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語文園地七》教學後,要進行怎樣的教學反思呢?小編為二年級語文老師整理了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語文園地七》教學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學反思1

  本次的學習目標是:1、發現漢字的一字多義特點,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字意。2、認識9個生字,鞏固識字,積累詞語和成語。3、樹立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觀念。

  教學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同桌學習、小組學習、小老師指揮、大組開火車、學號開火車等我們班學生平常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由於園地帶有複習的目的,因此在每個環節中,我都設計了一個擴充套件活動,加入了一些與測驗、考試題型有關的題目,從中教給學生一些做題的方法。如第一關擴充套件,理解“光”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就是學生平常做練習出現過的型別。又如第三關成語的積累,我又通過填空的方式檢測了學生是否記住了詞語。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滲透做練習的方法,學生更容易掌握。

  由於《語文園地》的學習會比較枯燥,所以我設計了闖關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每一關都起了有趣生動的名稱。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過來了。我還精心設計了課件,在課件中插入圖片、動畫,這些直觀的手段,不需要多作講解就使學生理解了詞語。

  本節課的教學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因為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上過複習型別的公開課,剛開始對於教案設計感到很困惑,在這裡要再次感謝陸春梅老師和眾多給我提過寶貴意見的同事們。通過這節課,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雖然我知道我在教學上仍有許多問題和不足,希望各位多對我提意見。謝謝!

  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學反思2

  課外閱讀使語文變得“豐盈”。學習語文“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學習語文“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詩人杜甫覺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言學家葉斯大林帕森主張“把孩子們投入到語言的海洋中去”;作家高爾基認為“我讀得愈多,書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對我變得更加光輝,更加美麗。”我們的父輩祖輩,為什麼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即使沒念上幾年書,寫出的文章為什麼也大多文從句順、開闔有度?究其原因,全靠多讀熟讀。如果只讀一本薄薄的課本,那是絕對不可能奠定這樣的語文功底的。

  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學反思3

  1、營造了一個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

  如在“我的發現”中拆分漢字時,我讓學生以自我發現,小組討論,後搶答的方式作答。在詞語接龍時,又設計了遊戲和比賽的環節,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接詞語,又進行小組比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

  2、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園地七中“把”字句轉換為“被”字句,起初我以為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會比較困難,但在學生的認真觀察發現和我的引導下,他們竟幾乎能全部準確的轉換,就連幾個學困生也能自己說“把”字句,再換成“被”字句。這讓我感到十分欣慰。

  不足之處:本來這節課想把語文園地七中的“日積月累”在這節課全部完成,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只完成一半,還沒來得及進入“讀讀背背”就下課了。現在回想一下,在學習“我會接”內容時,指導學生詞語接龍環節用時較長,本可以節約一些時間。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注意課堂節奏,使課堂更有效。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