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麼教育孩子
有一些家庭,父母親的教育高家境好,孩子又聰明,可是父母卻不會教養孩子,結果導致孩子成為問題兒童。面對這種情況建議您可以看看佛教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佛教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佛教教育孩子的方法一
如何教養孩子成為社會棟樑
要怎麼維持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繁榮進步,在於父母能擁有多少能力、智慧和道德,去培育孩子成為國家社會的好公民。
要把孩子培育成才,就必須雙管齊下,身為父母的就一定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用以教導孩子,培養他們成為品學兼優,知識豐富,品格高尚的人,這樣才有能力領導眾人,奉獻社會。
有一些家庭,父母親的教育高家境好,孩子又聰明,可是父母卻不會教養孩子,結果導致孩子成為問題兒童。而父母卻始終找不到原因,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四 種 家 庭
為了栽培孩子成為國家社會的棟樑,身為父母的必須要注重兩項重要的原則,用以教導孩子:
1教導孩子所需的知識,使他們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2妥善地安排時間,配合需要,教導孩子成為有用的人。
可是。有些父母不能妥善地處理與安排,因此,導致現今的家庭出現在了以下的四種情況:
第一種:有時間,但無知識。
第二種:有知識,但無時間。
第三種:即無知識又無時間。
第四種:即有知識又有時間。
前三種家庭的孩子,極少會被教育成好人。雖然他們出身於很富裕的家庭,但卻像被父母拋棄的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結果大多都步上歧途,成為不良少年,而其父母卻全然不知道。
而第四種家庭的父母,都會盡心盡力地把所有的知識和道德觀念傳授給孩子。因為父母懂得安排時間,配合孩子的需要,付出一切的心血去培養孩子,絕不讓孩子為所欲為,一無所得。他們當中有些家庭的經濟狀況也許不好,可是,在他們諄諄教導下孩子長大後,肯定有能力創立自己的事業。
教育孩子的知識
根據研究,從“道德改進教育基金會”的書籍中,能找到以佛法教養孩子,成為行為良好,知識豐富的人之基本原則,書名為“如何教養泰國的孩子成為優秀青年”,在此摘要述說,若讀者需要知道更詳細的內容,請自行閱讀此泰文書籍,加以補充,這將有助於您教導孩子。
父母若具有知識和才能,想教養孩子成為品學兼優的人,就必須在生育孩子之前,清楚明瞭以下的四項要點:
1好孩子需具備那些條件?
2孩子品性的優劣,是如何形成的?
3如何有效地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品性?
4道德教育如何薰陶孩子?
釋迦牟尼佛曾就這些事項,為我們作了解釋如下:好孩子需具備那些條件?
要成為好孩子的條件有三項,釋迦牟尼佛的三種教誨,即是:
1.順從即是清淨。
2.懂事即是智慧。
3.有情即是慈悲。
只要孩子具備這三種條件,都可稱為“好孩子”,這樣的孩子都具備了老師和親人傳授的各種知識和學問。除此之外,還有道德方面的基本發展,比喻說:好的田地,若用來種植菜籽,收成也一樣會好。
佛教教育孩子的方法二
孩子品性的優劣,是如何形成的?
當父母明瞭要作一個好孩子必須做到不愚蠢、不調皮搗蛋、不無情之後,隨之而來就會產生一個疑問,即是該如何培養這些條件?培養條件,即是培養品性。
品性,是個人的習慣行為,即是我們常常所想、所說、所做,並且會對我們產生好與壞的後果。
若讓孩子常常想說做不好的事,雖然只是小小的錯誤,也會養成孩子喜歡做壞事的習慣,日子一久,就變成一種慣性的行為,品性也會因此而變成低劣不堪,將來長大後勢必成為社會的渣滓,危害社會。
同樣的,若經常訓練孩子常常想說做好事,雖然只是小小的事,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這樣無形中養成他們具有良好的品性。
我們時常想、說和做的事,有三:一生活所需衣、食、住、藥;二事業;三日常生活作息。
對生活所持的態度,能養成每個人的不同習性,例如:有三個孩子,母親餵奶的時間不一樣,會造成他們性格有所差別。
第一個小孩,其母親沒有固定的時間餵奶,小孩一旦餓了,沒有馬上得到食物,一定哭鬧不止,這樣一來久而久之,這個小孩的脾氣就會變得很暴躁,以後肚子一餓,就必定要先鬧情緒才肯吃,接下來就會演變成想要什麼就要什麼,否則便會鬧個不休,父母親也對他無可奈何,就有如養了只小老虎在家裡一樣。
第二個小孩就不一樣,即使他不餓,母親卻一直喂他喝奶,結果,日子一久,這個小孩子就變成小胖子,脾氣柔順,但卻顯得懶散懶散,不積極,很難成才。父母就有如養了只小豬一般。
第三個小孩,母親按時餵奶,使他從小就養成準時的習慣,身體健康,做事有條有理,脾氣好,富有責任感受、判斷能力強、容易教養,有了這樣的孩子,父母親就如得到一位賢者住在家裡般。
因此,孩子品性的優劣,一定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起。
若父母想要孩子不愚蠢、不調皮搗蛋、不無情的話,就要訓練孩子認真看待自己,對待的生活所需,對工作要負責任,處事待人要有禮,生活有規律,忍耐力強。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具有良好的品性。
佛教教育孩子的方法三
如何才能提升孩子智慧?
