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後古詩十首

  古詩獨有的審美價值及其主題的多義性給七年級學生提供了審美鑑賞的平臺以及思維拓展的空間。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下語文課後古詩十首

  山中雜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竹裡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七年級語文課外晴川歷歷漢陽樹全詩

  《黃鶴樓》

  作者:崔顥

  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註釋:

  1、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2、悠悠:飄蕩的樣子。

  3、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歷歷:清楚可數。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7、鄉關:故鄉家園。

  8、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面。

  詩意: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裡,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賞析: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巨集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登上今天的黃鶴樓想起昔日的傳說,歲月流逝,人去樓空;惟一還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雲。世事茫茫,真令人有無限的感慨!詩人觸景抒懷,一發不可收,一氣呵成,氣貫長虹。

  剛剛抒發了對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於是又勾起了一懷鄉愁。這正是先放後收,完全合乎格律上「起、承、轉、合」的要求,文勢波瀾起伏,而末句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又重回開篇的渺茫境界,全詩渾然一體,意境天成。

  這首七律是崔顥晚年的代表作,全詩風骨凜然,一氣呵成,就連詩仙李白,也自嘆弗如。站在黃鶴樓上,眺望遠處,除了茫茫白雲,就是一片青綠,看到這樣的景色,詩人不免興起思鄉愁緒,句中的空,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悵然所失,而鄉關可作歸講,日暮有前途茫然的虛空,整首詩在豪邁中,流露細膩,在傷感中充滿對人生的疑問,讓人讀起來低迴不已,是一首值得我們細細品嚐的好詩,前人推為“唐人之七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