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與創新

  美術的教育創新要了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創新氛圍、改革美術教學模式、教師角色定位創新和教學評價創新,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利用各項資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美術教育是在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的教育,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弊端,只有認清這些問題,才有利於美術教育中創新教育理念的涉入。傳統美術教育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美術教育目標與課程模式定位不清。我國的美術教育層次不同,對學生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然而,受到其他學科教育發展模式的影響,我國傳統美術教育培養模式呈現出趨同化傾向。在美術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技能傳授而輕能力的培養的問題,表現在教師簡單講解著、示範,學生亦步亦趨地模仿,機械化,缺乏創造性。

  ***二***課程設定與課程模式亟待改善我國幼師美術教育課程的基本框架是建國初期照搬蘇聯教育模式形成的,這種課程模式對於中國美術教育走上系統化、規範化的道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幼師院校沿襲了美術院校的辦學模式,未能體現出師範院校美術教育師範性、專業性、基礎性的基本特點。另外,一些師範學校在課程設定上偏重繪畫技能和技巧的培養,而忽視了美術理論的學習,這就出現了美術教育中“重技輕理、重專輕師”的現象。

  ***三***傳統美術教育途徑較為落後幼師美術教育主要通過專業基礎課和技能訓練課等課程途徑開展,將課堂作為教育主渠道和主陣地。由於受傳統美術教育的影響,幼師美術教育在課堂教學依然存在著一些滯後現象,影響了現代化教學水平的提升。所以,幼師美術課堂教育需更多地融入現代化的教學內容和加強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美術教育主渠道實現現代化的提升和改造。

  對實施美術教育創新的思考

  ***一***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創新氛圍現代教育認為,學生是教學的真正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藝術就要不斷創新,就要張揚個性,有時候就要突破權威。這就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美術課上,我不以師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時時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在繪畫示範時,我從不讓學生跟著老師一筆一畫地畫,不要求學生作品非與示範作品一模一樣,學生有創新的地方,我會及時地表揚、鼓勵,展示他們的作品。這樣學生處於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觀察靈敏、思維活躍,能通過作品較完全的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於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

  ***二***改革美術教學模式,實現幼師美術教育創新主張運用資訊科技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資訊科技提供更多協作互動學習環境,通過協作互動學習,學習者群體的思維與智慧就可能被整個群體所共享,使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建構,實現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三***改變教師角色定位,創新美術教學評價對幼師教師來說,學生不僅是教育物件,還是教育過程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育與自我教育的主體。教師要改變原有傳授者的角色定位,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銳意創新。在新的角色定位中,教師要實施“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評價,把評價核心放在建議性的指導學生,鼓勵學生的創新思想和動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尤其應該把“創新性”作為美術教育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要堅決改變以技能模仿作為主要評價指標,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創新思維訓練。

  家庭和教師及兒童美術教育的聯絡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第一位老師。當他完成一幅作品時,他會迫不及待希望成人分享他的快樂。這時家長要正確的鼓勵、讚揚,孩子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就油然而生。所以家長要明白孩子在每個繪畫年齡階段所能夠達到的能力程度,這也是家長要達到的的基本文化素養。

  我們要重視當前兒童所面臨的漫畫卡通、時裝設計、影視媒體類的工業文化環境的侵襲,這些表面上迎合人們的需要,而實際上是在潛移默化地支配人們的意識,取代人的思考和觀念。作為教師和家長,需要在兒童生長和生活的環境做出仔細的觀察、理智的選擇。

  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隱性的、深層次的素質教育,教師的素質和意識在美術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影響,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是要學會了解、傾聽兒童的創作想法;要善於抓住時機,用積極的語言,提升兒童對繪畫的興趣。

  觀察是美術教育的教學核心,是兒童繪畫的源泉。孩子看的多,經歷的多,留於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畫畫時內容就會豐富。觀察並不是讓兒童照實描繪他們的所見,而是通過觀察來培養他們對生活的一顆敏感、細嫩的心靈,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提高認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