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作為一個教師要會與孩子進行溝通,尤其班主任老師,與孩子溝通是他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個老師工作技巧的表現。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01

  合理有效的溝通技巧

  1、幫助恢復信心。也就是說,我們在和同學們溝通時,要善於用激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發現有的同學有自卑感,我們要學會激發學生的熱情,幫助同學走出陰影。

  2、有益的對談。我們在和學生溝通時可以就學生關心的社會問題進行交流,例如,就當今社會現象、時事新聞、家庭、婚姻等社會問題進行交談。這樣可以激起同學們的興趣,還可以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

  3、安慰而不用解釋。學生之間有時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有時難免會有小摩擦,甚至有的學生感到委屈而哭泣,尋求安慰。在這種情況下,不必調查事情真相,沒有必要讓學生解釋哭泣的原因。只要給予他適當地安慰,讓他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4、和藹的糾正。對自己的錯誤,學生更容易接受和藹的提醒和糾正,要儘量避免粗暴的方式,學生將對你更信服,問題會解決得更好。

  5、體諒學生的感受。當同學之間遭受誤解或鬧不愉快時,他想找一個自己信任的人來傾訴,這時你應該給予理解,要有意而巧妙地轉移話題,進行疏導。

  6、賦予尊嚴。我們在和學生交往過程中,對於學生的成績應及時地褒獎,讓他有成就感,這樣賦予了尊嚴,讓學生感受到有人珍惜他的付出,敬重她的品德。

  7、智慧化解尷尬。在我們教學和管理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尷尬的場面,這正是考驗一個老師的機智的時候,你可以找一個合理的臺階,以智慧化解尷尬。

  8、適當的目標。不對輕微的不當行為分析來龍去脈,不對意外事件追根究底;不對學生的過去經歷或長遠未來抱成見,處理眼前的事情,關心學生此時此地的心情。

  02

  師生間不良的溝通方式

  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如果教師使用尖酸嘲諷的語言,儘管滿含“恨鐵不成鋼”的愛意,但師生之間的隔膜就在這不經意中產生。這樣不適當的表達,不僅無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相反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量,會激起學生的怨恨心理、報復幻想,甚至閉鎖心靈。

  1、抱怨。有的老師在教育學生時總愛抱怨,開始少數學生會有自責,但抱怨多了以後學生就會無動於衷,還會反感你這種做法,甚至認為這是無能的表現。應該多些理解,少點抱怨。

  2、窺探隱私。有時候學生的難言之隱不想讓老師知道,這時候如果你一直窮追不捨,會造成學生難堪和怨恨,還會造成師生間的不愉快。別說是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也不窺探其隱私,也許你是出於關心,但他們未必就領情。

  3、苛刻盤問。有些事情本來不是什麼大事,學生可以自行解決,或學生覺得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不想告訴老師。可有的老師出於關心總喜歡刨根問底,但學生未必理解,往往會造成僵持。這時老師要理解學生的感受,不如先放一放,等以後有機會再問,也許效果好些。

  4、藐視。有的老師不把學生當回事,藐視學生,甚至傷害學生的自尊。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但在人格上學生和老師是平等的。如果老師對學生藐視,會造成學生反感,學生當然會疏遠他。

  5、辱罵。有的老師在學生犯錯誤時,對學生諷刺挖苦,甚至嘲笑辱罵,這樣會引起學生地憤怒,造成師生關係緊張。有人說老師像外科醫生,絕對不可以隨意下刀,因為刀口可能永遠存在。我覺得這話是有道理的。

  6、遙控、設“線人”。有的老師在管理過程中喜歡在班裡設眼線,通過“線人”的小報告來獲取有關資訊。這種做法其實是很有害的,一方面自己不能深入實際,形成管理中的官僚主義,另一方面影響“線人”的人格發展,離間學生之間的關係,造成同學的反感和痛恨。

  7、恐嚇。每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有的老師動不動就拿處分、開除等嚴厲的處罰手段相威脅。這樣會在學生心理上造成陰影,引起學生懼怕,導致心理上疏遠。

  8、設圈套。還有的老師在處理一些事情時喜歡設圈套,“請君入甕”,這樣對學生傷害最重。會造成學生不再相信任何人、無安全感、害怕、行為退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