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科書插圖的優化建議
插圖是地理教科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與文字內容相輔相成,還能增強教材的真實性、鮮活性和趣味性,輔助學習地理知識。今天給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觀閱。
初中地理教科書插圖:示意圖的優化建議
1.太陽外部結構示意圖
在“太陽活動與地球”中,作為文字系統的補充,文中設定了太陽的外部圈層結構示意圖***如圖1***,此圖所展現的角度是太陽區域性俯檢視,雖然圖中已明確標示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但卻很難辨認三者的相對位置關係,對於黑子和耀斑就更難辨認其發生的位置。如果沒有教師指導,以學生現有的認知程度,很難判斷出來。因此,筆者建議此部分內容插圖應改為太陽外部結構剖面圖***如圖2***,標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的相對位置及所對應圈層發生的現象,這樣更大限度地補充文字內容,有利於學習。
2.太陽日與恆星日示意圖
有關地球運動知識是地理學科的重點和難點,尤其對太陽日與恆星日的產生原因,因其發生的空間尺度大,難以直接觀察,學生一般不易理解。為此,教材第一章第三節的活動部分,插入太陽日與恆星日示意圖,此圖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太陽日與恆星日產生的原因,但太陽與恆星的相對位置有失準確性。所以,筆者建議,此圖應調整地球、太陽與恆星的相對位置,使太陽距地球較近,距恆星較遠***如。這樣,學生在讀圖分析恆星日產生原因時,就能主動忽略地球公轉部分,從而深刻理解該部分知識。
初中地理教科書插圖:剖面圖的優化建議
1.太陽輻射與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關係示意圖
大氣相關知識是學習的重點。在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部分,教材插入了太陽輻射和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關係示意圖***如圖5***,表示三者的關係及大氣受熱過程。但學生學習此圖較吃力,究其原因:圖中標示的數字含義不明確,如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是100,而地面輻射卻是120 ;此圖沒有標出大氣逆輻射,與圖名略顯不符;潛熱輸送和湍流輸送不是學習的重點,但在圖中標示後,增加了學生學習負擔。筆者建議,此圖應略作調整:將圖中的數字刪除,用箭頭粗細定性表示。將潛熱輸送和湍流輸送和在一起,改為“其它輸送”,降低學習難度。大氣吸收改為選擇性吸收更為合適。
2.冷鋒與暖鋒示意圖
冷鋒是指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推移時所形成的鋒。冷氣團的前緣插入暖氣團的下面,暖氣團被破抬升。教材插入冷風的示意圖,意在通過觀察冷暖氣團移動狀況,體現冷鋒形成。而在冷鋒示意圖***如圖7***中有兩個箭頭表示暖氣團的移動,水平箭頭給人的直觀感覺是從冷氣團一側過來的,容易對冷氣團的運動路徑產生誤解。筆者建議將其去掉更為合適。暖鋒是指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時形成的鋒。暖氣團前緣沿冷氣團邊緣爬升,冷氣團由於勢力較弱慢慢上升迂迴。教材暖鋒示意圖中冷氣團一側水平箭頭表示冷氣團的移動方向,容易讓學生產生誤解,認為冷暖氣團是來自同一個方向。因此,筆者建議,將冷鋒箭頭方向調換,並加上上升迂迴箭頭,以表示冷氣團的移動路徑。
初中地理教科書插圖:景觀圖的優化建議
1.山谷峭壁露出的沉積岩
在“地殼的物質組成”內容部分,教材中插入此圖片***如圖11***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沉積岩的形態,而圖中沉積岩部分所佔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圖片中間則是被流水侵蝕形成的山谷,單從圖片內容構成角度看,多少顯得喧賓奪主。因此,筆者建議應突出沉積岩部分所佔的比例.
2.地震裂
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地震。教材編寫者為引發讀者思考地震對地形有什麼影響,在教材中插入了地震裂縫圖***如圖13***,但觀察該圖片,大多數學生認為該圖所體現的是一個乾枯河谷示意圖,很難辨認出是地震產生的裂縫。為此,筆者建議應更換此圖片,小比例展現地震裂縫,從而易於引發學生思考
3.淮河洪水
在“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一節中,活動部分放置了一張淮河洪水圖片***如圖15***,該圖片的主體被水、船和樹佔據,而房屋和農田等被淹沒區域沒有作為主體予以體現。筆者認為應適當修改圖片,將淮河發生洪水時淹沒農田、房屋的場景予以展示,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和強烈的視覺衝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