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花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梅花采集:1~2月間採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攤置席上,晒乾。雨天可用炭火烘乾花冠紅色者,稱為紅梅花,形態與白梅花相似,但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紅色,重瓣,萼紅褐色。主產四川、湖北等地。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白梅花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白梅花的功效和作用

  1、綠萼梅治肝胃氣痛:綠萼梅芳香行氣入肝胃,能疏肝解鬱,醒脾,理氣和中;綠萼梅治療肝胃氣滯之脅肋脹痛,脘腹痞滿,噯氣納呆等,可與柴胡、佛手、香附等配伍。

  2、綠萼梅芳香行氣,化痰散結:綠萼梅治療痰氣鬱結之梅核氣,可與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

  3、綠萼梅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發,隱在面板,並治麻症斑症:梅花一兩,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錢,絲瓜五錢。為末,每服五分,參蘇湯下。***《赤水玄珠》***

  4、綠萼梅治咽部梗塞感***但無陽性體徵***:綠萼梅二錢,橘餅二個。煎服。***蘇醫《中草藥手冊》***

  5、綠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飲食。《飲片新參》

  6、綠萼梅開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本草綱目拾遺》

  7、綠萼梅治脣上生瘡:白梅瓣貼之,如開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8、綠萼梅治瘰癧:雞蛋開一孔,入綠萼梅花將開者七朵,封口,飯上蒸熱,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綱目拾遺》***

  9、綠萼梅預稀痘疹:每年臘月清晨,摘帶露綠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搗成小餅,令食之。***王玷桂《不藥良方》

  白梅花的食用方法

  一般是煎服,很少用來沖泡的。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外用:敷貼。

  白梅花的選購

  白梅花氣香,味淡而澀。以花勻淨、完整、含苞未放、萼綠花白、氣味清香者為佳。

  白梅花的儲存

  1~2月間採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攤置席上,晒乾。雨天可用炭火烘乾。於乾燥通風處儲存。

  白梅花的基本介紹

  白梅花為為薔薇科植物梅的花蕾,白梅花主產於我國江蘇、浙江等地。每年冬季籬集含苞欲放的花蕾,晾乾或烘乾後入藥。原植物系落葉喬木,野生與栽培均有。商品稱家梅與野梅,均可入藥。家梅為白花綠萼,花瓣多,故俗稱“白梅花”或“綠萼梅”,其質量較佳。亦有為紅衣、黃萼者,花冠紅色者,俗稱“紅梅花”,形態與白梅花相似,但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紅色,重瓣,萼紅褐色,但藥用以白梅花為主,紅梅花則較少使用。野梅為白花黃萼花瓣少,質量較次。

  花蕾呈圓球形如大黃豆,直徑4~8mm,基部常帶有花梗,苞片3~4層,褐色鱗片狀,苞片5枚,灰綠色或淡黃褐色,卵圓形,復瓦狀排列,基部與花托癒合。花瓣多數通常卷折皺縮,白色或黃白色,倒廣卵形,有紅棕色脈紋從基部射出。內有多數雄蕊著生於花托邊緣,中心有長卵形子房,密生細毛,並有一細長花柱,質輕。氣清香,味淡、微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