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後十首古詩

  古典詩詞是七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竹裡館】***王維"唐***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唐***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岑參"唐***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韋應物"唐***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唐***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唐***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趙師秀"南宋***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趙翼"清***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七年級語文課外玉人何處教吹簫全詩

  《寄揚州韓綽判官》

  作者:杜牧

  原文: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註釋:

  1、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屬官。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與韓綽是同僚。

  2、迢迢:指江水悠長遙遠。一作“遙遙”。

  3、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謝。

  4、二十四橋:一說為二十四座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中對每座橋的方位和名稱一一做了記載。一說有一座橋名叫二十四橋,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卷十五:“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後,……揚州鼓吹詞序雲,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

  5、玉人:貌美之人。這裡指韓綽。一說指揚州歌妓。教:使,令。

  詩意:

  青山隱約綠水悠悠長流,江南深秋草木還未凋零。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橋,你是否還在聽美人吹簫?

  賞析:

  揚州之盛,唐世豔稱,歷代詩人為它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詩風調悠揚,意境優美,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韓綽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贈他的詩共有兩首,另一首是《哭韓綽》,看來兩人友情甚篤。

  首句從大處落墨,化出遠景:青山逶迤,隱於天際,綠水如帶,迢遞不斷。“隱隱”和“迢迢”這一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而且隱約暗示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中彷彿還盪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歐陽修的《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這句詩的言外之意。此時雖然時令已過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風光依舊旖旎秀媚。正由於詩人不堪晚秋的蕭條冷落,因而格外眷戀江南的青山綠水,越發懷念遠在熱鬧繁花之鄉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無數,詩人記憶中最美的印象則是在揚州“月明橋上看神仙”***張祜《縱遊淮南》***的景緻。豈不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更何況當地名勝二十四橋上還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橋,一說揚州城裡原有二十四座橋,一說即吳家磚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於橋上而得名。“玉人”,既可藉以形容美麗潔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風流俊美的才郎。從寄贈詩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來,此處玉人當指韓綽。元稹《鶯鶯傳》“疑是玉人來”句可證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詩人本是問候友人近況,卻故意用玩笑的口吻與韓綽調侃,問他當此秋盡之時,每夜在何處教妓女歌吹取樂。這樣,不但韓綽風流倜儻的才貌依稀可見,兩人親暱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溫,而且調笑之中還微微流露了詩人對自己“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感喟,從而使此詩平添了許多風韻。杜牧又長於將這類調笑寄寓在風調悠揚、清麗俊爽的畫面之中,所以雖寫豔情卻並不流於輕薄。這首詩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橋上的美麗傳說與“月明橋上看神仙”的現實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觀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讀之令人如見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的美人披著銀輝,宛若潔白光潤的玉人,彷彿聽到嗚咽悠揚的簫聲飄散在已涼未寒的江南秋夜,迴盪在青山綠水之間。這樣優美的境界早已遠遠超出了與朋友調笑的本意,它所喚起的聯想不是風流才子的放蕩生活,而是對江南風光的無限嚮往:秋盡之後尚且如此美麗,當其春意方濃之時又將如何迷人?這種內蘊的情趣,微妙的思緒,“可言不可言之間”的寄託,“可解不可解之會”的指歸***見葉燮《原詩》***,正是這首詩成功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