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智商

  智商是指人們在認識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能確保認識活動有效進行和發展人腦聰明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受到先天和後天因素的影響,但後天提高智商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提高初中生智商的方法

  組織學生理想、前途教育,用革命前輩及一些名人的理想信念,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尤其是爭當好學生的目標。

  “只要有信心,鐵棒磨成針”的道理誰都懂得,理想確定後,就必須堅定自己的信念,毫不動搖,自始至終為實現理想而奮鬥。

  情感教育,貫穿於整個教育活動始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師必須深入課堂、深入宿舍、深入學生,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用情感教育學生,用教師的師德、言行、身正為範,起楷模作用。

  利用軍訓、體育課、勞技課、衛生大掃除,組織開展各種競賽活動等,增強活力,磨鍊意志,鍛鍊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敢於挑戰,敢於拼搏的精神,失敗為成功之母,去戰勝學習道路上的一個個困難。

  習慣從小形成,如何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需要家長、教師長期不懈地努力,運用教育學、心理學,不斷調整學生心態,改變學生的惰性和不良的習慣。

  跆拳道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智商

  跆拳道運動能讓孩子的智力得以全面發展

  科學研究表明:運動能力與智力發展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其一般的趨勢是:年齡越大、運動形式越簡單,兩者之間的相關程度也就越低。就兒童來說,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兒童的動作發展,不但與智慧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且與年齡呈現反比關係,即年齡越小身體運動在兒童智力發展中的作用越明顯。

  從實質上來看,智力的發展水平反映了大腦的功能狀況。腦功能是以大腦神經活動為基礎的。大腦中樞神經與伸向身體各個部位的末端神經相連。跆拳道對於肢體的運動就是通過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的活動來實現的。同時,末端肌肉的活動,反過來又會刺激大腦中樞神經。因此,全身各部位的肌肉活動促進肌肉生長髮育的同時也有促進神經的生長髮育。

  參加跆拳道運動能增強人的體質,增加大腦皮層的厚度,促進大腦發展。科學家的實驗表明,經常運動的老鼠比不運動的老鼠的大腦皮層厚,而且腦細胞的“樹突”多。人的發展也證明了運動能為人們學習提供充沛的體力和精力,為智力發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經常練習跆拳道可以提高腦細胞反應速度,有利於發揮腦的智力功能。人的潛力,特別是記憶力,是與大腦皮層的各部分所建立的暫時性聯絡的多寡及完備程度密切相關的。經常參加跆拳道訓練的人,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都比較敏銳,大腦神經細胞反應速度、大腦皮層的分析、綜合能力也較強。從大腦生理學來說,左腦進行的是合理論證、分析的思維活動,右腦是情感和意志的舞臺。在培養創造性思維時,左腦的活動是右腦活動的必要前提,在左腦活動的基礎上,應充分發揮右腦功能,使左右大腦互相協調、配合自如。人的大腦中有很大一部分潛力未曾加以利用,特別是右腦。跆拳道運動是形象的,所以它能開發右腦的潛力。在跆拳道運動中,人要做快速的判斷、推理的邏輯思維,所以,進行跆拳道的訓練活動也十分有利於開發左腦的潛力。

  不同性質的動作,能給大腦神經細胞提供各種刺激資訊,有助於改善大腦皮層的結構與功能。

  中國跆拳道教育權威、中國首批心理干預師、中跆聯首席導師餘政東通過16年的跆拳道教育研究,證明跆拳道的競技訓練能發展孩子的觀察和感知能力:在跆拳道競技對抗活動中,要求參加者通過觀測場地空間大小、方位,對手的距離和進攻目標,要求參加者能迅速準確地觀察和判斷對方的動作和意圖,快速做出正確的反應。於是,經常參加跆拳道競技練習,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反應能力。

  跆拳道的品勢套路訓練能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參加跆拳道品勢套路對參加者的注意力要求較高,無論是套路演練的路線,還是每個動作的規範標準,都要求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即將發生的動作上。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時刻要求注意自己的動作***協調、準確、優美***、他人動作和環境的變化。此外,注意力的集中與分配、注意力的廣度與轉移等能力,都能在跆拳道品勢訓練中得到培養和鍛鍊。

  跆拳道能增強孩子的記憶力:跆拳道專案有品勢、競技、特技、擊破、自衛術、舞臺劇、跆拳道舞等等,參加跆拳道各種專案訓練,需正確記憶各種動作名稱、技術結構、動作要領等,這種明顯的動作與名稱訊號傳遞性質,直接培養了記憶力。此外,跆拳道運動中各種動作技能的形成和提高,都必須在記憶表象和想象表象支援下實現。所以通過直觀形象的跆拳道各種專案訓練,能促進孩子記憶能力的發展。

  跆拳道運動能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在跆拳道各種專案的訓練過程中,孩子不是單純進行機械模仿,而且有許多創造性的活動,在跆拳道舞、特技表演、、自創品勢、競技比賽中更為明顯。

  跆拳道能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跆拳道任何專案的動作的完成,都是動作條件反射的完成與實現。這除了靠自己過去的運動經驗和模仿他人的動作以外,更重要的是在積極思維的指導下進行反覆的練習。只有動腦,開動思維,才能提高動作學習效率,更高質量地完成動作。有人做過實驗:讓從事運動和不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完成同樣一項任務,前者用的時間是8.19秒,後者卻用13.24秒。科學工作者在對出生六個星期的嬰兒腦生物電流測量中發現:長期對嬰兒進行右手的屈伸訓練,能加速大腦左半球語言區的成熟,訓練左手則相反,會促進右腦的成熟。又發現以右手勞動為主的成年人,其大腦左半球的語言機能佔優勢,體積也是左側大於右側。

