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節的禮儀常識

  一年一度的光棍節的就要來啦,有人歡喜有人憂啊,那麼來了解一下光棍節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光棍節節日簡介

  光棍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廣為認可的一種是說它起源於1990年代南京高校的校園趣味文化。當年在南京大學“臥談”的4個男生可能怎麼也沒想到,一句玩笑話“11月11日就叫光棍節吧!”,竟然在今天如此火爆。從最初的玩笑、到校園內細細碎碎的自嘲活動、再到孤獨的上班族藉口小聚,最後成為商家眼中的新銳“節日”,經歷一步步的推波助瀾,“光棍節”脫穎而出,竟與聖誕節、情人節並肩。

  1月1日是小光棍節,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節,而11月11日由於有4個1,所以被稱為大光棍節,一般光棍節則指11月11日的大光棍節。帶11尾年份的11月11日是超級光棍節,例如11年11月11日。1111年11月11日是萬年一遇的頂級光棍節,2011年11月11日是本世紀百年一遇的超級光棍節***稱“神棍節”***。

  中國人過節總會在吃上面搞出創意來。四根油條就是“11·11”的四個“1”,包子就代表中間的那個點。這是光棍們的早點宣言,也成為光棍節的吉祥物。

  除了在這一天以光棍的名義舉辦各種聚會之外,在這一天選擇結婚、告別單身生活,是一項格外有創意的舉動。認為從此後生活有了180度大轉彎,同是四個“1”卻取其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含義,意義非比尋常。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微博上也進行了不少晒照片尋找末日愛情的活動,所有單身男女都可以上傳自己的照片,尋找有緣人。

  光棍節節日由來

  光棍節的來歷,一直是個迷,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說法。其中光棍節產生於校園文化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但由誰最先提出已不可考了。眾多說法中,光棍節起源於南京高校的校園文化是被廣泛接受的觀點。***同時期誕生在不同地區,後續在南京地區高校開展比較活躍,繼而通過群體活動和媒體傳播,光棍節在社會上流行開來。***

  光棍節節日意義

  一:南大臥談會

  光棍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它起源於南京大學宿舍文化。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臥談”,一段時間臥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臥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裡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路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光棍節來源的其他說法或系後來編造。

  二: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了一晚的笛子。從此,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制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三:京工光棍節

  可能源於北京理工大學的“京工光棍節”。這一說法是說“光棍節”的說法最早源於1992年的北京理工大學,幾位同學為了打發即將到來的週末,於是想出了去找女生聯誼的想法。第二天在食堂門口貼了一張寫著“京工光棍節”的海報。

  四:麻將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

  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裡,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話。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了。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了,我知道四條什麼了!

  後來,這四個光棍為了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曆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相傳當天光棍們都要吃糖葫蘆,而且要一口氣吃光,這叫“脫光”,要不然,來年還是光棍。

  光棍節節日意義

  “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乃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誕生於南京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 “光棍節”的氣氛,竟然漸漸向社會彌散,如今,也已經成為南京年輕人的一個特別日子。南京長江花園附近的茶餐廳浦菲站,十一日全天的包房早早被預訂出去了,據說是七、八位年輕人要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進行一次“相親式聚會”。

  據說,《單身情歌》將成為這天的熱門歌曲,在“光棍節”,借這首歌唱出“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這唱詞,其實也是年輕人的愛情宣言。“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都市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熾烈表達。

  光棍節

  因為“單身”而誕生了一個特別紀念日,不過也有一些年輕人愛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結婚。南京的媒體從業人員小虞在十一月十一日結婚。他說選擇這一天,首先取意於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喻意;其次,從單身到結婚,算是走過了起步階段。而在喜帖發出後,小虞身邊的朋友紛紛打來電話提醒說這天是“光棍節” 呀,他聽後不僅不改期,反而覺得更有意思,因為他是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結束單身,便更有紀念意義了。

  光棍節產生之初,多少帶有些調侃的意味,而那時候光棍也只是指單身男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光棍的隊伍逐漸壯大。年輕人忙於工作,讓他們無暇交友,但以前的朋友陸續結婚生子,突然的離群感讓他們急於尋求群體的歸屬感,於是單身聚會成了新的社交圈子,在同類人群中,他們的情感得以抒發。這個人群收入水平高、消費力強,對生活品質有要求。光棍群體的擴大必定吸引了商家的注意力。於是,在商家的助推之下,單身經濟就驟然興起,光棍節的各種促銷活動、廣告宣傳也將這個小眾活動,形成了社會化的節日。

  光棍節

  光棍增多並非是壞事,相反是人們追求高質量婚姻生活的結果。光棍節從網路走向社會,從小眾活動變成公眾活動,也是社會開放度、包容度提升的一種表現。20歲到30歲之間的單身人士往往是承受社會壓力最大的人群,除了工作、競爭之外,還有來自家庭催婚的壓力。光棍節無非是讓光棍們在調侃中輕鬆面對,有一個機會互相交流,不失為一個解壓的方法。同時,在這種輿論下,社會給予光棍們的尖銳度也在下降,讓單身人士能夠有更大的空間選擇自己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