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一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做好語文試卷的練習,不僅是對學生語文知識掌握的一個考查,通過試題卷的檢測,還能找出他們在學習上的一些遺漏的地方。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做份初一語文單元試卷吧,希望大家有用!

  蘇教版初一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測試卷

  第一部分***共25分***

  1.閱讀下面的句子,完成後面的題目。***4分***

  A.誠然!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

  B.故每當兩船竟賽到激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

  C.村風鄉俗中,四時二十四節色彩bīnfēn,而最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風味的,卻是二十四節之外的春節。

  D.月還沒有落,仿拂看戲也並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莊,月光又顯得格外的jiǎojié。

  ***1***給A、B兩句中加點的字注音。***1分***

  鳧水*** *** 擂鼓*** ***

  ***2***根據C、D兩句中的拼音寫漢字。***2分***

  bīnfēn*** *** jiǎojié*** ***

  ***3***上面句子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來並訂正。***1分***

  訂正為 訂正為

  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誰吃到包著制錢的餃子最有福,一年走紅運。***好運氣***

  B.一天比一天增溫,一天比一天紅火,發燒直到年根下。***指非常迷戀、專注、狂熱、愛好***

  C.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指美女***

  D.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在潮水裡搏擊嬉戲***

  3.按要求默寫名句或古詩句。[前三題每空1分,第***4***題2分,共7分]

  ***1*** ,今夕是何年。***《水調歌頭》***

  ***2***四面湖山歸眼底, 。***湖南嶽陽樓對聯***

  ***3***《水調歌頭》中蘊涵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古代詩歌中關於節日的詩句很多,請寫出兩句與清明節或重陽節相關的詩句。

  4.下列說法中,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社戲》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農村詩情畫意的生活畫卷,表達了作者對新生活的渴望。

  B.《端午日》按時間順序寫了湘西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其中詳寫龍舟競賽的場面,表現了奮發向上、合作爭先的民族精神。

  C.《本命年的回想》按時間的推移,有詳有略地寫了炒年貨、吃臘八粥等風俗,具體表現了運河鄉親過大年的風俗習慣。

  D.《我的思念是圓的》一詩,借中秋的月亮抒發了對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想像豐富,構思獨特。

  5.下面和“樹林一直在唱著那首愉快的歌”所運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生命是一條河,有奔騰也有平緩。

  B.一路上,稻田的綠,菜花的黃,江水的銀,匯成了一幅幅田園巨畫。

  C.遠處的群山好似美人臉上的黛眉,秀美無比。

  D.天氣炎熱,連那大山也睡著了。

  6.閱讀下列對聯,寫出相應的歷史人物。***3分***

  ***1***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 ***

  ***2***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

  ***3***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 ***

  7.綜合性學習。***5分***

  在日復一日的時間河流裡,節日就像一個個停泊的碼頭,人們徜徉其間,體味某種特定的情景,把情緒調到興奮的波段,盡情釋懷,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節日更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品嚐浸潤歷史味道的節日食品,參與到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中,人們更能得到文化的薰陶、精神的洗禮。

  讓我們一同走進主題為“徜徉於中華傳統節日”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完成下列任務。

  ***1***【節日蒐集】很多古詩句浸潤著豐富的節日文化內涵,請寫出下列詩句涉及的節日名稱。***1分***

  [示例]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節日:春節

  A.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節日:

  B.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節日:

  ***2***【節日探源】品讀下面的文字,寫出其中隱含的人物故事和節日習俗。***2分***

  它從汨羅江的波浪裡悄然走來,幾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水彩,把中華大地染成粽葉式的青綠,從此讓每一個角落都瀰漫著亙古不變的艾香。

  人物故事: 節日習俗: 、

  ***3***【節日論壇】對不少人來說,“吃”成了過傳統節日的主要內容,好像吃了某一節日的特色食品就算過完這一節日了。特別是每一個傳統節日前夕,商家為了推銷節日食品,大肆炒作,為“吃”推波助瀾。這種忽視傳統節日深層內涵的現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學對此要舉辦一個小論壇,請你為本次論壇擬寫一條宣傳標語。***2分***

  看法:

  宣傳標語:重視傳統節日內涵, 。***要求與上句結構相似***

  第二部分***共35分***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後面的題目。***5分***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8.題目中的“十五夜”告訴我們本詩寫的是 節夜晚的情景。***1分***

  9.說說“不知秋思落誰家”中“落”字的妙處。***2分***

  10.請發揮一下想像,描述一下“中庭地白樹棲鴉”所描繪的畫面。***2分***

  ***二***閱讀下面的課文選段,回答問題。***9分***

  我向船頭一望,前面已經是平橋。橋腳上站著一個人,卻是我的母親,雙喜便是對伊說著話。我走出前艙去,船也就進了平橋了,停了船,我們紛紛都上岸。母親頗有些生氣,說是過了三更了,怎麼回來得這樣遲,但也就高興了,笑著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說已經吃了點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來,並沒有聽到什麼關係八公公鹽柴事件的糾葛,下午仍然去釣蝦。

  “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我抬頭看時,是六一公公棹著小船,賣了豆回來了,船肚裡還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雙喜說。

  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於是對我說,“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麼?”