父母必須教導孩子如何尊敬他人,來增長他們的智慧。
尊敬,就是發自內心,由衷地感激某或某事物,具有誠實的美德。
智慧分為兩種,即世俗的智慧與佛法的智慧。
世俗的智慧,即謀生的知識與能力。不過,若沒有道德管制的話,小孩也可能把那些知識用在不正當的途徑上。例如:雖有醫藥常識,但卻不用在製藥醫治病人上,而利用其知識去製造毒品,牟取暴利,危害人類的生命。因此,世俗的智慧,必須要與佛法的智慧相結合一起應用。
佛法的智慧,即用於決定對或錯、好或壞、善或惡、應該或不應該的法則,小孩子必須藉由佛教的教誨,從中學習實踐,才能得益。因此,父母必須教導小孩要尊敬長輩,這樣才能從長輩那裡,學習長輩的生命經驗與生活智慧,使自己受益。
來自佛法的智慧,即是尊重順從,這將讓人產生七種智慧如下:
1敬佛;2敬法;3敬僧;4懂得教育;5習得禪定;6能夠精進,不放逸;7懂得噓寒問暖;尊重於知賓接待問侯,殷勤接待
若能好好地培養孩子具有這七種智慧,則他們更能看到生活的真正價值和好處,而他們的佛法智慧也相對地會越來越充實。
若男女雙方在結婚之前,就具備了這七項智慧之後才結婚,然後生兒育女,那可謂明智之舉。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將得到具有智慧與福報的小孩,而且孩子也同樣得到具有智慧的人當他們的父母。將來他們的子孫也必定是賢者,能負起發揚家族的偉任。
佛教教育孩子的方法四
如何教養孩子懂事聽話?
父母必須教導孩子,遵守世俗的規則與佛教的教規。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以身作則,經孩子樹立好榜樣。
世俗的規則有四項:
1言語方面
在言語方面,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當小孩的好榜樣。一定要對孩子講真話,不能向小孩說謊,同時必須向小孩解釋說謊的壞處,讓他們知道說謊會使心理失去平衡,導致記憶力不好,容易健忘。這樣小孩才會明瞭言必信,行必有果的道理。
2時間方面
教導孩子要守時,即訓練孩子養成早起的習慣。千萬不要讓他們只顧著自己睡覺而不勞動。
尤其是女兒,若他日嫁人了,還賴床的話,這將可能導致她離婚。
定時睡覺,即是要早睡,因為太遲睡覺的話,小孩就不願早起。當母親來叫時,因疲倦而不想起床,便會鬧情緒一大早與母親頂嘴,養成了好反駁的壞習慣,久而久之,性格就變得狡猾,愛狡辯,惹人討厭。
定時用餐,即到了用餐時間,必須要準時吃飯。有些小孩就因為不定時用餐,以致得了胃病。若他從小就得了胃病,一生中都會有問題,就是不能執行重任。因為每當一有了壓力,就會胃痛。
3衛生方面
不愛乾淨的孩子,將很難融入社會,因此父母必須教導小孩保持乾淨的方法。例如教小孩如何洗澡,就是如何有少量的水、香皂與時間,但卻能洗得乾淨。
4處事方面
學會與人分工合作,不懂得與人合作的孩子,難以與其他人一起工作。他將會時常與人發生口角。因為不瞭解工作的性質、無法與人合作就難以完成工作,使得工作無法有好的成果。
佛教的教規以五戒為基礎
不守五戒的孩子,長大後,家庭將會出現問題,命運也有可能遭受不幸,而淪為罪犯,因為:
不守第一戒,會導致犯罪;
不守第二戒,會導致貪汙;
不守第三戒,會導致邪淫;
不守第四戒,會導致到處招搖詐騙;
不守第五戒,會導致染上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