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記敘文知識點
記敘文是初中語文學習中常見的一種文體,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記敘文的有關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記敘文結尾常見的幾種方法
1、卒章顯志。如《蝴蝶的金翅膀》的結尾:"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沒查詢到。但我想:即使世間沒有,老師心裡也裝有。因為她教會我用一隻眼睛仔細觀察,另一隻眼睛不停尋找。"這種結尾在文章收束處點明主旨,揭示中心,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
2、引發聯想。"我們沒有交談過什麼,只是在一個個美麗的清晨,一個人輕輕地拉,一個人靜靜地聽。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慈祥的眼睛平靜的望著我,象深深的潭水……"這是《唯一的聽眾》的結尾,它象一幅清幽而又美麗,感人而又意味深長的畫面,令人陶醉、回味、品味……
3、直抒胸臆。如《父親》的結尾:"不少人都說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為是。在父親最需要的時候,我既沒有在衣食住行上盡人子之則,也沒有在精神上贍養父親,讓他帶著缺憾走了!我永遠不能原諒自己!"此種結尾在全文敘事的基礎上抒發強烈的感情,不但感染了讀者,增加了文章的韻味,也提高了文章的品位。
4、首尾呼應。《雪夜》的結尾中這樣寫道:"誰也沒有再說話。屋裡也很靜,屋外也很靜。那白色的小精靈依然悠悠然然地飛落下來……"與開頭"雪花像無數白色的小精靈,悠悠然從夜空中飛落到地球的脊背上……"形成照應,既渲染了氣氛,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又使文章首尾照應,結構完整,一舉兩得。
5、自然收束。《高尚的施捨》以母親和已成為董事長的當年的"乞丐"的對話結尾:"母親笑一笑說:'那你就把房子送給連一隻手都沒有的人吧!'"此結尾突出了母親自強的性格特徵,也使結尾清新自然,水到渠成,毫無造作之嫌。
記敘文常用的寫作手法:
⑴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⑵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⑶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⑷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⑸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⑹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襯托,同類事物襯托是“正襯”,相反事物襯托是“反襯”;以次襯主。
⑺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⑻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物件,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物件,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⑼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文章使用第一/三人稱敘述有什麼好處?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開記敘。第一人稱的“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即經過藝術加工的“我” 。經過了虛構,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實的我記錄下來,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於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切感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者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多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裡,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
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的交流。
記敘文怎麼劃分層次
⑴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⑵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⑶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⑷總分總***掐頭去尾***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②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③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③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③ 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