  跆拳道能促進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非智力因素泛指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是相對智力因素而言的。從狹義來說,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感情、意志和個性。跆拳道能培養學生的感情,鍛鍊意志,培養性格,這已眾所周知。這些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們發展智力必不可少的素質。情感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有高度的學習熱情,就會樂此不疲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意志和性格在掌握知識過程中同樣發揮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愛迪生認為:創造的成功來自一分的靈感和九十九分的血汗。

  因此,我們每位家長都要指導孩子學會正確處理跆拳道訓練與文化科學知識學習之間的關係,通過長期進行跆拳道訓練來促進智力的發展。

  跆拳道運動的熱身遊戲與發展孩子的智力

  美國赫瑟靈頓的研究認為,一天適宜的戶外活動時間是:小學生4~5小時,初中生2~3小時,高中生1~2小時。前蘇聯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的體育鍛煉,才能滿足中小學生的需要。因此,前蘇聯、日本和我國等先後提出中小學生每天應參加不少於1小時的體育活動。前蘇聯學者研究認為,中小學生的上午第二節文化課以後,參加20分鐘左右的課間活動,能明顯提高第三四節文化課的學習效率;下午參加課外體育鍛煉,能感到精神輕鬆愉快,頭腦清醒,有利於晚上的學習等。

  而為了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積極進行跆拳道運動對正處在生長髮育重要時期的兒童很重要。不要怕身體的磕碰而限制孩子參加跆拳道的運動,多讓孩子進行跆拳道訓練活動,跑跑跳跳,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培養孩子的靈活性和機智的品質。如,帶孩子光著腳在道館練習,訓練時候可以強烈地刺激足底神經末梢,可以反射性地刺激大腦,促進大腦的智力發展。

  眾所周知,運動遊戲是少兒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徑,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動力,它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與創造力,並且可使孩子掌握一些知識技能,形成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因此跆拳道運動有很多熱身遊戲來提供孩子健康訓練與身心成長的足夠空間。

  跆拳道運動的熱身遊戲是一種訓練方法,作為教練員,用一些熱身小遊戲和孩子一起玩,讓他們身心愉快,又能達到開發智力的作用。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模仿,而跆拳道的熱身遊戲一般都有具體情節、動作,模仿性強,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能夠滿足孩子的興趣願望。在家裡教會孩子玩不同的運動遊戲,並且要和孩子一起玩,這樣不僅鍛鍊了孩子的身體,也發展了孩子的智力。

  初中生智商的特點

  1.抽象思維

  初中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還體現在對概念的掌握上。進入青春期之後,初中生日益掌握了更多的抽象概念和更復雜的概念系統。當然,與上述抽象思維發展的三個側面一樣,對抽象概念及概念系統的掌握,在初中階段,也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從初中二年級開始,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經驗型水平向理論型水平轉化,到高中二年級,這種轉化初步完成,這意味著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趨向成熟。主要表現在下述三個方面:首先是各種思維成分基本趨於穩定狀態,基本上達到了理論型抽象邏輯思維的水平;其次是個體的思維差異,包括在思維品質和思維型別上的差異已基本上趨於定型;第三,從整體來講,思維的可塑性已大大減少,與成人期的思維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甚至在某些方面的思維能力還高於成人。

  事實和實驗均表明,初中生在面臨智力問題時,並不是直接去抓結論,而總是通過首先挖掘出隱含在問題材料情景中的各種可能性,再用邏輯分析和實驗證明的方法對每一種可能性予以驗證,最後確定哪一種可能性是事實。因此,對於初中生來說,已認識到了現實只是包含於由事實與假定構成的總體中的一部分,它通常並不直接出現於我們面前,而需要用邏輯方法去搜尋。正是由於初中生已具有了這種建立假設及檢驗假設的能力,才使得他們的思想相對於童年期更具有深度、廣度、精確性和靈活性。雖然處於具體運算階段***7—11歲***的兒童在解決問題時,也能產生一些初步的,與實際經驗密切相聯絡的假設,但他們運用假設、檢驗假設的能力則具有極大的侷限性,最明顯的表現是,一旦他們產生了一個對問題情景的可能性解釋,就會立刻將它認定為事實;而初中生的情況恰恰相反,他們常用十分懷疑的態度認真地檢驗每一個假設,甚至是那些看起來很怪異的假設也不放過,而決不輕易地承認任何一種可能性。

  2.邏輯思維

  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初中生就開始具備各種邏輯推理能力:在一項關於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研究中,調查者向初一、初三和高二的學生呈現25道關於“推理髮展水平”及“推理運用水平”的測試題。結果發現,從初中一年級起,學生已具備了各種推理能力,但是不同年級間在推理髮展水平和推理運用水平上具有明顯差異,初一學生雖然已經開始具備各種推理能力,但還是初步的;初三學生的推理有了明顯的發展,演繹推理的正確率已超過50%。

  初中生思維發展的另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思維表面性非常明顯:主要表現為,他們在分析問題時,還經常被事物的個別特徵或外部特徵所困擾,難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質中,如在一個關於兒童青少年獲得幾何概念的實驗中發現,在初中被試所歸納的各種幾何概念的性質中,一般都能歸納出某幾何概念的較為明顯而重要的性質,但也容易遺漏一些隱蔽的、但卻是事物的本質內涵。他們在對某種社會現象或某種道德行為進行評價時,往往也易失之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