合。一個優秀的老師一定會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高考的形勢,設計一些更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供學生們選用。對此,你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選做其中的一些。

  第三是堅持“細水長流”。許多同學對文科作業有認識誤區,以為數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業,文科主要就是看書,要麼就是做試卷。其實不然,作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業恐怕同樣需要天天做,只不過不需要大量做罷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儘量少做“抄抄書”就可以完成的作業;即使老師佈置了這樣的作業,也應努力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概括與組織。這樣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穫,不至於感到是“無效勞動”。

  第四,對典型題目要認真研究。典型題目一般有兩類,一是較好的高考題,特別是列入了高考《考試說明》“題型示例”中的例證題;二是教師們設計的對某一類專題有“範例”意義的練習題。之所以要認真研究典型題目,是因為練習題是永無窮盡的,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像學習數理化一樣,把那些例題研究透,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實行文科綜合考試、不再追求知識覆蓋面的今天,這種練習方式尤其值得提倡。

1.怎樣學好歷史的方法

2.簡單實用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3.高三歷史基礎差的怎麼學

4.高中政治的正確學習方法有哪些

5.如何學習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