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生物複習題目有哪些

  同學們對於初一生物的學習,有哪些好方法呢?生物也是理科科目之一,所以學習生物最主要的還是多做題目。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一上冊生物複習題目,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上冊生物複習題目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下列不是生物特徵的是【 】

  A、能進行呼吸 B、會活動 C、能生長繁殖 D、能對刺激發生反應

  2.某小組將調查到的生物進行了分類,他們將鯽魚、金魚、水草、荷花、水鴨、蟹等歸為一類,而將鬆、柏、蠅、玫瑰、麻雀等生物歸為一類,他們是按照什麼方法歸類的【 】

  A按照生物的形態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數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環境

  3.玉米開花如果遇到連綿陰雨,過時的產量會降低。下列哪項解釋可作為玉米產量下降的原因【 】

  A、風大,氣溫低,花粉不成熟 B、風大,氣溫低,影響昆蟲傳

  C、陰雨,子房不能發育 D、花粉被雨水衝落,影響風力傳粉

  4.有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等器官組成的系統是【 】

  A、消化系統 B、運動系統 C、迴圈系統 D、呼吸系統

  5.玻片上寫有一“p”字母,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q B、d C、b D、p

  6.在製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不用清水而用生理鹽水,主要是為了【 】

  A、使口腔上皮細胞分散開 B、殺死細胞 C、殺滅細菌 D、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7.活的細胞,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而又不讓細胞內有用的物質隨便流出。請你總結出細胞膜的功能特性是【 】

  A、選擇透過性 B、完全透過性 C、全封閉特性 D、又是全透性,有時半透性

  8.細胞分裂過程的正確順序是【 】

  ①細胞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一個細胞核

  ②在原來的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

  ③細胞核由一個分兩個

  A、① ② 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9.植物營養組織的主要功能是【 】

  A、支援作用 B、保護作用 C、輸導作用 D、儲存營養物質作用

  10.下列關於細胞分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分化的結果是細胞數目增多 B、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不同的組織

  C、細胞分化的結果直接形成各種器官 D、細胞分化的結果是細胞的體積增大

  11.植物和動物相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中不含有【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12.民俗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說明了生物的【 】

  A、生長現象 B、適應現象 C、遺傳現象 D、變異現象

  13. .組織的形成是由於【 】

  A、細胞分化的結果 B、細胞分裂的結果

  C、細胞生長的結果 D、細胞停止生長的結果

  14.把含有變形蟲的池水放入燒杯中,不久變形蟲就會聚集在水的上層。這是因為它們需要【 】

  A、充足的氧氣 B、充足的陽光 C、充足的養料 D、較高的溫度

  15.在觀察植物細胞時,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汙點,先移動玻片再轉動目鏡,物點都沒有移動,則說明物點在【 】

  A、目鏡上 B、載玻片上 C、物鏡上 D、反光鏡上

  16.在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錯誤的操作是【 】

  A、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再快速地蓋上

  B、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再緩慢地蓋上

  C、在載玻片中央先滴一滴清水

  D、將碘液滴在蓋玻片的左側,吸水紙從對側引流

  17.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是【 】

  A、細胞核 B、細胞壁 C、細胞膜 D、細胞質

  18.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已選用了“40×”的物鏡,如果要把玻片標本放大600倍,此時應選用的目鏡放大倍數是【 】

  A、15 × B、10× C、5× D、8×

  19人的細胞核有染色體的46條,經過兩次分裂形成了4個細胞,每個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 】

  A.92條 B.46條 C.23條 D.數目不確定

  20.細胞中最重要的結構是【 】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

  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5分***

  1.綠色植物直接或間接是其它生物的食物。 *** ***

  2.所有的生物都能夠進行新陳代謝。 *** ***

  3.植物體的六大器官是: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 ***

  4.用鼠婦做完實驗後,一定要將鼠婦消滅掉。 *** ***

  5.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 ***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9分***

  1.生物包括 、 、 、 、 五大類。

  2.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佈的因素分為 和 。

  3.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個細胞,如 ,這類生物被稱為 ;大多生活在 環境中;而大多數生物都是多個細胞構成的,這類生物稱為 。

  4. 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 ,細胞通過 與外界界進行物質交換,由 ,分解有機並釋放能量,供細胞生命活動利用,生物所需的營養物質和能量都來自植物的 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

  5. 細胞學說的基本論點是: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命的 和 單位,它將植物界和動物界 起來。

