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考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青海高考語文考試的文言文閱讀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是重點也是難點,為幫助大家提高文言文閱讀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考生閱讀訓練。
青海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嘉祜五年,京師大疫。四月乙亥,聖俞得疾,臥城東汴陽坊。明日,朝之賢士大夫往問疾者,屬路不絕。城東之人,市者廢,行者不得往來,鹹驚顧相語曰:“茲坊所居大人誰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聖俞卒。於是賢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親且舊者相與聚而謀其後事, 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賻①恤其家。六月甲申,其孤增載其柩南歸,以明年正月丁丑,葬於宣州陽城鎮雙歸山。 。
聖俞,字也,其名堯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其家世頗能詩,而從父詢”以仕顯,至聖俞遂以詩聞。自武夫、貴戚、童兒、野叟,皆能道其名字,雖妄愚人不能知詩義者,直曰此世所貴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門,而聖俞詩遂行天下。其初喜為清麗閒肆平淡,久則涵演深遠,間亦琢刻以出怪竅,然氣完力餘,益老以勁。其應於人者多,故辭非一體,至於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諸子號詩人者僻固而狹陋也。
聖俞為人仁厚樂易,未嘗忤於物。至其窮愁感憤,有所罵譏笑謔,一發於詩。然用以為歡,而不怨懟,可謂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丈康公見其文,嘆曰:“二百年無此作矣。”其後大臣屢薦宜在館閣,嘗一召試,賜進士出身,餘輒不報。嘉祜元年,翰林學士趙概等十餘人言於朝曰:梅某經行修明,願得留與國子諸生講論道德,作為雅頌,以歌詠聖化。乃得國子監直講。
聖俞初以從父蔭補太廟齋郎,歷桐城、河南、河陽三縣主簿,以德興縣令知建德縣,又知襄城縣,監湖州鹽稅,簽署忠武、鎮安兩軍節度判官,監永濟倉,國子監直講,累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嘗奏其所撰《唐載》二十六卷,多補正舊史闕繆。乃命編修《唐書》,書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聖俞學長於《毛氏詩》,為《小傳》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孫子》十三篇。餘嘗論其詩曰:“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蓋非詩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聖俞以為知言。
注:① 膊:送布帛財物助人辦喪事.②詢:梅詢,梅聖俞的堂叔.
青海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屬路不絕 屬:囑託
B.吾能得之,用以自矜 矜:誇耀
C.未嘗忤於物 忤:牴觸
D.未奏而卒 奏:上書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葬於宣州陽城鎮雙歸山
②翰林學士趙概等十餘人言於朝曰
③以明年正月丁丑
④聖俞初以從父蔭補太廟齋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其家世頗能詩,而從父詢以仕顯,至聖俞遂以詩聞。***4分***
▲ ▲ ▲
***2***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蓋非詩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4分***
▲ ▲ ▲
9.梅聖俞去世後,為什麼“賢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請聯絡全文加以概括。***4分***
▲ ▲ ▲
青海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6.***3分***A***屬:連線***
7.***3分***C***於:都是介詞,分別表處所、物件 。以:都是介詞,分別表時間、憑藉***
8.***8分******1******4分***他家世代都很擅長寫詩,叔父梅詢因做官而顯名,到了聖俞便因詩歌而聞名。***“家世”“從父”“顯”“遂”各1分***
***2******4分***世人說詩人很少顯達,大多窮困,其實不是詩能使人窮困,而是詩人大概在窮困潦倒之後詩才寫得好。***“達”“窮人”“殆”“工”各1分***
9.***4分***①人品好,仁厚樂易。②詩文成就高,影響大。***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青海高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嘉祐五年,京城發生了大規模的瘟疫。四月乙亥***十七***日,聖俞染上疾病,躺在城東汴陽坊裡。第二天,朝廷賢士大夫前往探問病情的人,路上接連不斷。城東的老百姓,做買賣的停市了,過路的不能往來通行,都驚訝地看著,相互議論說:“這座坊裡住的大人物是誰呀?怎麼招來這麼多客人? ”過了八天,到癸未***二十五***日,聖俞去世了。這時候賢士大夫又都前往弔唁痛哭,情形如同前些日子一樣,而且人數更加多了。他最為親近、交情最深的人都聚在一起,商量他的後事,自丞相以下,人們都贈送錢財,幫助辦理喪事,賙濟他的家人。六月甲申***二十八***日,他的兒子梅增用車裝著他的靈柩起程回南方,於第二年正月丁丑,在宣州陽城鎮雙歸山安葬。
聖俞,是字,他的名叫堯臣,姓梅,宣州宣城人。他家世代都很擅長寫詩,叔父梅詢則因做官而顯名,到了聖俞便因詩歌而聞名。從武夫、貴戚到兒童、農夫,都能說出他的名和字,即便是愚庸無知、不能懂得詩歌含義的人,只是說他的詩是社會上看重的,我能得到他的詩,以此來自我誇耀。所以求詩的人每天都接連不斷登門,聖俞的詩於是流傳天下。他的詩起初喜歡追求清麗 閒雅、恣肆平淡的風格,後來就變得涵容深邃、發揮廣遠,偶爾也雕琢詞句表現得怪異奇巧,然而氣勢充沛,富有力度,筆法更加蒼老遒勁。他應別人的請求而作的詩歌很多,所以他的詩並非只有一種風格。至於其他的文章,也都令人喜愛,並不像唐代那些號稱詩人的人的文章,都很怪僻拘泥,狹隘淺陋。
聖俞為人仁愛厚道,和樂平易,從不曾和人有過牴觸。當他窮困憂傷、感慨忿懣時,凡是對事情有所謾罵譏諷、嘲笑戲謔,全都在詩歌裡表現出來。然而他只是以詩取樂,而不是藉此怨恨什麼,真可謂君子。當初聖俞在河南時,王文康公看了他的文章,慨嘆說:“二百年來沒有這樣的文章了。”此後大臣們多次薦舉他應該在館閣任職,朝廷曾經召他應試過一次,賜他為進士出身,其餘的建議都未批覆。嘉祐元年,翰林學士趙概等十多人在朝廷上陳言說:梅某的學問人品整飭清明,希望留用他,讓他給國子監的學員們講解道德準則,創作雅頌歌樂,以歌頌聖明的教化。聖俞這才獲得了國子監直講的職務。
聖俞當初憑藉叔父的恩蔭,補為太廟齋郎,歷任桐城、河南、河陽三縣主簿,由德興縣令擔任建德知縣。又任襄城知縣,監管湖州鹽稅,兼任忠武、鎮安兩軍節度判官,監管永濟倉,任國子監直講,積功升到尚書都官員外郎。他曾經上書自己所編撰的《唐載》二十六卷給朝廷,這本書對舊史書中的缺漏和錯誤作了很多補充和糾正。朝廷於是命令聖俞編修《唐書》,書完成後,尚未上書給朝廷,聖俞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九歲。
聖俞的學問在研究《毛氏詩》方面有專長,作《小傳》二十卷,他的文集有四十卷,註解《孫子》十三篇。我曾經評論他的詩歌說:“世人說詩人很少顯達,大多窮困,其實不是詩能使人窮困,而是詩人大概在窮困潦倒之後詩才寫得好。”聖俞認為我說的是內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