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下短記句子賞析
《牆下短記》是史鐵生的一篇散文,同學們要如何賞析這篇文章呢?小編整理了《牆下短記》文章句子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牆下短記》文章句子賞析
一些當時看去不太要緊的事卻長久紮根在記憶裡。他們一向都在那兒安睡,偶然醒一下,睜眼看看,見你忙著***升遷或者遁世***就又睡去。很多年裡他們輕得彷彿不在。千百次機緣錯過,終於一天又看見它們,看見時光把很多所謂人生大事消磨殆盡,而它們堅定不移固守在那兒,沉沉地有了無比的重量。比如一張舊日的照片,拍時並不經意,隨手放在哪兒,多年中甚至不記得有它,可忽然一天整理舊物時碰見了,拂去塵埃,竟會感到那是你的由來也是你的投奔,而很多鄭重其事的留影,卻已忘記是在哪兒和為了什麼。
文章開篇,以議論入手,從總寫有關往事與記憶的人生感悟出發,引出牆。而寫牆,作者也是先寫記憶中的牆,而與牆有關的少年時代的一段往事是有一些無奈和悲悼的,“牆很長,很長且荒涼”“不可能是那麼長的牆,只可能是記憶作怪。”“記憶在這兒又出了差誤……”
因為是回憶,作家記憶中的景物,因其與作者本人的人生經歷相關,業已打上了感情懂得烙印。所以,這裡,牆,既是實景,更是作家內心世界的展露。牆,作為一種建築,本無所謂荒涼,作者在這裡把它與人生經歷作了牽連,一段並不愉快的往事,使作家感到友誼的脆弱和不可把握以及人與人的隔離。傷感的少年故事是作者有關牆的第一種印象。也奠定了文章的基調。***感傷和無奈***。
《牆下短記》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中國當代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駐會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副主席。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穫,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裡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賞析《牆下短記》句子方法
1、 抓關鍵詞語
很多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2、 抓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傳神。修辭常見的有八種***即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現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又如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用它說理可使論述詳盡,條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發讀者的感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用它敘事寫人,能使描寫細膩深刻。
3、 抓句式特點
常見的句式特點有: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工整、雙重否定句。排比句、反問句、倒裝句等。
4、抓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是作家在創作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達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如襯托、對比、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聯想、想象、象徵等。
5、抓結構作用
一個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有承上啟下、前後呼應、總結上文或總結全文等。我們應該抓住總領句、過渡句、總結句分析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6.抓思想內容
準確把握內容及思想情感每個句子本身都可提煉出一定的內容,也有的飽含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感。在賞析句子的答案中,內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