  6.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四、連線題***每1線0.5分,共6分***

  1.把構成植物體的幾種重要組織與他們的主要分佈用線連線起來。

  ⑴保護組織 A根尖的分生區、芽的生長點、莖內的形成層等

  ⑵營養組織 B.根、莖、葉、花、果實內的導管、篩管等

  ⑶輸導組織 C.根、莖、葉的表皮等

  ⑷分生組織 D.果肉、葉肉、幼嫩莖等

  2把結構和功能用線段連線起來

  ⑴上皮組織 A 產生興奮,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 B 收縮和舒張

  肌肉組織 C 保護、分泌

  神經組織 D 支援、連線、保護、營養

  ⑵細胞膜 E 動力車間

  葉綠體 F 控制物質進出

  線粒體 G 遺傳資訊庫

  細胞核 H 使光能變成化學能

  3.用線連線起來。

  ⑴牛吃草 A、應激性

  ⑵向日葵向著太陽 B、攝取營養

  ⑶植物的開花結果 C、繁殖

  ⑷人體的排汗 D、新陳代謝

  五、看圖回答***每空1分,共20分***

  圖1.顯微鏡

  1、圖1.是顯微鏡結構圖,請據圖回答:

  ***1***用來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是[ ] 。

  ***2***轉動時,鏡筒的升降範圍很小的結構是[ ] 。

  ***3***接近觀察物的的鏡頭是[ ] 。

  ***4***取顯微鏡時,握鏡的部位是[ ] 。

  2.下圖是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

  圖2.植物細胞 圖3.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①屬於植物細胞的是 圖,屬於動物細胞的是 圖,圖中B的主要作用是 。

  ②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 。***填字母代號***

  ③圖中結構E名稱是 。

  六、簡答題***共5分***

  1.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活動中,用10只鼠婦而不用1只是為了 。***2分***

  2. 細菌的細胞在條件適宜時30分鐘可分裂繁殖一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面板有100個細菌,5小時後可繁殖為多少個?如果這種細菌對人體不利,你認為應怎樣預防?***3分***

  七年級上冊生物期末複習資料

  1、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會判斷***

  2、生物的特徵: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②生物能進行呼吸

  ③生物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按生活環境,將生物分為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將生物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叫做生物圈。

  5、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佈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分為兩類: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6、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7、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能舉例***

  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捕食、競爭、合作、寄生等。***能舉例且能判斷***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能舉例***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能舉例***

  8、理解“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過程,並能夠舉一反三。***P14-15***

  9、科學探究***即實驗***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學會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

  10、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物件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實驗變數是指對照實驗中的不同的條件。

  11、每組對照實驗中只能設計一個變數。除了變數不同外,其他實驗條件都必須相同。***即單一變數原則***

  接受這個變數處理的為實驗組,不接受這個變數處理的為對照組。

  12、實驗的過程中進行多次重複實驗是為了儘量避免偶然因素的發生,實驗結果求平均值或求和的方法,是為了增強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13、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14、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P20***

  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

  15、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

  16、一個生態系統中,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線,形成了食物網。

  17、在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光。

  18、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並且逐漸遞減。

  19、有毒物質能夠沿食物鏈積累。並且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

  20、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低,生物數量越多。

  21、食物鏈的書寫:① 從生產者開始寫,寫到最高消費者,箭頭指向捕食者。

  ②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寫入食物鏈中。

  22、、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

  23、生物圈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水圈中,大多數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內的水層中。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4、森林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溼地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沼澤是典型的溼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主要是人。

  25、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第二單元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26、植物、動物和人體的生長髮育大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

  27、熟悉顯微鏡的構造及作用:***P37***; 熟悉顯微鏡使用時的步驟:***P37-39***。

  注意:① 兩眼睜,單眼看 ② 鏡筒升,看目鏡;鏡筒降,看物鏡

  ③ 先降後升,先粗後細,粗大細小④ 低倍找,高倍觀,同側移;

  ⑤對光完成的標誌:能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

  28、目鏡安裝在鏡筒上,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

  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細胞越大。

  29、使用顯微鏡時如果光線太弱,應使用凹面鏡和大光圈來調節;光線太強,應使用平面鏡和小光圈來調節。

  30、、物像上的汙點只可能存在於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上。

  若移動玻片標本汙點隨之移動,則汙點位於玻片標本上;

  若調換目鏡後汙點消失,則汙點在目鏡上;

  若調換物鏡後汙點消失,則汙點在物鏡上。

  31、如果玻片上寫有“q”字,從目鏡內看看到的物像是b。 ***那麼“上”、P、下呢?***

  32、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常見的玻片標本有切片、塗片、裝片三種。***P42***他們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臨時的。

