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句子賞析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課文講述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從存在到毀滅的故事,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句子的賞析呢?小編在此整理了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句子賞析,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句子賞析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誰”不作為疑問代詞,是“任指”表示沒有例外。兩個“誰”字連用,表明這裡的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森林遭到過度砍伐也就有了一個前提──沒有人管。“拎”“一棵一棵”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突出了人們沒有將砍樹當作一回事。

  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兩個“不斷”表明了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最後的省略號意味深長,說明對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這句話含蓄的說明了“過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3、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俱,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這裡連用三個“變成”構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強烈地體現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房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個句子,深刻地表達出對人們把樹木當柴燒這種錯誤行為的一種遺憾和譴責。

  4、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靠斧頭得到的一切”是指人們砍伐樹木造的房子、做的傢俱以及賣樹換來的物資等。靠破壞自然換來了虛假繁榮,最終得到了大自然更嚴厲的懲罰。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課文探究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境優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鬱鬱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製造工具、打造傢俱,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於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於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後,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捲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裡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的嚴重的後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文呼籲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因此,“言簡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比如,通篇課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濫砍亂伐樹木的行為,但在讀完課文之後,讀者會油然而生一種對人們錯誤行為的惋惜和譴責。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學習難點是聯絡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課文原文

  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鬱鬱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村子裡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俱,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炊煙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那個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捲到了何處。

  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