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走路不穩的原因

  老人上了年紀,容易腿腳不靈便,走路不穩也常有發生,為什麼老年人走路不穩呢?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造成老人走路不穩的原因及老年人的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缺乏維生素B族

  個體缺乏維生素B12容易出現雙下肢無力、走路不穩等症狀。不少老年 人常由於不適當的飲食習慣導致維生素B12缺乏,比如飲食過於清 淡,不吃葷腥,過於素食等。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是肝臟、魚類、牛 奶,還可以通過維生素B12的片劑補充。

  第二:缺鉀

  低血鉀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四肢痠軟無力,下肢最明顯。豆類、蔬菜、水 果吃得少,夏天大量出汗都容易導致缺鉀,建議老年人少吃過甜、過鹹 的東西,不要長期喝純淨水,以保證水中礦物質的補充。

  第三:腦梗塞

  走路不穩、經常頭暈也是腦梗的前期症狀,所以,當高血壓、高血 脂、糖尿病患者出現走路不穩的現象,最好能去神經內科就診檢查。

  老年人走路不穩要去看什麼

  1.走路身體前傾,無法自行停止,可能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慌張步”是許多帕金森患者典型的症狀之一。帕金森病人容易關節、肌肉的僵硬,導致走路起步困難,一旦開始行走,又會身體前傾,步伐小而且越走越快,好像“剎不住車”。此時,家人最好及時帶老人到神經科就診。

  2.動作不協調,走路笨拙,可能是共濟失調,到神經科看看。

  共濟失調的表現包括動作笨拙和不協調,步態蹣跚,行走不穩,走路時兩腿分得很寬,甚至不能走直線,呈“Z”形前進。引發老年人共濟失調的疾病很多,如腦血管病,顱內、脊髓的佔位壓迫病變,內耳疾病,周圍神經病變,多系統萎縮,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等。

  3.走路顫顫巍巍,經常感到眩暈,到耳鼻喉科就診。

  當耳朵出問題,尤其是內耳,就容易失去平衡感,走路也容易摔倒。如果同時還出現頻繁眩暈,可以去耳鼻喉科做檢查,一般來說,耳朵問題引起的眩暈和失去平衡感主要是耳石病和美尼爾氏病。

  4.曾患過膝關節、腰椎、頸椎疾病,先去骨科複查。

  因為骨科問題直接影響老人行走,特別是有骨科病史的老人家,有可能是舊病復發。此外,上下樓梯經常腿發軟,也可能是髕骨軟化症。

  老年人的養生知識

  1.規律飲食,養胃生津

  老年人大多五臟功能逐漸轉弱,腸胃較為薄弱,如果飲食不注意溫熱、有節制,飢飽無規律,容易傷胃犯病。因此,秋季時節老年人應注意保持少吃多餐的飲食節奏,多食熟軟開胃易消化之飯食。

  2.放鬆身心,樂觀愉悅

  秋風蕭瑟,自然界淒涼的景色容易導致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因此,老年人應特別注意精神心理方面的保健,可適當選擇看書下棋、品評書畫、養花賞鳥等文化活動,以達到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的目的。

  3.增加鍛鍊,強身健體

  秋季,雲淡風輕,天高氣爽,正是室外運動的好時節,老年朋友們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適宜的鍛鍊專案,如散步、慢跑、做操、練拳、打球、郊遊等。

  4.提高耐寒能力,預防感冒

  秋季溫差變化較大,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天氣漸涼,也不必過於著急添衣,適當的凍一凍自己,有助於更好地適應即將到來的冬天。俗話說“春捂秋凍”,遵循一下“耐寒鍛鍊從初秋開始”的規律,使身體有抗禦風寒的能力,增強身體抵抗力。但秋凍也不能過頭,有支氣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則要注意適當保暖,防止舊病復發。秋季氣候轉變的特點,導致人們極易發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胃病、風溼病、哮喘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應結合自己體質情況重點防範,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季易發病的發生。如果老年人能做到以上四個方面,那麼在立秋轉涼時節,可以保持基本的健康。

  5.補養腎氣,堅持秋養

  從白露開始,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出現手腳冰涼、肢體怕冷、尿頻、乏力等症狀,中醫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所以從白露開始,可以經常給腎“打打氣”,即補養腎氣。

  每天晚上堅持熱水泡腳,水剛沒過腳腕最好,泡15—30分鐘,待到身體發熱效果更好。還可以搓揉腰部和耳朵,腎開竅於耳,耳朵上有密集的反射區,對應著全身各個器官。

  冷熱交替的季節,也是一些疾病的多發季節,這時可以通過吃一些時令的、常見的,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來預防。例如:防治感冒可以吃蔥白、生薑、香菜;預防白喉可以用白蘿蔔煎汁;適當食用荔枝預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等。

  在飲食方面,除了多吃當季產的食物和果蔬外,入秋時節尤其還應注意,脾胃虛寒者儘量不要生食瓜類、水果,以免引發胃腸道疾患。秋養,指的是飲食調養和適當休息。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醫藥典籍《素問》中曾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已之,以補益精氣”。秋季氣候乾燥,應適當多飲開水、飲淡茶、喝豆漿以及牛奶等,還應多吃些紅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紅棗等柔潤之食物。

  適當增加休息時間,同樣也是老年人的養生良方。白天勞動、鍛鍊一定要注意適度,晚上更不宜晚睡,每天睡眠保證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