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時的禮儀常識

  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那麼你們知道是什麼呢?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裡,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佈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後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後,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並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佈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後,學生方可離開。

  服飾儀表:穿著指穿衣褲,著鞋襪。其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或宿舍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係的基本要求。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老師如何更好地與學生相處

  1、注意儀表。

  當你站在學生面前,還沒有開口的時候,你的儀表已經在向學生說話了。儀表雖是一個人的外表,卻並不是硬套在你身上的,而是你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精神氣質的自然流露。我們的前輩是很注重儀表的,如蔡元培先生等。有的女教師刻意雕琢,那不好;有的男教師不修邊幅,也不當。教師的儀表理應合乎時宜,具有審美價值,表現出教師這一職業所持有的氣質風範,以提高對學生的親和力。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無論對學校教師或其他工作人員,都必須要求衣服整潔,頭髮、鬍子都要弄得像樣,鞋襪潔淨,雙手清潔,不隨地吐痰,不拋擲菸頭。”

  2、面帶微笑。

  有人曾以“你不喜歡什麼樣的老師”為題做過調查,答案自是多樣,但有一條就是“不笑”。其實,面帶微笑,恐怕是最令人愉快,最能溝通人與人感情的一種面部表情了。

  對教育而言,微笑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藝術。當你找學生談話,用含笑的目光注視他時,會使他放棄戒備心理,造成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當學生在課堂上因緊張而回答不出時,你的微笑是一種激勵和期待;當學生因犯了錯而惴惴不安、手足無措時,你的笑容是一種諒解;當學生做對了一件事,你的笑容是一種最好的獎賞;當學生和你一起閒談、遊戲的時候,你的笑容會使學生倍感親切……微笑,是照耀幼苗的那一縷陽光,是滋潤學生心田的那一泓甘泉。

  3、上好第一節課。

  我每接一個新的教學班,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喜歡我,接納我,愛上我的課;又如何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在老師眼裡,我是好學生。

  4、談好第一次話。

  我一直把課後談心作為自己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尤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與他們的第一次談話就更為重要。對這些學生談話,絲毫不流露出早已瞭解了他的過去,而是把他當作一個“很不錯”的學生。我總是先誠懇地講述他開學以來的種種優點,然後指出缺點,提出批評和希望。讓學生感到“我在老師眼裡並不是差生”,感到“開學以來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勁,我是個好孩子,克服了老師指出的缺點會更好。”幫助他們樹立“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自信,滿懷信心地開始新的學習。

  5、發揚教學民主。

  學生年齡雖小,但他們都是有主見,有思想的人。強烈的參與意識和盡情表現自己才能的自我意識是當今青少年的特點。教學中要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不能採取強迫命令,無條件服從的方法進行教育,更不能用懲罰的手段對待學生的錯誤或失敗,應採用說理的方法正面教育,力求師生之間逐步形成相互探討的民主風氣。

  在學生當堂、當眾指出教者的錯誤時,教師要冷靜地分析,擇善而從。理想的教育、教學應該是對話式的,師生相互請教,雙方互為先生和學生。在批評教育的問題上,師生同樣是平等的:教師當然可以批評學生,學生也可以批評老師;如果教師批評失誤,應該尊重學生申辯或解釋的權利;如果學生批評有誤,也應允許教師敘說原委。

  作為教師,要不斷豐厚自己的學識,提升自己的理性。因為只有豐厚的學識與徹底的理性才能賦予人一種大氣,這種大氣,是作為教師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大氣,才能真誠地鼓勵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已經變得十分狹窄的心靈空間和精神世界。良好的師生交往,應該是人的潛能的不斷髮揮,人的思想感情的充分釋放。“作為真誠的民主教育,用心靈贏得心靈,不只是教育的條件,更是教育本身。”李鎮西語

  6、捕捉溝通時機。

  學生情感體驗與其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直接的關係。需要得到滿足,便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得不到滿足,便會產生消極的情感體驗。當學生最需要愛護、理解和引導的時候,也就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最佳時機。為此,在師生交往中,我們特別注意捕捉溝通的最佳時機。一般來說,當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大的起伏,當學生的日常行為有顯著變化,當學生的身體不適,當學生父母外出,當學生家中有較大事件時,都是我們與學生溝通的最佳時機。

  7、改進評價方式。

  良好師生關係的構建,一般來說為四種因素制約,即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技能,教師與學生交往的能力,教師對評價手段的使用。教學評價不當,否定評價過多,用分數卡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是造成師生情感障礙的主要原因。有實驗表明:一個人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就能發揮其潛能的80-90%,甚至更高;否則僅能發揮其潛能的20-30%,甚至更低。自尊心是人的基本要求,只有採取滿足措施,才能促進積極行為的產生。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教育者:“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如果一個人只是在分數上表現自己,那麼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等於根本沒有表現自己,而我們的教育者,在人的這種片面表現的情況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們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沒有看到整個花朵。”

  因此,我們應把學生視為一個個具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精神世界的“個體”。我們的評價更多的是針對個體各方面的進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點滴進步,從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有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人皆可以為堯舜”。教師的欣賞、誇獎、激勵、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快樂,帶來更多的投入,帶來巨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