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六年級的語文知識點總結

  一到六年級的語文課就要上完了,我們應該整理一下學過的知識點複習考試。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到六語文知識點,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到六語文知識點***一***

  擴句和縮句

  【備考點】

  擴句就是通過新增詞語,把簡單的句子擴充為個具體、形象的生動的句子。

  縮句就是把複雜的長句子縮減,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應考點】

  擴句就是先畫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確在哪兒加表示修飾、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擴充什麼樣的詞語,還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問題。如果回答了提出的問題,也就是在進行擴句。

  縮句可按三步進行:

  1、先把句子分成“誰”、“做什麼”或“什麼”、“怎麼樣”兩部分。2、找每部分的主幹部分。

  3、最後去掉修飾、限制詞語,把主幹詞語連線成完整的句子。

  【連結考題】

  1、 媽媽買來了桔子。***擴句***

  ***分析***這句話的意思表達不具體。如果加上修飾限制的成份就會完整地表達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問題,誰的媽媽?在哪兒買桔子?買來什麼樣的桔子?然後填上適當的詞語,這就是擴句的過程。

  ***參考答案***小林的媽媽從水果店買來了一袋黃澄澄的桔子。

  2、 歌聲打破了沉寂。***擴寫句子***

  ***分析***什麼樣的歌聲?什麼地方的沉寂?根據自己的提問填下適當的修飾、限制詞語。

  ***參考答案***

  悅耳的歌聲頓時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3、我時常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著我的啟蒙老師們。***縮句***

  ***分析***根據縮句的步驟,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誰”、“幹什麼”,然後找每部分的主幹詞語,去掉修飾成份,再把主幹詞語連起來。

  ***參考答案***

  我思念啟蒙老師們。

  4、可敬的老科學家靜靜地思考著這個疑難的問題。

  ***分析***根據縮句的步驟,提問“誰幹什麼”,自己回答便是縮句。

  ***參考答案***

  老科學家思考著問題。

  一到六語文知識點***二***

  修辭手法

  【備考點】

  掌握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問、設問等修辭手法。

  【應考點】

  要掌握幾種修辭手法的特點:

  1、比喻是用具體、淺顯的,人們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給抽象的、深奧的、人們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個比喻句中有本體和喻體以及比喻詞。

  2、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寫,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樣會說話、有感情。

  3、誇張是把要描寫的事物有意地誇大或縮小,使其更鮮明,更突出。

  4、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比肯定更強烈的情感。

  5、設問也就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6、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義密切相關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句子排列起來,就是排比。

  【連結考題】

  1、 *** 像太陽。***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 *** ”是本體,“太陽”是喻體,“像”是比喻詞。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 *** ”比作“太陽”。***答案***比喻。

  2、千萬顆雨點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這句話是把“雨點”比喻成“小女孩”,而且還在“跳芭蕾舞”,所以運用了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答案***比喻、擬人。

  3、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嗎?***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馬跑得越快離楚國越遠。***答案***反問。

  4、是誰準確、及時地按住了大海的脈搏,使它緊隨祖國前進的步伐一齊跳?是他們,戰鬥在海洋臺站的海洋工作者。***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這句是明知故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緊接著作了回答,故是設問。另外,大海是沒有脈搏的,這兒把大海當作人寫,故又運用了擬人。***答案***設問、擬人。

  5、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這個句子中故意把“五嶺”說成是“細浪”、“五嶺”當作“泥丸”,把事物往小處說,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擴大、縮小、超前******答案***誇張

  6、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分析***這個句子中連用了三個結構相同、意思密切聯絡的片語,並且有一個共同的提示語“互相”,所以是排比句。***答案***排比

  一到六語文知識點***三***

  排列句子

  【備考點】

  會把錯誤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的話,整理錯亂的句子的關鍵在於分析句子之間的關係,確定應按什麼結構排列。

  【應考點】1、把要排列的幾句話默讀一兩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麼。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讀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關係。***寫作順序:時間先後、事情發展、地點空間轉換等***

  【連結考題】把下面排列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的順序重新排列。

  ******1、他想:這是誰丟的,真不講衛生。******2、她看見地上有一團白白的東西。******3、忽然,他看見有幾個小同學在打掃操場,學習雷鋒爭做好事。******4、下課了,小麗在操場上玩。******5、她連忙回頭,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剛才看到的那一團廢紙。

  ******6、想著她就若無其事地走了。******7、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團白紙。

  ***分析***解答此題應先仔細讀句子,瞭解其大意,思考間關係和寫作順序。經過閱讀分析,我們知道這段話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定的。一般說來,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定的文章,應先交代時間、地點,那麼我們就確定其中的第4句為第一句。接著“他看見地上有一團白色的東西”,這會是什麼呢???“原來是一團廢紙”,後來事情就順理成章地發展了。排完以後,再按正確的順序讀一讀,如果不正確,再修改。***答案***4、2、7、1、6、3、5。

  標點符號用法表

  名稱符號用 法舉 例句號。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後的停頓,用於陳述句。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問號?表示一句問話完了之後的停頓,用於疑問、反問、設問句。

  1、 1、你遊覽過長城嗎?

  2、你們不是要賣十三塊嗎?

  歎號!表示強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頓,用於感嘆句、祈使句。

  1、啊,好個光明的世界!

  2、你給我滾出去!

  頓號, 、表示句中並列的詞或片語間的停頓。

  西紅柿、茄子、南瓜都是蔬菜。

  逗號,表示一句話中間的停頓。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

  分號;表示一句話中並列分問間的停頓。

  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鬥爭。

  冒號:1、用來提示下文。

  是有人偷了它們罷:哪是誰?又藏在何處呢?

  2、表示提示語後的停頓。

  媽媽說:“應該起床了。”

  引號“”1、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2、表示反問或否定的意思。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3、表示特定稱謂或需要著重指出的部分。

  詹天佑設計了一種“人”字線路。

  破折號??1、表示解釋說明。

  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1927年4月28日。

  2、表示語音停頓。

  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

  3、表示意思轉折或遞進。

  那個書包很漂亮,而且裝有很多東西??現在不見了。

  書名號《》表示文章、書籍、報刊、檔案等名稱。 《草船借箭》選自羅貫中的歷史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省略號……1、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平頂的白色樓,一座挨著一座,門窗上裝飾著漂亮的短皺簾……古城民居的建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他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