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後進生感悟隨筆

  後進生,多一些關愛給他們,他們就會變得自信起來。關愛後進生,老師的感悟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提起後進生,許多教師都會感到頭疼,也都想把後進生轉化成優秀的學生。那麼,如何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呢?

  第一,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後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嚴重的知識負積累,對文化課學習失去興趣。面對這一問題,教師該如何解決呢?

  首先,教師要放下架子,學會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其次,要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和感情交流,要信任學生。另外,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後進生也不例外,只要教師善於發現、善於引導,就會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後進生一些“拋頭露面”的機會。

  例如,讓善長文藝表演的後進生在文藝晚會上表演節目;讓善長運動的後進生輪流當體育委員;讓口才好的後進生參加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是由於受到家庭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致使一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扭曲心理,不求上進。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用“愛心”和“耐心”來靠近他們,幫助他們。

  例如,我們班有個學生不光學習成績差,上課還經常遲到,每天髒兮兮的,見到老師能躲就躲,是個令人頭疼的小傢伙。於是,我主動和他交流,通過和他交流我瞭解到他父母雙雙下崗,為了生計,父母外出打工,他跟奶奶一起生活。瞭解情況後,我對他說:“你是個好孩子,老師有信心幫你把功課趕上來,你也要有信心。”聽了我的話,他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從此以後,我利用課餘時間給他補課,並適時指出他的缺點,予以正確引導。在此期間,只要他有點滴進步,我就會在全班給予表揚。漸漸地,他的成績趕上來了,也不遲到了,像變了個人似的。看來,少講大道理,從學生實際出發是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的最好方法。

  第二,用寬容打動學生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孩子,這就需要教師學會寬容,用博大無私的胸懷打動學生。寬容不僅是愛心的體現,更是真情和善意的流露。

  第三,用真情感動學生

  教師進行教學工作時,應時時處處給予後進生關懷與指導,讓後進生真正感覺到老師是關心、愛護自己的。

  例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特別差。我瞭解到,他父母離異後又重新組織了家庭,他成了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多餘人”。於是,我決定用我的愛來改變他的一生。

  有一次,學校組織運動會。運動會這天,我有意和他坐在一起,並拿出一包吃的,放到他手裡,說:“這是老師專門為你準備的,收下吧!”他看著自己平時很少吃的巧克力、火腿腸……低著頭說:“謝謝老師!”我心疼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不用謝,今後有什麼困難就跟老師說,好嗎?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只要你願意,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秀的好學生。”他聽後臉微微一紅,使勁兒地點點頭。運動會後,他的進步非常明顯。

  實踐證明,教師只要對後進生多一些關愛,就像母親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以愛動其心,以情感其行,用師愛去鼓舞人、塑造人,就沒有轉化不好的後進生。

  篇二

  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地方,學生的發展和進步不可能象軍訓一樣能整齊劃一。許多班主任對後進生感到束手無策,因為他們確是學生群體中的特殊物件。我擔任過多年的班主任和學校的政教工作,在此就自己的工作點滴稍作總結,或許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一、後進生思想狀況的分析:

  這些後進生在語言、行為規範、生活自律等方面有其強烈的獨特性。

  1、成績基礎差,整體素質相對較低。

  這是所有的教師和班主任都能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這也是後進生在轉化過程產生重重困難的重要原因。這些學生平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貪玩,不做作業等這些習慣有許多學生都是在小學直接帶到初中的。就初中的班級來說,每班至少有5-7名這樣的學生,有的甚至更多。

  2、紀律觀念淡漠,行為規範缺少自律。

  由於成績基礎的影響,他們在學習上要麼沒有信心,要麼沒有興趣,形成一種惡性迴圈。成績基礎差帶來的必然是紀律的渙散。形成後進生組織紀律渙散、行為規範缺少自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長期的。

  一是現代社會的經濟浪潮帶去了許多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的教育往往委託給在家的老人。祖父母對孫輩的教育必定是以愛為主,缺少了父母親的嚴厲。這些學生久而久之形成了為所欲為、不服勸阻和教育的性格,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習慣。

  二是城鄉經濟差別縮小,許多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大為好轉,子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在經濟上滋養了學生自由散漫的習慣。再加上資訊化的進一步普及,有線電視和網路走進了農村。這些媒體中良莠不齊,初中學生一般都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許多沉迷於網路遊戲,之中現象是不容忽視的。

  三是現行農村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矛盾造成的。現行初中階段,正在進行新課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以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這無疑是教育的春風,而實際上農村的初中教育卻還在努力抓好應試教育。這種矛盾造成了教師的兩極分化。評價初中教師教學水平的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這也迫使教師忽視了後進生的思想教育而片面追求優生達標率,而對後進生只能採取隔靴撓癢式的批評教育。批評重了可能還會面臨無禮家長的責難。因此初中教師只注重培尖,而“轉差”只是一句口號,誰都不會去捅“馬蜂窩”的,這就更加劇了這些後進生的落後。

