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世界歷史會考複習提綱

  高中的世界歷史部分往往是我們較為陌生的一塊內容!我們要怎麼樣去複習呢?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

  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

  伊斯蘭教產生的時間、地點和創始人:公元7世紀前後,穆罕默德在西亞的阿拉伯半島建立了伊斯蘭教。

  阿拉伯成為橫跨亞、非、歐的軍事大帝國:公元8世紀中葉,阿拉伯成為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封建軍事大帝國,版圖西起大西洋、東抵印度河流域、北臨錫爾河、南及尼羅河流域。

  伊斯蘭教成為世界性宗教:伊斯蘭教的創立為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和擴張奠定了基礎,阿拉伯國家的擴張使伊斯蘭教迅速傳播,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阿拉伯帝國的覆亡: 1258年,蒙古騎兵攻陷巴格達,阿拉伯帝國終告覆亡。

  :羅馬法體系

  “十二銅表法”: 公元前451年至450年,在平民的強烈要求下,羅馬共和國政府先後制定了12個法表,並將全部條文刻於12個銅牌之上,公佈於羅馬廣場,因而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它是古代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從法律條文的思路和格式上為後來羅馬公民法奠定了基礎,成為羅馬法體系的淵源。

  “公民法”和“萬民法”的概念:僅適用於羅馬公民內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何所賦予的權力,統稱為“公民法”。一種適用於境內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統稱為“萬民法”。

  “公民法”與“萬民法”逐漸統一: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頒佈敕令授予帝國全體自由民以公民權。

  古代羅馬法體系的歷史價值和侷限性:1***是古代最完備的法律體系;2***體現了羅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決心;3***以其豐富的內容和比較完備的形式對後來歐洲各國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4***所體現的古代羅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為後人樹立了榜樣;侷限性:在於將奴隸排斥在法律物件之外,不具有任何權利。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

  攻佔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親率大軍圍攻君士坦丁堡。5月末,奧斯曼軍隊攻陷君士坦丁堡。1457年,奧斯曼人遷都君士坦丁堡,後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林。

  奧斯曼帝國成為橫跨亞、非、歐的軍事封建大帝國的時間:16世紀

  奧斯曼帝國控制亞歐商路:奧斯曼帝國佔領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和君士坦丁堡以後,控制了亞歐商路,破壞了地中海區域原來的商業秩序和環境,迫使歐洲商人另行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

  西歐封建制產生和基本確立的時間:西歐封建制度大體產生於6世紀下半葉,後逐漸發展,11世紀前後基本確立。

  “采邑改革”及影響:8世紀上半葉,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改革土地分配製度,變無條件賞賜為有條件分封。史稱“采邑改革”。

  “采邑改革”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發展;加速了自由農民的農奴化程序。在采邑制度下,國王實際權力有限,王國陷於分裂割據狀態。

  等級君主制的初步形成:1265年召開的英國議會和1302年舉行的法國三級會議,標誌著英、法兩國等級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等級君主制形成的背景、內涵、特徵及其影響:

  1***背景:12世紀以後,隨著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英、法等國王權呈加強之勢。以國王為代表的中央集權勢力和新興的市民階層在共同的利益驅使下,力圖攜手打破封建割據局面。自13世紀下半葉起,英、法相繼出現了新的權力機構——等級代表會議,與會者大多為教會貴族、世俗貴族和城市市民,等級君主制隨之登上歷史舞臺。

  2***內涵:等級君主制是王權藉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治的一種政權形式。

  3***特徵:貴族和平民等階級共同參政,並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權力。這是西歐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徵之一。在等級君主制時期,司法和軍事等方面的權力漸漸集中到中央,等級代表會議則主要掌控國家賦稅的批准權和分攤權,市民階層的利益和要求開始受到重視。

  4***影響:等級君主制相對於中世紀早期的政治混亂和割據狀態而言,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加強王權;推動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