  我點一點頭,說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點一點頭,說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這真是大市鎮裡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豆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給我們的姑奶奶嚐嚐去……”他於是打著楫子過去了。

  待到母親叫我回去吃晚飯的時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羅漢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給母親和我吃的。聽說他還對母親極口誇獎我,說“小小年紀便有見識,將來一定要中狀元。姑奶奶,你的福氣是可以寫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卻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11.“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怎樣理解結尾的深刻含義呢?***3分***

  12.文中的“我”能不能說就是少年魯迅?***2分***

  13.文中寫了幾個農民孩子,根據他們的表現,談談自己的看法。***4分***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1分***

  浪湧飛舟

  五月初五頭端午,正是栽秧割麥兩頭忙;五月十五大端午,農活告一段落,人們從農田裡爬起來,休整兩天。姑娘女婿拎了粽子走孃家,更多的是穿上花花綠綠的新衣到岑河鎮上“晒葉子”***指穿好衣服逛大場合***。那一天,無論大路小路,都是新的、亮的,滿街滿巷都是笑臉和喜氣。

  岑河上雄跨著兩座古老的圓拱石橋,南橋和北橋之間,兩岸早已站滿了人。花花綠綠的人山,光彩照人的笑臉,擁擠在依依垂柳之下,倒映在清清河水之中。

  “龍船來了——”“黃龍!”有人呼喊。說是龍船,其實並沒有龍頭龍尾的簡裝,更沒有雕龍畫鳳的屏風廊簷,有的只是八條黝黑健壯的漢子,黃褲黃褂黃頭巾。龍的靈氣,龍的威武,龍的精神,鼓得我們熱血沸騰。我們迅速讓開道,龍船緩緩下了水,清清的河水便映出一條彷彿真的黃龍來。龍開始舞動爪牙,緩緩前進,明鏡上漾起一層層漣漪,盪漾開去,龍的倒影便在層層鱗浪之下緩緩飛翔了。

  “白龍來了!”“紅龍來了!”幾條龍下了河,河水晃動,河裡倒映的柳枝也跳起舞來。龍們先是自由自在地劃呀,試呀,力往一處使,勁往一處用。幾條龍一碰上並排的機會就“搶標”。你聽,鼓聲響了,船頭的鼓手昂首奮臂擂鼓,兩廂的龍人埋頭奮臂劃龍。兩岸的小孩、大人都和著鼓點的節拍唱著:“咚咚地劃,咚咚地劃,劃得快快前喲,吃碗麥炒麵;劃得慢慢後喲,吃碗枯豌豆。”

  正式“搶標”開始了,各龍舟的步伐基本到位。急促的鼓點催龍奮進,船就像短跑運動員的最後衝刺,又像離弦的箭,“嗖嗖”地射向前方。眾槳劃出洶湧的波浪,一浪高過一浪,浪湧飛舟,濺起一陣陣水花。

  “雜龍來了!”果然,青紅紫白黑,握槳的漢子服飾雜亂無章。雜龍匆匆趕到,匆匆下水,匆匆上陣。黃龍眼看就要取勝,雜龍後來居上,和黃龍並排了。鼓點更加密集急驟,“咚咚”的劃聲更加震耳嘹亮。黃龍如強弩之末,雜龍如噴薄之日出,虎虎向前,騰騰而上。雜龍取勝了!

  黃龍不服,和雜龍打起來,從船上打到水裡,從水裡扯到岸上,兩個龍頭扭成一團。我們圍過去看眾人勸架:“除了慄柴無好火,除了郎舅無好親。一邊姑爺,一邊舅爺,輸了贏了又不是外人。”“不,在船贏船。兩船相爭,各為其船。什麼姑爺舅爺,不認那一套!”舅爺一口回絕。

  “算了算了,別生氣了,今天我請客,到我家喝酒吃炒麵……過端午。”“不,今天在自家吃枯豌豆喝悶酒,明年老子請客,到老子家吃炒麵喝酒過端午節!”

  如今,清清的岑河只有柳枝在那裡靜靜地照著倩影。

  14.文中寫出了岑河端午的哪些風俗?***3分***

  15.作者寫雜龍取勝有什麼潛在的意義?***4分***

  16.姑爺領頭的雜龍取勝了,從姑舅之爭說說姑爺、舅爺的性格特點。***4分***

>>>下一頁更多有關“蘇教版初一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測試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