  33、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的步驟:擦→滴→撕→展→蓋→染→吸。***P43***

  ***用具有?滴什麼?為什麼展?怎樣蓋,這樣蓋的目的?用什麼染?為什麼染?***

  34、植物細胞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線粒體。***P45***細胞壁起支援和保護的作用,細胞膜保護和控制物質的進出,***P51***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它的糖分溶解在西瓜液泡的細胞液中。

  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呼吸作用的場所是線粒體。

  35、製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擦→滴→刮→塗→蓋→染→吸。***P47***

  ***用具有哪些?滴什麼?怎樣蓋,這樣蓋的目的?用什麼染?為什麼染?***

  36、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P48***

  植物細胞中有,而動物細胞中沒有的結構是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37、製作洋蔥表皮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清水,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生理鹽水。用鑷子蓋蓋玻片時,逐邊蓋上,是防止產生大量氣泡。

  38、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物質分為兩類:一類是無機物,如:水、無機鹽、氧等;另一類是有機物,如: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細胞在生活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39、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它把化學能轉化成熱能,而植物細胞特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它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40、受精卵內有指導身體發育,由父母傳下來的資訊叫遺傳資訊,它位於細胞核中。

  細胞核是遺傳控制中心。熟悉克隆羊多莉的例子:***P55***

  41、細胞核中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染色體存在於細胞核中。

  它是由DNA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DNA是遺傳物質,它的結構是螺旋形。

  42、生物體由小長大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有關。細胞生長使細胞體積增大。

  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

  細胞分裂過程:細胞核先一分為二,隨後細胞質分成兩份,然後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P57***

  43、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進行復制***數量加倍***,然後再平均分配,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所含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44、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和數量不同。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和數量上保持一定。***如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23對***

  45、遺傳資訊載體的結構層次由簡到繁的順序:

  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細胞→生物體。

  46、植物、動物和人體的生長髮育大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就是受精卵。

  47、動物體***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人體***;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提示:植物沒有系統。

  48、動物體的四種基本組織是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

  49上皮組織***如:面板上皮、小腸腺上皮***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和分泌功能。

  肌肉組織***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和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如:腦、脊髓、神經***由神經細胞構成,能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如:軟骨、血液、骨髓、淋巴***。具有支援、保護、連線、營養的功能。大腦主要由神經組織和結締組織構成,面板由上皮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構成。胃由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構成。

  50、人體由八大系統構成。人體的消化系統具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初一上冊生物學習方法

  1. 以俗語“導”,具有趣味性

  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不乾不淨,吃了得病”等日常俗語匯出相關的人體消化系統方面的內容。例如在講解不定根的定義時,不定根是指從莖葉上生出的根。

  ***1***從莖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如甘蔗,我們在吃甘蔗時,經常會發現在基部的節上生長有許多條根,這些根就叫做不定根;再如柳樹,俗語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什麼“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主要是在柳樹的枝條的下端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出的不定根,形成了一個新的柳樹。

  ***2***從葉上生出的根也叫不定根,“落葉生根”同學們都聽說過了,比如說“秋海棠”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植物,它的樹葉落到地上就能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出許多條不定根,而形成許多個新的植物體。

  2、 以比擬“導”,具有形象性

  生物學知識大都是抽象的,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恰當運用比擬法,使知識形象化,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來。 如在“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中,把細胞比作“國家”,學生受此啟發,把細胞膜比為國家的“防線”,控制內外物質的“進出”。

  3、以成語“導”,具有簡煉性

  許多成語撇開引申義,只看本義,包含著特定的生物學知識。如“肝膽相照”道明瞭動物的肝臟與膽囊的結構和功能聯絡;“飛蛾撲火”、“蜻蜓點水”揭示了非條件反射現象;“華而不實”說明了硼對植物的特殊作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望梅止渴”、“移花接木”都具有豐富的生物學意義。

  4.以古詩“導”,具有生動性

  在“心臟”的匯入中,恰當運用南唐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生動形象引出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生動描繪出生物的保護色現象 還有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導彈”,試管嬰兒,仿生學,轉基因食品等等,一開始就調動了學生的很大興趣,也就想努力要而且也一定能學好生物這門學科。這樣旁徵博引、深入淺出,使學生整個身心都融於生生不息、奧祕無窮的生物界之中,這就為學生學好初一生物知識夯實了基礎。

1.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大全

2.初一上冊生物填空題

3.初一上冊生物必考知識點歸納

4.七年級生物上冊期末複習***含答案***

5.七年級生物複習提綱上冊全

6.七年級上冊生物複習資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