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翻譯文化研究與改寫理論解析
論文關鍵詞:改寫 意識形態 詩學
論文摘要:翻譯研究學派的學者們從文化角度研究翻譯是一個理論上的突破,其代表人物Lefevere 提出了改寫理論,認為翻譯受到意識形態和詩學的操控,為我們提供了研究的新視角。
一、翻譯研究的學科發展
20 世紀70 年代以前,西方翻譯理論界主要採取文藝學和語言學兩種研究模式,前者視翻譯為藝術,強調譯作的文學價值,後者視翻譯為科學,把翻譯理論和語義、語法作用的分析緊密結合起來,從語言的使用技巧上論述翻譯。兩者都是要把原文和譯文進行文字對照。70 年代以後,翻譯的理論研究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注重文化對翻譯的影響。他們把翻譯放到一個巨集大的文化語境中去審視,認為翻譯是譯入語社會中一個獨特的政治行為、文化行為、文學行為,而譯本是譯者在譯入語社會的諸多因素作用下的結果。從文化角度對翻譯進行研究有著明顯的優勢,研究者借用各種當代文化理論去考察、剖析翻譯作為跨文化交際行為在譯入語社會中的巨大影響和作用,從而展現出翻譯研究的巨大空間和發展前景。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翻譯研究學派”。
1972 年,客居荷蘭的美國學者Holmes 發表了重要論文《翻譯研究的名與實》,首次提出了“翻譯研究”的概念,他認為翻譯研究應當被視為一門獨立學科,Holmes 也成為翻譯研究學派的奠基人。翻譯研究在20 世紀80 和90年代得以迅猛發展。我們從維也納大學教授、知名學者Snell-Hornby 的論述中能看出其發展軌跡。1987 年Snell-Hornby
指出翻譯研究無疑是屬於未來的學科,到了1995 年她在《翻譯研究——綜合法》修訂版的前言中已經把翻譯研究稱為一門發展速度驚人的獨立學科了。
很多學者為翻譯研究後來的發展做出了貢獻,Lefevere 就是翻譯研究學派的一位傑出代表,他的改寫理論對翻譯的文化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改寫理論
改寫這一概念是Lefevere 提出的,他認為翻譯、編史、選集、批評、編輯等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改寫,它們都從某種程度上對原文進行了改變和操控,其中翻譯是最為明顯、最有影響的改寫,因為它在另一種文化中樹立了作者或者作品的形象,讓他們突破了原文化的界限。在《翻譯、改寫以及對文學名聲的制控》的前言中,Bassnette 和Lefevere 指出翻譯是對原文的改寫,而所有的改寫,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都體現了某種意識形態和詩學,也同樣對文學進行操控讓它在某個社會中起到特定的作用(viii)。在這本書中,Lefevere 多次提到改寫同意識形態和詩學的關係,翻譯作為最明顯的改寫形式也要受到意識形態和詩學的限制。
(一)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有廣泛的意義,是一個關於社會文化的概念。當我們談論意識形態的時候,可能會涉及到政治經濟情況、民族的文化導向甚至某個社會的文學體系。意識形態在翻譯中起著重要作用,決定了譯者將要採取的基本策略。Lefevere 在他的另一本書《文學翻譯:比較文學背景下的理論與實踐》中,明確指出譯者都想出版自己的作品,如果譯作同目標文化中人們接受的行為標準,也就是這種文化中的意識形態不衝突,那譯者的目的就容易達到。翻譯過程中最為有影響力的意識形態限制來自於政治,尤其是在那些政治敏感的社會或者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譯者必須做出決定選擇哪些型別的文字以及翻譯的策略。
(二)詩學
詩學包括兩部分,一方面指文學手段、文學樣式、主題、原形人物、情節和象徵等一系列文學要素,另一方面指的是觀念,即在社會體系中,文學起什麼作用,或應起什麼作用。不同文化中的詩學會相互衝突,目的語文化中處於主導地位的詩學必然會影響到譯者的翻譯,所以為了達到某種詩學要求,譯者必須做出讓步,因為一種文化中人們廣泛認可的詩學可能在另一種文化中並不受歡迎,這時候就需要譯者採取有效的翻譯策略,比如遵循目的語文化中的敘事方式或者改變原作的結構等等。
改寫理論有著很強的適用性,它不同於以往文字對照的研究方法,而更關注翻譯的“成品”,為研究文學翻譯提供了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Lefevere, André. Translation, Rewriting, & the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 —. 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 New York: The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1992.
