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學生溝通的誤區

  良好的師生關係能營造出舒暢的心情和融洽的氣氛,使師生目標趨同,形成積極的態度,所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我們的共同願望,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過度的忠告或建議

  教師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忠告或建議,這等於告訴學生教師不相信你的能力。這種溝通有時會使學生變得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自己不再思考;每臨緊要關頭,學生便向外界權威求助。所以,過度的忠告或建議,會不斷削弱學生的獨立判斷能力和創造能力,養成“人云亦云”的心態,造成了溝通的障礙,教師無法瞭解學生的思想。

  二、使用了會中傷學生的語言

  教師在生氣或衝動的情況下,往往會說“你以為你很聰明!”、“不要以為你什麼都懂!”、“講了這麼多遍還不懂,跟豬一樣笨。”這些語言都會中傷學生,造成師生溝通障礙。後果是讓學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隨之出現反攻的心態,拒絕教師的任何教育,包括該教師所教的課程。師生溝通失敗,舊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多了一個新矛盾,適得其反。

  三、給予泛泛之詞

  當我們做出對另一個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斷時,如果這種評價是粗淺之辭如、“你是一個好孩子”、“你讓我真失望”、“你對待同學太沒有禮貌”、“你需要改正缺點”等,這種一般性的泛泛而論的評價對於學生的成長是無益的。當我們要去安慰一個痛苦中的人時,泛泛之辭同樣起著隔靴搔癢的效果如、“不要難過!”“不要著急”等,都是一些沒有意義的安慰。

  四、經常性的“說教”

  如果教師經常的說教,會使學生感受到與教師之間的地位不平等,認為教師在運用他的權威,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防衛心理,對教師反感,造成溝通障礙。這種溝通模式表現為、“你將會……”、“你必須……”、“你應該……”、“如果聽我的,你就會……”等。這樣否認學生,等於告訴學生教師不信任你,你應該接受教師的意見。這類“應該”、“必須”對年級越高的學生越容易引起抗拒心理,更容易激起他們強烈地維護自己的立場,拒絕教師的教育。

  五、訓誡、說教、說“應該”和“必須”

  這種資訊的表達,預先設立了立場,使學生感受到與老師之間地位的不平等,感受到老師在運用權威,導致學生容易對老師產生防衛心理。教師運用這些溝通模式時,常會使用這些短語、“你將會……”“你應該……”“如果你聽從我的勸告,你就會……”“你必須……”等。這類訓誡的資訊在向學生表達老師不信任對方的判斷,並認為對方應該最好接受別人所認為對的判斷。對於年級越高的學生而言,“應該”和“必須”的資訊越容易引起抗拒心理,並更容易激起他們強烈地維護自己的立場。

  六、使用命令的語言

  教師與學生交流中使用命令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錯誤的理解、在教師看來“我”的問題並不重要,教師並不關心“我”的感受,“我”必須順從教師的感受與需要。學生對教師產生了排斥心理,造成了溝通的障礙,對教師的教育不予接受。如、學生想對上課講話的事做解釋,教師卻說、“你給我閉嘴。”不留餘地下命令,不顧及學生個人的感受,只是單方面的發出資訊。學生在沒有得到尊重的情況下,有可能對教師產生怨恨、惱怒等敵對情緒,發生頂撞、抗拒的現象,甚至大發脾氣,鬧得不可收拾。

  七、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

  師生在溝通中,教師認為學生的想法不合理、效果差,認為自己的觀點更合理,於是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這是一種更微妙的命令,它可以更巧妙地隱藏在貌似有禮貌的、富於邏輯的陳述中。教師一定要學生接受自己的意見,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教師不會給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使談話顯得非常簡潔。如、“昨天晚上你有沒有按我的方法去做作業。”“我的方法比你的合理,按我的做。”這種交流方式產生的後果是學生對教師產生防衛和牴觸心理,造成了溝通的障礙,同時也削弱了學生對教師的尊重。

  八、教師不願傾聽學生的意見

  這種溝通方式是不管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教師在與學生的對話中,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說服學生,而不是先聽學生說上面,只是在單項輸送資訊給學生,如、“今天找你來是要與你討論你這次考試失誤的事情。你存在的問題是粗心,記住、下次考試要專心!”等等。其實,學生有時考試失誤未必是因為粗心,也許是睡眠不足導致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也許是情緒原因,也許是對考試的重視度不夠等。老師找學生來談話,目的是幫助他找到失誤的原因,但老師單方面的只說自己的意見,沒有聆聽學生的想法,也就導致談話無效。

  九、隨意批評學生

  隨意指責學生是教師常犯的一個溝通錯誤。很多教師認為批評學生是為了幫助學生,但是過多隨意的指責批評會導致相反的結果。學生對自身的評價大多是彙集父母、教師以及生活上具有影響力的人對他們的評價所形成的。教師輕易的指責批評較其他資訊更令學生感到自卑、不安和愚笨。學生的反應往往是、“你也好不到哪裡去!”在學校中最常得不到學生尊重的老師是經常對學生施以否定評價的老師。面對這樣資訊的時候,學生會出於自尊心維護自己的形象,也會因為這種批評導致學生以後在老師面前掩飾自己的感情,不願將內心世界向老師開啟。

  十、使用警告語言

  有一個學生經常遲到,教師多次與他交談過,收效甚微。見到他今天又遲到了,教師很生氣地說、“明天再遲到的話,你給我站到辦公室去。”學生見到教師這樣,可能感到恐懼和屈從,但心裡並不一定會服氣。又如教師說、“如果你再不改的話,我就打電話給你的家長,讓他來見我。”如此等等。這樣,受到警告與威脅的學生有可能對教師產生敵意,從而拒絕教師的教育。有時甚至做出教師不希望看到的反應、“好啊,你叫家長去吧,我就這個樣。”在教師的態度不被接納的情況下,學生的態度也是完全消極的,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這樣就造成了溝通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