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

  學習古詩對提高七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七年級下語文古詩詞

  山中雜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竹裡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七年級語文課外我勸天公重抖擻全詩

  《己亥雜詩》

  作者:龔自珍

  原文: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註釋:

  1.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皇帝。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詩意:

  中國要想生氣勃勃就需要風雷激盪,這種萬馬無聲的局面實在令人悲哀。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侷限於一種規格或方式去選用治國的人才。

  賞析:

  “萬馬齊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現了龔自珍對清朝末年死氣沉沉的社會局面的不滿,因此他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為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一樣。他又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你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從大處著眼、整體著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傑出人物的湧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闢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

  龔自珍具有比較進步的政治理想和主張,對於後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形成起了先驅作用。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在詩歌方面。他善於把詩歌作為武器,大膽地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和危機、統治集團的專制和腐朽,熱情地歌頌理想和個性的解放,發出強烈的要求改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