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窩蘿蔔的種植方法

  沙窩蘿蔔, 又稱天津衛青蘿蔔,俗稱"賽鴨梨",是天津農業名牌產品。至於沙窩蘿蔔在種植上有什麼方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沙窩蘿蔔種植的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種植地準備

  要種植出口感好的蘿蔔,首先是土壤的選擇。

  蘿蔔為深根性植物,肉質直根是在土壤中生長髮育的,因此土壤的性質對蘿蔔的發育影響很大,種植蘿蔔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有了適宜的土壤下面的工作就要重施底肥,深翻土壤和平整土地。我們先來看看這施底肥。

  蘿蔔對營養元素的吸收量會隨著生於階段的不同而變化,所以在生育前期,要供給足夠的營養。蘿蔔的栽培以施底肥為主,追肥為輔,所以施底肥是種植蘿蔔前的必要準備工作。一般底肥以廄肥為主,適量配合施用一些化肥。廄肥在施用前要經過充分的堆積,腐熟。

  廄肥經腐熟後就可以施底肥了,底肥要均勻的撒放在畦中,一般在肥力中等的土地中,每667平方米***每畝***需施用廄肥3000-4000千克,配以草木灰30千克,過磷酸鈣15-20千克,碳酸氫氨25千克。在肥力稍差的土地中施肥量需稍大一些。

  施底肥必須與深耕相結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蘿蔔的主根深達1.5-2米,如果土壤結實,通氣不良,就會影響根系的生長,不但會造成蘿蔔彎曲和分叉,還會因土壤保墒能力差,通氣不好,影響蘿蔔的產量,蘿蔔在播種前還要深耕,這樣做除了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還可將底肥均勻的翻入土壤中,更利於肥效的均勻發揮,翻土的深度最好能達到20-30釐米,如果使用手扶旋耕機翻土,要翻2遍,才能達到所需深度。

  為了利於播種後的種芽出土,便於田間管理,土壤經過深翻後,還要進行平整土地的工作***平整土地字幕***。用耙子把土壤耙平耙細,在耙平的過程中,如遇硬土塊要用耙子砸碎,混在土壤中的草根,石塊等雜物也要揀出,土壤耙平的標準是畦面平整,顆粒細膩。經過1周左右的晾晒,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二、播種

  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挑選,挑出劣質的種子。要儘量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進行播種。

  蘿蔔的生長期為80-100天,在華北地區8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以後就可以收穫。露天種植蘿蔔一般採用開播種溝條播的方式播種,播種溝的行距為60-70釐米,種植蘿蔔要嚴格掌握播種深度,如果播種過深,會在子葉出土前過度消耗種子內所貯藏的營養物質,使幼苗出土後過於柔弱。當然播種也不能過淺,不但使種芽易於風乾,而且幼苗出土後,容易倒伏造成幼苗彎曲,影響蘿蔔肉質根的生長。一般播種溝深度為1.5釐米左右。

  播種溝開好後就可以播種了,播種時需要注意的是種子撒放要均勻,蘿蔔正確的播種量為每667平方米***每畝***250-500克。

  種子播下後,為了防止播種溝內水分散失,要及時覆土。覆土的厚度為2-3釐米,不可過厚,否則會防礙種芽出土。覆土要均勻,防止種子裸露,覆土完成後,要及時腳踏震壓,保持播種地的墒情,以便種苗出土。此時正值雨季,如土壤墒情較好,播種後不用澆水就能出苗。

  三、苗期管理

  由種苗出土到幼苗生長出5片真葉為苗期。

  當蘿蔔幼苗的子葉完全展開,苗高4-5釐米時,由於幼苗生長非常擁擠,會造成營養供應不足,光照受到遮擋,進而影響幼苗的生長髮育,此時就需進行第一次間苗了。

  間苗要本著去弱留壯的原則,拔除多餘的種苗時要謹慎小心,避免碰到其它幼苗,一般第一次間苗的留苗間距為4-5釐米。

  蘿蔔幼苗出土後,要供給充足的水分。

  澆水一般採用分畦漫灌的方法。為了防止在澆水過程中水流過急,可在出水管處包紮一尼龍帶,減緩水流的衝擊,此次澆水應儘量澆透,一般應使土壤溼潤層達15釐米,如果天旱無雨,需每週澆水一次。從出現真葉到破肚之前,葉的生長都遠比肉質根生長快,這時就應少澆水,促進根部向下生長。

  蟲害防治是苗期管理中的重要任務。

  種苗出土後,由於葉片幼嫩,非常容易遭到蟲害的侵襲,此期最易發生的蟲害是菜青蟲,菜青蟲會啃食葉片,使葉片上出現大量孔洞,除此之外菜青蟲的糞便還會汙染幼苗芯葉,引起腐爛,殺滅菜青蟲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蘇雲金桿菌500-800倍液,進行噴施殺滅。一般情況下每週一次,連續施藥兩次,即可殺滅菜青蟲。

  當蘿蔔長至4-5片真葉時,蘿蔔的生長更加旺盛,需再進行一次間苗。這次間苗,就基本固定了植株的間距,因此結合間苗同時完成了定苗工作。蘿蔔的定苗間距為35-40釐米,留苗過密營養供應不充分,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會嚴重影響蘿蔔的質量,留苗過稀會降低產量。

