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在學習中粗心大意該怎麼辦

  粗心大意是許多人共通的壞毛病,小學生也不例外,即使解決粗心大意的毛病,才能更好的完成學業。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小學生解決學習中粗心大意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解決學習中粗心大意的方法

  有的家長常說:我孩子挺聰明的,哪樣都行,就是有點粗心。粗心馬虎不是學習應有的態度,有不少學生就是粗心馬虎造成的1分之差而錯失了理想學校。粗心馬虎,歸根結底是習慣養成的問題。如果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考試時心裡一緊張,粗心、馬虎的問題又升級了,考試分數當然大受影響。即使是再聰明的孩子,也會因為粗心大意而丟分數,影響到學習成績。

  問題表現:

  寫作、做題、閱讀時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平時寫作業不認真,經常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考試時焦慮急躁,經常漏題、做錯題

  做事沒有計劃性,經常一邊學習,一邊想著其他的事

  原因分析:

  缺乏興趣,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缺乏耐性,自我控制能力差

  思想渙散,思維跳躍幅度大

  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責任心

  解決方案:

  激發學習興趣,在快樂的氛圍裡學習

  定製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

  專項注意力訓練,培養認真細緻的學習習慣

  端正學習態度,增強課業責任感

  小學生常見學習問題及對策

  一.孩子貪玩不愛學習怎麼辦?

  經常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總是信心滿滿承諾這個學期起會好好學習,拿到新課本時總是翻個不停覺得這個有意思那個有興趣,可過不了多少時間就開始倦怠下來,學習熱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沒辦法持之以恆,缺乏意志力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

  問題表現:

  小動作多,缺乏自我控制力,沒辦法靜下心來學習。

  學習容易倦怠,沒辦法把學習熱情持之以恆。

  原因分析:

  注意力分散,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注意力。

  孩子玩心較重,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控制力較低。

  方法建議:

  教學輔導內容多媒體情境化,聲音及畫面同步課程輔導的內容,多感官吸引注意力;

  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優越感,引導並鼓勵孩子,讓優越感昇華為一種學習興趣;

  儘量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如孩子出現倦怠感時不要強行要求孩子去學,以免出現逆反心理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感,家長應耐心詢問孩子不願學習的理由,如果是有學習困擾,應該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二.孩子學習馬虎粗心怎麼辦?

  日常學習的時候總愛說懂了會了,給孩子講解知識的時候也都能明白,可是一到了做作業或者考試的時候就總是錯漏百出,明明覆習過的內容可就會反覆出錯,重新給孩子複習之後又會一點就通恍然大悟似的,明明很聰明的孩子,就是成績不穩定。

  問題表現:

  作業做題不認真,完成任務就了事,不愛做檢查。

  學習不做計劃,想起什麼做什麼,學習過程容易分神。

  原因分析:

  聰明,但思維比較跳躍,難以集中。

  性格上責任感不強,自控能力較弱,做事情缺乏耐心。

  方法建議:

  1、發展學習興趣,參與學習競賽排名,提升學習榮譽感。

  2、養成制定學習計劃,並在作業做題後立即檢查的習慣。

  3、多做一些學習內容的練習小遊戲,訓練專注能力。

  三.孩子學習很努力,可效果不理想?

  孩子平時學習很認真,但似乎怎麼努力效果都不明顯,學習成績還是停滯不前或上下波動。其實學習的效果與付出的時間並不一定成正比,如果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沒有掌握好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好比大海行舟卻沒有指南針只能盲行。這樣,大多數精力都花在了做無用功上,又怎麼會有效果呢?時間長了,孩子還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漸漸地就怠倦下來了。

  問題表現:

  複習過程死記硬背,沒有融匯貫通的去理解記憶。

  學習時間越長越好,內容越多越好,盲目追求學習量。

  原因分析:

  沒有計劃:沒對自身學習情況做好分析,學習的內容不做整理分類處理,沒有針對學習問題去複習,想到哪就複習到哪,複習過程可以說是一團亂麻,更別說理解吸收。

  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學習時間不懂合理安排,沒有根據個人的記憶規律進行學習,學習僅停留在記憶上,沒有真正做到理解吸收。

  方法建議:

  制定個人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及學習內容量。

  根據個人情況找出知識架構中的問題點,針對薄弱環節學習輔導,根據記憶規律科學複習內容,注重知識的理解和形象化記憶,杜絕死記硬背。

  四.孩子思維總是轉不過彎?

  有些家長總愛反應,孩子在學習作文或計算的時候總是轉不過彎來,只會按著老師教的套路去做,作文總是不會找例子立新意,計算也只會一個思路去求解,題型一換就沒轍,那是不是這樣就代表我家的孩子笨,腦子不靈活呢?

  其實孩子的思維是最活躍的,這樣的情況往往只是缺少了一條“引導的橋”。幼兒園時期孩子們接受的教育內容都是來自生活,老師們喜歡把知識以圖片,聲音,感官接觸等方式來讓孩子接受學習,而小學階段的教學形式發生了一次大轉變,孩子需要的學習內容一下子從“有形”轉向了“無形”,內容表達形式成了書本上的文字,很多孩子都選擇了硬性記憶來接收這些內容,這是一個艱鉅的學習方式,

  問題表現:

  背書時傾向於死記硬背,作文時換湯不換藥,一個例子用千遍。

  做題思維單一,不懂怎麼運用知識點。

  原因分析:

  習慣老師講什麼就記什麼,不懂展開聯想。

  被定式思維所束縛,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方法建議:

  輔導時輔助多媒體課程,幫助展開思維聯想,圖文並茂有助理解吸收。

  引導學會分析問題的本質,遇到問題多想多問,嘗試一個問題尋找多種解決方式。

  小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

  一、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儘早養成。

  五年級的孩子,如果在學習習慣上尚有若干缺失,必須儘早培養彌補。一旦孩子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整個六年段的學習將會相對輕鬆。孩子輕鬆,家長更輕鬆。

  二、好的學習習慣來自於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其實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只是孩子生活態度生活習慣在學習上的對映。生活中一個從不收拾房間書桌的孩子,很難有乾淨整齊的卷面;生活中一個不懂禮貌和秩序的孩子,很難在課堂上約束管理自己;生活中害怕與人交往的孩子,很難開口發問;生活中處處爭強好勝的孩子,很難有正確的競爭觀念。對於家長來說,培養好的生活習慣是不能忽視的問題。

  三、沒有不想成為好學生的孩子。

  在孩子成績不好表現不好的時候,批評指責孩子不聽話不用心的家長,其實是在推卸責任。哪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學生?孩子這麼小,他做不到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能力確實有欠缺;二是家長沒有重視,沒有堅持培養。

  四、給孩子定性不靠譜。

  即使在五六年級,也不能輕易定性一個孩子成績好或是不好。孩子們的可塑性很強,老師不會以五年段的成績來評判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潛力。到了六年級,孩子們的變化會很大,一批批先前不起眼的孩子會衝上來,一個個曾經優秀的孩子會掉下去。這是真正學習能力造成的,好的習慣並不能保證一定有優秀的成績,只能保證你可以學到自己程度上的最好。

  五、十名現象。

  相對於總是保持前三名的孩子來說,小學階段十名左右的孩子可能更有衝勁。因為心態不同,家長和孩子對自己的要求不同。十名左右的孩子,敢於嘗試,不怕失敗,往往在需要保持良好心態的大考中,完全展露自己的水平,甚至更高。所以,十名左右的孩子,空間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