  3、自信心不足,認識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後進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是受排擠和遭白眼的。長期以來已形成了一種定式“我是一個無用的人”。這是轉化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也會使他們好轉後迅速轉壞的關鍵所在,動不動就“破罐子破摔”,這給班主任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學校、班級工作所採取的相應的措施:

  沒有無用的孩子,只有失敗的教育。再壞的孩子,身上都有他們的閃光點,都有他們的可愛之處,“人之初,性本善”嘛。

  ***一***狠抓教職工和班主任工作管理,實行制度化,把教職工的績效與報酬掛鉤。要教育好學生,必須讓全體教職工轉變思想觀念,要讓他們認為這些孩子是可愛的,是可以塑造的,教職工才可能傾注滿腔的熱情和愛去關注每一位學生。這項工作必須以制度化落到實處,尤其是班主任教師。

  《班主任工作管理條例》、《班主任值班、下班、跟班制度》、《班主任考勤及量化》等系列制度及時制定,努力實施,並做好如實的記載。用制度約束人,用制度指導人。班主任教師每學期必須對每一位學生作出切合實際的優點和缺點評價,並針對“缺點”將採取相應的措施,上交存檔。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必須貫徹“兩情”感化,以情感動人,以愛去感化人。即年長的教師將學生當子女,稱為“父子***女***情”;年輕的教師將學生當弟妹,稱為“手足情”。與學生共同生活、學習,共敘家常,關心學生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實事做起。對班級工作的管理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實施:

  1、仔細觀察、細心瞭解。班主任是學校管理學生的具體執行者和組織者,摸清學生的基本情況是班主任工作的必要環節之一。班主任要做有心人,通過家訪和平時對他們言談舉止的觀察,摸清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的真實情況,瞭解他們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班主任是學生行為教育的引導者。要想學生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於你,就得以心換心,要得到學生的信賴。因此,班主任要利用條件,選擇適當的地點、時機與學生溝通,交換思想,激勵學生樹立理想的追求、自我的肯定,巧妙的分析他們的不足或失敗,使他們充滿自信心和上進心。

  3、改變環境,經常提醒。後進生中經常違紀的學生往往結夥拉派,因此採取一些措施,不讓或少讓他們在一起活動,如床位、座位的隔開。再就是實行跟蹤教育,從學校領導、科任教師和班主任實行一幫一的結對教育,同時還應避免他們再次受到社會不良習氣的汙染。

  4、以心換心,真心關愛。對於後進生我們要傾注更多的關愛,像父母般的起關心他們、關注他們,鼓勵並期待他們不斷進步。愛是實現人性改造的核心和源泉,無私、高尚、公正、寬容、深沉的師愛,才是教育力量的真正重要來源,只有真心關愛自己的學生,實事求是地看待他們,我們才能認識到他們獨特的個性,才能使教育卓有成效,只有這份真愛的力量,才能使他們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二***落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從制度上讓學生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用規範指引學生正確的行為準則。《規範》中的具體條款,可以根據自己學校或班級的實際做適當的修改,做到切實可行。加大宣傳力度,讓《規範》深入學生的思想。而對違反《規範》的學生的教育批評也應採取慎重的態度,不能簡單批評了事。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淨化學生的心靈,展示學生的個性風采,幫他們找回自尊和自信。

  後進生在學習成績上是落後的,但他們有許多人在個人興趣愛好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如打球、歌舞、製作等綜合等綜合素質,他們比成績好的學生有過之而無不及。做為教育工作者要好好抓住這個關鍵,給他們提供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並且給予充分的肯定,往往很容易讓他們找回自尊和自信,回更有利於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

  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利用課餘時間開展以下形式的活動:

  1、準時召開開學典禮,邀請家長代表參加。領導提出希望,教師公佈計劃,學生代表表決心。

  2、每期不定時舉辦“優秀作品展”。如繪畫、作業作品、作文等,抓住積極向上的主題。

  3、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考察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班主任工作情況。

  4、開展系列校園藝術節和運動會。

  5、開辦學校廣播臺,利用好宣傳陣地。

  總之,儘可能讓學生能在各個領域找到自己展示才能的空間,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輿論氛圍。

  在新的形勢下,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已是刻不容緩,沒有落後的學生,只有落後的教育。後進生、優生都是學生,我不記得是哪位哲人曾說:“學校就是犯錯誤的地方。”是啊,假如學生什麼都知道,知道怎麼做人,知道怎麼處世,那還來學校做什麼?我們允許學生犯錯誤,但不允許再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