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重點難點有哪些
跨越式跳高是一種較簡單易學的跳高方法,下面小編講一下跨越式跳高的幾個重點難點及教法,瞭解這些可幫助你快速掌握跨越式跳高。
跨越式跳高的重難點
1.重點掌握杆上動作,練習時要注意控制桿上挺髖成"橋"型的時機,使之有足夠的延續時間,防止"坐"著過杆。
2.學習過杆技術要多采取各種輔助練習。注意裝置的安全效能及加強保護措施。
3.重點抓好助跑與起跳的有機結合。
4.應通過對助跑丈量方法的學習,掌握由直線進入弧線的助跑技術,並確定助跑點。
跨越式跳高教法
進行跨越式跳高教學時,首先要抓住如下動作的關鍵,一是助跑與起跳的有力銜接、二是兩腿在空中依次擺動過杆。學生在練習時,往往會出現下述問題:因為分不清楚踏跳腳與擺動腿以及心理恐慌,所以經常找不準踏跳腳,更不用說能夠過杆,因此在教學上可以進行適當的遊戲化與情境化,有針對性地解決此問題。跨越式跳高的重難點在於有力踏跳與雙腿依次擺動過杆,這兩個動作都是下肢動作,而且有明確的分工,因而對腿部動作有很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強調左腳動作有時強調右腳動作,還要照顧到一些運動習慣相反的同學,可能導致學生思維混亂,不能有效掌握該動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避免此類現象出現。
***1***通過左右腳單腳原地連續向上跳的比賽,找到有力踏跳腳,並進行命名,稱之為踏跳腳,然後讓學生用踏跳腳再一次原地連續向上跳,強化學生對踏跳腳的概念。***2***引入畫“彩虹”情境,讓學生踏跳腳不動,另外一隻腳由內向外直腿擺動畫彩虹,並將這隻腳命名為彩虹腳,以此讓學生明白兩隻腳的不同分工,不論學生的運動習慣是右腳起跳還是左腳起跳,老師只要強調一個踏跳腳學生即可完全明白。***3***教師示範講解上步踏跳騰空畫彩虹動作,讓學生初步建立動作表象,可在學生前面放置一個倒置“v”型的海綿墊障礙,迫使學生在練習時能夠做到,由內向外直腿擺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上一步、三步、五步踏跳騰空畫彩虹,讓學生順暢完成助跑踏跳與單腿擺動的動作。***4***把海綿墊加高,激發學生挑戰慾望,讓彩虹畫的更高。
跳高的主要起源
跳高起源於古代人類在生活和勞動中越過垂直障礙的活動。現代跳高始於歐洲。18世紀末蘇格蘭已有跳高比賽,19世紀60年代開始流行於歐美國家。1827年9月26日在英國聖羅蘭.博德爾俱樂部舉行的首屆職業田徑比賽中,威爾遜***Adam Wilson***屈膝團身跳越1.575米,這是第一個有記載的世界跳高成績。跳高有跨越式、剪式、俯臥式、背越式等過杆技術,現絕大多數運動員都採用背越式。跳高橫杆可用玻璃纖維、金屬或其他適宜材料製成,長3.98~4.02米,最大重量2公斤。比賽時,運動員必須用單腳起跳,可以在規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試跳,但第一高度只有3次試跳機會。男、女跳高分別於1896年、192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
跳高作為一種遊戲活動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跳高運動在各個國家的不同時期都曾廣為流傳。在古代日耳曼人中曾盛行過跳越橫排馬匹的比賽,有人最多跳越過橫排著的 6匹馬。非洲的圖西人還曾有過利用厚木頭的跳板或石頭踏跳進行的跳高比賽。
跳高作為比賽專案始於愛爾蘭和蘇格蘭。1800年,跳高已列為蘇格蘭運動會的比賽專案。19世紀60年代以後跳高在歐洲和美洲開始普及,運動員的成績不斷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成績,運動員不僅發展速度力量素質,同時還改進過竿技術動作。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前30年提高成績主要靠改進起跳技術,後30年當採用跨越式姿勢跳高的成績達到1.93米以後,跳高的發展主要靠改進過竿技術。19世紀末,美國高等學校的跳高運動員開始採用一些新的、比較省力的姿勢。美國東部各州的運動員用“波浪式”,在較長時間內它也被稱為“東方式”。這種姿勢的特點是運動員助跑時與橫竿成很大角度,迅速起跳後向助跑開始的方向轉體,軀幹最大限度地向下倒,擺動腿在竿後壓腿,由於軀幹和擺動腿下壓,臀部在這一瞬間升得高於橫竿,而在竿上的身體部分好像處在最高的波峰上,因此人們把這種跳法叫做“波浪式”***有的國家稱作“剪式”***。美國西部各州的大學生中流行的是另一種跳高技術。它的助跑是從起跳腿一側與橫竿成35~55°角,過竿時上體倒向起跳腿,在竿上呈水平姿勢,好像滾過橫竿,因而這種方法叫做“滾式”或“霍萊恩”式***G.霍萊恩是美國第 1個採用這種姿勢並創造世界紀錄的人***。經過不斷改進,1936年美國又發展了一種基本上是新的跳高姿勢──“俯臥式”。從1941年以後的11年內,世界男子跳高紀錄一直為跳俯臥式的美國跳高選手所保持。他們把成績提高到2.11米。1953年,美國跳“滾式”的運動員W.戴維斯破了男子跳高世界紀錄,成績為2.12米。他雖然採用的是最完善的“滾式”,然而他身高2.04米,身體條件較優越。英國女子跳高運動員T.霍普金斯也採用滾式。而蘇聯女子跳高運動員多采用“剪式”或“俯臥式”。
20世紀60年代, 世界上男女跳高運動員普遍採用“俯臥式”。當時美國的J.托馬斯和蘇聯的В.Н.布魯梅爾之間爭奪很厲害。托馬斯首先征服和超過2.20米。布魯梅爾18歲時就創造了世界紀錄,以後連續幾年提高成績,到1963年將男子跳高世界紀錄提高到2.28米。1968年,在第19屆奧運會上,美國男子跳高運動員R.福斯伯裡又採用了一種新的跳高姿勢,人們稱之為背越式***不少國家稱作福斯伯裡式***。福斯伯裡以2.24米的成績獲得了金牌。此後,這種姿勢在世界各國很快流行。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6歲女跳高運動員U.邁法特用背越式跳過了1.92米,成為歷屆奧運會最年輕的女跳高冠軍。從此,各國運動員採用背越式跳高的人越來越多。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跨越式跳高的方法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