論文摘要:翻譯研究學派的學者們從文化角度研究翻譯是一個理論上的突破,其代表人物Lefevere 提出了改寫理論,認為翻譯受到意識形態和詩學的操控,為我們提供了研究的新視角。
一、翻譯研究的學科發展
20 世紀70 年代以前,西方翻譯理論界主要採取文藝學和語言學兩種研究模式,前者視翻譯為藝術,強調譯作的文學價值,後者視翻譯為科學,把翻譯理論和語義、語法作用的分析緊密結合起來,從語言的使用技巧上論述翻譯。兩者都是要把原文和譯文進行文字對照。70 年代以後,翻譯的理論研究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注重文化對翻譯的影響。他們把翻譯放到一個巨集大的文化語境中去審視,認為翻譯是譯入語社會中一個獨特的政治行為、文化行為、文學行為,而譯本是譯者在譯入語社會的諸多因素作用下的結果。從文化角度對翻譯進行研究有著明顯的優勢,研究者借用各種當代文化理論去考察、剖析翻譯作為跨文化交際行為在譯入語社會中的巨大影響和作用,從而展現出翻譯研究的巨大空間和發展前景。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翻譯研究學派”。
很多學者為翻譯研究後來的發展做出了貢獻,Lefevere 就是翻譯研究學派的一位傑出代表,他的改寫理論對翻譯的文化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改寫理論
改寫這一概念是Lefevere 提出的,他認為翻譯、編史、選集、批評、編輯等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改寫,它們都從某種程度上對原文進行了改變和操控,其中翻譯是最為明顯、最有影響的改寫,因為它在另一種文化中樹立了作者或者作品的形象,讓他們突破了原文化的界限。在《翻譯、改寫以及對文學名聲的制控》的前言中,Bassnette 和Lefevere 指出翻譯是對原文的改寫,而所有的改寫,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都體現了某種意識形態和詩學,也同樣對文學進行操控讓它在某個社會中起到特定的作用(viii)。在這本書中,Lefevere 多次提到改寫同意識形態和詩學的關係,翻譯作為最明顯的改寫形式也要受到意識形態和詩學的限制。
(一)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有廣泛的意義,是一個關於社會文化的概念。當我們談論意識形態的時候,可能會涉及到政治經濟情況、民族的文化導向甚至某個社會的文學體系。意識形態在翻譯中起著重要作用,決定了譯者將要採取的基本策略。Lefevere 在他的另一本書《文學翻譯:比較文學背景下的理論與實踐》中,明確指出譯者都想出版自己的作品,如果譯作同目標文化中人們接受的行為標準,也就是這種文化中的意識形態不衝突,那譯者的目的就容易達到。翻譯過程中最為有影響力的意識形態限制來自於政治,尤其是在那些政治敏感的社會或者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譯者必須做出決定選擇哪些型別的文字以及翻譯的策略。
(二)詩學
詩學包括兩部分,一方面指文學手段、文學樣式、主題、原形人物、情節和象徵等一系列文學要素,另一方面指的是觀念,即在社會體系中,文學起什麼作用,或應起什麼作用。不同文化中的詩學會相互衝突,目的語文化中處於主導地位的詩學必然會影響到譯者的翻譯,所以為了達到某種詩學要求,譯者必須做出讓步,因為一種文化中人們廣泛認可的詩學可能在另一種文化中並不受歡迎,這時候就需要譯者採取有效的翻譯策略,比如遵循目的語文化中的敘事方式或者改變原作的結構等等。
改寫理論有著很強的適用性,它不同於以往文字對照的研究方法,而更關注翻譯的“成品”,為研究文學翻譯提供了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Lefevere, André. Translation, Rewriting, & the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 —. 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 New York: The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1992.
▸ 企業文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