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泊船瓜洲》是語文六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的一篇古詩詞,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運用所學的方法感受補充作品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2.運用所學的方法體會《鄉愁》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王安石簡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匯入: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傑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列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係。***幻燈片2***

  2.匯入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出示幻燈片3***

  3.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

  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標註***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詩意,悟詩情

  過渡:此時詩人就在自己故鄉不遠的瓜洲,他寫下這首詩,想說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這首詩。***幻燈4***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並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麼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麼詞?

  隔開了什麼?看圖。***點選,連結幻燈5***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裡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還從哪裡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選“京口”。***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的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裡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麼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

  詩人在什麼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麼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後,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麼觸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環境,見詩人之所見,聽詩人之所聽,想詩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與詩人產生共鳴。

  1.引入情境,引導學生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裡?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麼?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而此時正是什麼季節?詩人怎麼說的?***春風又綠江南岸***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就住在鐘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們所見到的春景告訴想家的詩人吧!

  誰還能送首詩給詩人?

  ***3***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曾用過“滿”“到”“過”十幾個字,經過反覆推敲,最終定為“綠”。詩人為何獨獨鍾情於一個“綠”字呢?

  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教師交流自己的感受:***連結江南春圖片***是啊!一個“綠”字不僅使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盪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5***春天來了,春風僅僅吹綠了“江南岸”?作者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於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兩世界;因為詩人平生際遇、此時境況,使得詩人所思盡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誰來讀一讀?

  ***2***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注意節奏,還要讀出關鍵字。再讀。

  4.小結: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游標引領說***

  5.齊讀

  四、歸納學法,拓展學習

  1.總結全詩,歸納學法

  我們瞭解了詩人王安石與南京的關係,理解了詩題的意思;

  板書:知詩人,解詩題

  通過抓住關鍵的字,理解了詩歌的內容;

  板書:抓字眼,明詩意

  最後通過體會作者的情境,領悟了詩人的感情;

  板書:入詩境,悟詩情

  這就是欣賞詩歌的方法。

  板書:欣賞詩歌

  2.拓展閱讀余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我們南京有著密切的關係,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海外南京關係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就讀於南京五中,高中畢業後選擇了金陵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就是因為《鄉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之為“鄉愁詩人”。

  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這篇作品

  ***2***教師範讀,幫助學生領悟

  聽老師讀一讀,看看自己有沒有體會。

  ***3***學生自讀

  通過自己讀,聽老師讀,有什麼感悟?

  《泊船瓜洲》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據說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表示的是再次赴京榮遇之際,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之時,所有的鄉情仕意。當然,對於小學生而言,這一點可以不必深究。如果從詩的字面上看,可以說,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思鄉詩。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後,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有描寫春天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兩個黃鸝鳴脆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等;有寫借明月而思鄉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等等;通過“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

  a、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b、結合畫面、音樂、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綠”的精妙,反襯作者的思鄉之情。

  c、通過意境的創設、書寫作者的心聲、拓展資料的展示,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順勢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通過想象江南春美景、書寫作者的心聲、背景的資料拓展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用意是本課的難點。

  5、教學準備

  a、教師:製作好課件;反覆朗讀並背誦詩詞,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b、學生:字典;蒐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明月的詩句;蒐集王安石的詩句;蒐集作者的資料等等。

  二、說教學策略

  基於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採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蘇藿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通過板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於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師生對詩,創設詩韻課堂

  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準備用以“愁”為主題的詩句進行師生對詩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土詩的課堂。

  之後就匯入課題,再讀題、解題:重點是指導讀準“泊”,理解“泊”。

  ***二***、初讀詩文 感知詩意

  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重點指導讀準“間”讀jiàn***因為是“間隔”的意思***;“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huán;第二步通過範讀、模仿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指導學生讀懂詩意。

  最後一步具體操作如下:先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別讀懂了哪個字或哪句詩的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針對四年級孩子對詩中出現的地名詞的比較模糊,我準備讓學生上黑板板畫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的概念,同時也藉助板畫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從而解決初讀理解上的難點。再借助板畫瞭解詩人此時人在何處***瓜洲***。

  我覺得這一板塊的教學能達成目標一。

  ***三***、品讀詩文 想象江南春的美景***綠***

  第三板塊教學為了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讀詩、換詞、想象、音樂畫面等手段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的精妙,具體操作如下:

  1、讀“綠”

  我先通過引讀法,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調動學生讀詩的興趣,反覆吟誦“春風又綠江南岸”。

  2、悟“綠”

  第一環節先讓學生理解“綠”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詩中的意思,接著通過換詞,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體會“綠”的精妙。第二環節主要是讀和想象。先讓學生自由練讀,浮現畫面,再把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接著點選春天“鳥語花香”的音樂,追問學生: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能不能用我們積累的詩句來說一說,從而整合了其他描寫春天的詩句。有利於創設詩韻的課堂,還激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一板塊的設計,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四***、回憶往事 書寫親情 感悟鄉愁

  1、學生寫話、交流

  這一環節中,我結合上面的想象,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寫話,回憶家鄉的美好時光,為漂泊他鄉而思念故鄉之情做好鋪墊。

  2、緊扣“還”字,反覆誦讀

  這一環節準備藉助音樂、引讀、詩人的北京資料,一步步敲擊詩人想還卻不能還的無奈的心情。這一板塊的設計是為了達成目標三,突出教學重點。

  ***五***背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其餘有關鄉愁的詩句。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鄉愁的詩句

  通過上述六把板塊的設計,緊扣目標,層層推進,不斷設定語言實踐點,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並將本課詩句輻射到其餘詩句,昇華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不僅積累和運用了詩句,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和表達情感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