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學習攻略
借數學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學習高中數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中數學較初中數學知識點更多,對思維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學好高中數學不能急功近利,而要認真求實,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就是說,高一高二打好基礎,高三衝刺,才會有更好的效果。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高中數學的學習攻略,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如何才能學好高中數學?
首先,學生坐於課堂,認真聽課是不可忽視的。
很多同學往往認為老師講的概念都源於課本,有時例題也是從課本中選取的,一旦聽了一會兒課,認為自己已經基本掌握,就不再用心聽課。而其實不然,老師用心備課,必然對教科書上的重要知識點加以強調並會有所補充,而這些恰有可能是學生最不易掌握的地方。同樣,很多學生認為書本教材過於簡單而棄之不顧,練習冊習題容易而馬虎完成,一味尋找各類輔導書強攻難題或沉浸於題海之中,這些都是高中數學學習中容易出現的弊病。忽略了最基礎的課程以及最基本的基礎訓練,就像沒有造穩根基的建築,想要造得更高一定會力不從心,此時所謂的自我提高只是漂浮的空中樓閣。很多難度高的習題通常是由學習新知識的最初階段所學習、練習的題型改編或綜合而來,沒有紮實的基礎,對個別知識點的困惑,都會是攻克難題的絆腳石,這樣做再多的題只是徒然,如何自我提升?相反,如果熟練掌握基本題型,在練習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那麼學習就變得輕鬆而簡易了。
其次,就是要學會自學和互學。
其中,自學包括課前預習、課上筆記,課後溫習,考前複習四個環節。課前預習看書時,通常是為了尋找自己疑惑不解的地方,做好記號,這樣在老師教授新課時可以重點聽講,印象就會更為深刻,提高了聽課效果。聽課期間不僅要聽,要第一時間動腦思考,更要學會巧妙地記筆記。將自己一時間有困惑的問題和老師講解的經典習題記錄下來,課後再看一遍,如果仍有疑惑則要立即向老師請教解決,切忌拖延滯後。課後溫習是一個嘗試回憶上課內容的過程,回憶老師上課的思路,上課的重點,在確定將所學基本掌握以後再完成作業,完成過程中發現自己薄弱的地方,再選擇適量的習題操練,就是說,平時發現有缺漏的知識要立即翻書查詢或解答,以求掌握牢固。考前複習時,以課本,筆記本,錯題為主,不適宜做大量習題。操練適量習題使大腦保持興奮狀態,有助於考試靈活發揮,而重要的是再一次將知識點理清楚,加深基本概念的理解,瞭解自己常犯的錯誤並加以糾正,考試中就能避免犯不應該的低階錯誤。認真實踐好每個環節,牢固掌握,對考試自然更有自信。
適當與同學進行交流討論,養成良好學習風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更可以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在討論中,有時也許能發現自己平時忽略了的但確實存在的問題,有時對於同一題,不同的學生會思考出不同的解決方法,這樣收穫的就不僅是回答一個問題、解出一道題了。但要注意的是,提倡交流學習不是做一題,不會就問同學的惡性迴圈或做完一題核對一題答案的不良習慣,作業必須獨立完成並要逐漸養成對答題正確率的把握和信心,這樣考試中自然能夠胸有成竹。
最後提醒的是,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有意識搭建知識的結構網路,而且要注重總結。尤其是進入高三以後,更講究各知識點的融合,比如函式、不等式、方程三者的聯絡等,並且重視思想方法的運用,比如數形結合、等價轉換等,同時計算能力的訓練不可忽視,平時做題要堅持到底,追求完美,而不是知道個大概就可以了。對做錯了的題不可輕易放過,最好將錯題和經典的題目收集起來,偶有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定期翻翻,總結方法,因為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有助於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之,懷有一定的興趣,擁有一顆專注的心,腳踏實地,必能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高中數學的學習攻略
高考狀元考前獻策:我數學考了150分
高考數學能拿到150分,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在高中三年所有大型數學考試中,我僅僅得過一次滿分,也就是這次高考。
在考場上,拿到高考數學卷子的時候,緊張是不可避免的。當我草草瀏覽了一下試卷內容之後,緊張感頓時消失,而被緊張的思索所取代。卷子的難易程度只能說一般,還不是最難。但我心中一再告誡自己: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試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輕敵。戰勝了自己,也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我有意放慢了做題的速度,解題的節奏可以用行雲流水來形容。在一些計算較繁的地方,我謹慎地多算了幾遍,經驗告訴我:等答完卷再回來檢查時就這些地方就很有可能被忽略。
當我坐到最後一題的最後一問時,心中突然緊了一些:老師曾多次告訴過我,這道題一向是很難拿滿分的,是拉開考生檔次的難題。我不敢怠慢,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應戰。竟驚奇地發現這題出奇地容易,只是掃了一眼,就找到了兩種解題方法。
做完考卷時,我看錶,只多了15分鐘,這大大慢於我平時做模擬卷的速度。我剛剛盡力地仔細檢查完選擇和填空後,交卷鈴聲就響起了!
出了考場,問起同學做得如何時,有些平常成績不錯的同學告訴我;最後一問太難,放棄了。開始時我有些納悶,後來仔細想想,應該是放鬆的心態幫我解開了這道題,而其他同學未必不會做這道題,只是他們受到了“最後一題一定很難”這一慣性思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