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那麼?

  漢族人民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節日,有的一直延續至今,有的則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淡化了。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歲,初一要拜年。

  漢民族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

  上巳節***女兒節 ***

  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國人稱為女兒節。另外,每年公曆9月1日,也是四川廣元一帶的女兒節。

  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女兒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女兒節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女兒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直到今日,女兒節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農曆二月初二舉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節的。

  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師花”、“放花神燈”等風俗。這一天,女孩還要到花神廟去燒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