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對初二生物的期末考試卷做一些分析,有利於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初二生物的期末考試質量分析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一、試卷分析:

  這份試卷總體難度適中,緊扣中考考試大綱及教材的要求來出題。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題型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部分,各佔50%和50%。

  二、成績分析:

  全年段參考人數為89人,平均分為56.6分。其中85分以上為8人,高分率9﹪及格人數為42人及格率47.2﹪。兩班的學生成績在高分上有較大的差距1班的高分率只有2.1﹪。而2班高分率16.7﹪。在及格人數兩班差別不大1班44.7﹪,2班50﹪。

  三、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一***總體情況:

  從學生卷面答案分析,本次考試暴露了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生對雙基的掌握程度差距大,兩極分化明顯。

  2、學生錯別字多。如將“剛毛”寫成“鋼毛”, “肱”很多學生寫“巨集”。

  ***二***具體內容分析如下:

  <1> 選擇題部分

  第9題蚯蚓是什麼角色,很多同學認為動物就是消費者導致嚴重失分。

  第23題一部分學生對外骨骼沒有很好的理解。

  <2> 非選擇題部分

  第28、33題,錯別字多。失分多。

  第30題,一部分學生分不清骨骼與骨的概念。失分多。

  第32題,第2小題得分率低,一部分學生把胸肌寫成肌肉。

  三、教學建議:

  根據以上學生答題情況,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1、在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基本知識的掌握,多強調學生知識點的記憶落實。

  2、在教學中應對學生加強生物學專業術語的要求;加強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絡,應多重視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多訓練學生審題細緻,提高理解題意的能力。

  ***二***

  1、試卷基本特點

  今年的八年級期末生物考試試題,注意挖掘生物知識的人文教育價值,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思想,切實有效地發揮試題的教育功能。如第30題、第26題、第27題、第29題、第53題、第45題等考查了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健康的生活習慣、環保等知識,這有利於學生養成健康、科學的生活習慣,建立環境保護意識,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一份比較理想的生物試卷。

  二、考試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本情況:

  隨機抽樣我校考生試卷168份,其統計結果為總分9240分,及格數72人,平均分55.00,及格率為42.86%,優秀人數19人,優秀率11.31%,三率和109.17,最高分95分,最低分7分。從試卷中可以看出,生物試題中學生回答得分率高的是1題、2題、5題、8題、12題、33題、42題、52題、53題、37題。反映絕大部分知識學生都已掌握,命題者難度把握較好。而3題、4題、7題、13題、15題、31題、35題、38題、41題、43題、學生出錯較多,得分率低。尤其24題得分率低於50%。

  2、存在的主要問題:

  ***1***答題不規範。不少學生寫錯別字,以致答案出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有的學生認為只有語文課上注意漢字的對與否就錯了,不管哪一科只有錯別字就扣分,這一點應引起注意。

  ***2***實驗教學不落實。表現對科學探究不理解。如學生回答第51題時,絕大部分學生只知道科學探究過程需要進行對照,而不能分辨對照組和實驗組,單出現幾組實驗組時,更加不能確定。而此題學生出錯多,不少學生可能沒按要求完成實驗或做了只是流於形式。如50題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3***知識掌握不到位。表現在有的學生對部分概念不理解或對學過的知識不能正確辨析。如學生回答第40題時,麴黴體內含有大量的酶能分解澱粉為葡萄糖,乳酸菌能使牛奶成酸奶,學生不能通過比較得出正確的結論。

  ***4***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有待提高。同一種類型的題目,只不過換了一種問法,就把學生難住了。這證明學生的發散思維十分的匱乏,知識遷移的能力還不夠。像第47題,我們在考前已經做過很多次相識的題目,但學生的得分率依然不是很高,問的方式稍變,學生就不知所云。

  三、對今後生物教學的建議

  1、重視基礎,突出重點。基礎是能力形成的載體,只有知識掌握紮實了、牢固了,學生才能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解決各種與生物學有關的實際問題。重點既是基礎,又是關鍵,是知識的主體。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對那些基礎的、常識的、關鍵的、抽象的知識設法講清講透。同時要安排學生多看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不斷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

  2、加強能力培養。學生素質的高低、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他們今後的發展方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給他們生物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能力培養要貫穿在每一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轉變觀念,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努力營造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學中要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多例舉一些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的日常生活例項,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此外教師要深鑽教材,多動腦筋,多想辦法,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生物活動,包括野外觀察、實習、查閱各種資料、撰寫調查報告、完成生物實驗等。對於教材中規定的生物實驗,教師一定要按照要求,安排學生如質如量完成。生物課上應讓學生們動手操作實驗,以激發對學生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愛。

  3、規範教學行為。學生答題中存在不規範的問題,某種意義上反映了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還很不嚴格,沒有真正起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作用。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以及講解習題、批改作業時,一定要嚴肅認真,做到寫字要規範、畫圖要準確、標註要清楚、板書要工整、操作守規程,絕不能隨心所欲,毫無章法。

  4、不能只讓學生們硬背、死記。硬背、死記,這樣容易忘,並且記得也不牢固,作為一名老師必須用自己獨特的讓同學們所欣賞和接受的方式,傳授知識以加深印象、激發起學生喜歡上生物課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