  蘿蔔幼苗經一段時間生長,由於澆水及田間作業等原因,會造成土壤板結,土壤板結後,既影響了空氣流通,又增加了水分蒸發,非常不利於蘿蔔的生長,所以在蘿蔔定苗後,要及時中耕。由於此時蘿蔔植株尚小,根系較淺,為了防止中耕時損傷蘿蔔的根,應用小鋤,中耕也不可過深。

  四、生長期管理

  從蘿蔔肉質根破肚開始,蘿蔔就進入了生長期,破肚就是蘿蔔的肉質根開始加速生長,使肉質根的外皮受到膨脹破裂。蘿蔔進入生長期後,葉面積迅速擴大,葉片和肉質根的生長量增加,此期管理的重點是補充水分、校正蘿蔔肉質根的生長方向、中耕和追肥。

  進入生長期後,蘿蔔植株長勢旺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同時進入生長期,當天旱無雨時,要及時澆水,以促進蘿蔔植株的生長,供應充足的水分,可使蘿蔔的葉片長勢更加旺盛,為以後蘿蔔膨大期貯備營養,一般此期可十天澆水一次,此次澆水量要大一些,澆勻澆透。

  蘿蔔種植中,有一項關鍵的管理措施,就是扶蘿蔔。因為蘿蔔的根莖長出土壤後,根部漸漸膨大,就會向一側傾倒,如果此時不加管理任其生長,蘿蔔的外形就會出現扭曲變形,不但看上去不美觀,還會影響蘿蔔的品質,降低銷售量。因此在生長期蘿蔔膨大根長出土壤3-5釐米時,要及時對生長歪斜的膨大根進行扶正,具體方法是將歪斜的膨大根扶正後,在膨大根的一側墊一個硬土塊,支撐住蘿蔔的膨大根,使蘿蔔垂直向上生長,這樣收穫時蘿蔔的根型就會更加周正。

  為了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提高土壤的保墒、通氣能力,在生長期要進行多次中耕。中耕要本著先淺後深原則,15天左右中耕一次。

  蘿蔔的生長需要的營養量很大,此期應及時對蘿蔔進行追肥。施肥可使用氮磷鉀複合肥,將氮磷鉀複合肥與水以1:1000的比例配製成葉面肥進行噴施,噴液量為每667平方米***每畝***10-20千克。在生長期可每10-15天追施一次。噴施葉面肥,具有吸收快,效果顯著的優點,但要注意的是噴施葉面肥應在晴天早上進行,雨前不可噴施,防止降低肥效。

  五、根膨大期管理

  從蘿蔔的肉質膨大根開始快速生長,直至尾部肥大成圓形為止,為根膨大期,此期最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就是病蟲害防治。

  蘿蔔的肉質根進入膨大期後,早期生長出的葉片已進入老化期,這些葉片緊貼土壤,會發黃,甚至腐爛,一旦發現蘿蔔植株上產生黃葉時要及時摘除。

  如果我們發現蘿蔔的葉片出現黃褐色的病斑時,就說明蘿蔔感染了雙黴病,防治雙黴病可使用500倍液的甲霜靈對受害植株每週噴施一次,連噴2-3次即可防治。

  如發現蘿蔔遭受菜青蟲的危害時,要使用蘇雲金桿菌500-800倍液噴施防治,一般每週一次,經2-3次即可達到防治效果。

  沙窩蘿蔔的功效

  1:減肥美容的功效;中醫把蘿蔔當藥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食療本草》則謂其“利五臟,輕身,令人白淨肌細”,可見蘿蔔不僅可以通過減肥使人身體輕捷矯健,還有美容令面板細膩的功效。2:健胃祛痰的功效;常吃有利於順氣健胃,對 氣鬱上火生痰者有清熱消痰作用。

  3:消除 積食的作用; 青蘿蔔所含熱量較少,纖維素較多,吃後易產生飽脹感,攝入食物減少有助於消化的作用。

  4:利尿、止瀉的作用;有效改善人體腸胃功能,加快新陳代謝的作用。

  5:提高機體免疫力;青蘿蔔還能防止 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特別是 雙鏈核糖核酸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 增加機體免疫力對預防癌症等疾病的發生有著重要意義。

  沙窩蘿蔔的吃法

  蘿蔔既是大眾營養保健品,又可入筵席。它可生可熟、可犖可素、可作主料、可作 配料。

  1:做 冷菜有: 糖醋蘿蔔絲、 果珍蘿蔔絲,酸甜可口。

  2:做湯可放蝦皮、可加羊肉丸子。最具特色的是 鯽魚蘿蔔絲湯、 乾貝蘿蔔絲湯。

  3:還可用其雕刻成碟花,盤飾,作為冷熱菜餚的點綴。

  4:做丸子; 青蘿蔔切碎後可以 煎丸子、 油炸丸子食用。

  5:做 鹹菜;秋後, 衛青蘿蔔大量上市時,把它切成條晒乾醃製,亦可作為冬春鹹菜。

  專家認為,蘿蔔宜生吃細嚼。青蘿蔔熟吃可做菜、做湯或做餡,均味美可口,青蘿蔔煮熟後其營養成份容易被破壞,只有生吃細嚼才能使蘿蔔中的有效成分 釋放出來,一般每日或隔日吃100至150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