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脾胃的傳統藥方

  飲食不規律、過度勞累、喜飲冷食等因素都會導致脾胃虛寒,脾胃虛寒的人往往容易生病,調理脾胃是重要的事情。下面小編準備了,希望對您有幫助!

 

  

  方1

  人蔘、青皮、陳皮、丁香各7克,白朮5克,炮附子、蘋果仁、炮乾薑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薑3片,紅棗2枚。水煎服,1日1劑,分2次服。

  本方溫中祛寒,適用於胃脘脹滿疼痛。

  方2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將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適用於胃熱疼痛。

  方3

  高良薑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薑加適量的水,在沙罐內煎取藥汁;再用藥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連服3--7天。

  本方適用於胃寒性胃疼。

  方4

  陳皮20克,蔥白10莖,香附子15克,生薑6克,雞肉。將雞肉切成1釐米見方的丁,備用,再將陳皮洗淨,香附醋炒,放入砂鍋中煎取藥汁200毫升,把生薑切成粒,蔥切成絲,再把雞肉,藥汁同放入鐵鍋悶煮。以先武火燒沸,酌加料酒、味精、醬油炒拌即成。吃時,以沸米酒50毫升,邊飲酒,邊吃雞了。須開懷食飲。

  本方適用於肝氣鬱滯之胃疼。

  方5

  丁香1.5克,肉桂1克,紅糖適量。丁香、肉桂用溫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鐘,取汁,調人紅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溫胃散寒,適用於感寒腹痛。

  方6

  小茴香10克,胡椒12克。兩者共為細面,酒糊為丸,每服3--6克,溫酒送下。

  本方散寒理氣止痛,適用於胃寒疼痛。

  方7

  鯽魚250克,生薑30克,橘皮加克,胡椒3克。鯽魚去鱗、鰓、內臟,洗淨;生薑洗淨,切片,與橘皮、胡椒同包紮在紗布袋中,填人魚肚,置鍋內,加水適量,小火煨熟,加鹽少許,空腹飲湯食魚,日2次。

  本方適用於感寒後之胃部疼痛。

  方8

  豬肚***狗肚更佳***1具,粳米100--150克,丁香、肉桂、茴香各適量。將前述各味一齊放入鍋中,再加入一些調料,如姜、蔥、鹽、酒、醬,文火燉至極爛,粳米煮粥兌入,空腹服,日3次。

  本方健脾溫中,適用於胃部疼痛。

  方9

  丹蔘30克,三七15克,老母雞1只。將丹蔘、三七切片,填人宰殺去毛及內臟的雞腹內,放入砂鍋,加適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後用文火煨燉至雞爛熟,撈去藥渣,吃肉喝湯,每次1小碗,1日2次,不可多飲。

  本方活血止痛,適用於血瘀胃痛。

  方10

  炒麥芽、炒谷芽、焦山楂,白糖30克。前三味水煎15分鐘取汁,用紗布過濾調入白糖,趁熱服, 日2--3次。

  本方消食化滯,適用於食積停滯所致腹痛。

  脾胃虛寒治療偏方 脾胃虛寒偏方 治脾胃虛寒

  健康養胃的蔬果

  1、菠蘿

  很多人認為菠蘿是傷胃的,因為有些是非常酸的。其實,菠蘿是可以養胃的。菠蘿性味甘平,具有健胃消食、補脾止瀉、清胃解渴等功用。每100克菠蘿果實中所含的維生素C高達30毫克,並含有豐富的水分,適當食用對腎炎,高血壓病患者有益。它的果肉中和木瓜一樣含有一種能分解蛋白質的酵素,因此它能柔軟肉質、消解血塊。每次吃菠蘿不可過多,過量食用對腸胃有害。

  2、櫻桃

  專家指出,櫻桃營養豐富,其中鐵的含量尤為突出,超過柑橘、梨和蘋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櫻桃性溫,味甘微酸,具有補中益氣、調中益顏、健脾開胃的功效。需注意的是,櫻桃屬火,不可多食,身體陰虛火旺應忌食或少食。

  3、桂圓

  李時珍曾說過:“食品以荔枝為美,滋益則龍眼為良”。和荔枝性屬溼熱不同,桂圓能入藥,有壯陽益氣、溫胃補脾等多種功效。

  4、桑椹

  桑椹可補血潤喉,又含有維生素C、B群等營養素,且和葡萄一樣都屬於高抗氧化力的水果。在中醫理論中,桑椹可養脾胃、養血,所以對腸胃吸收能力的促進有幫助,也可改善輕微貧血。

  5、石榴

  中醫認為味道甘甜的石榴具有生津止渴,潤燥的功效,而味道酸澀的石榴可以治療腹痛腹瀉等疾病。另外,石榴中含有鞣酸、維生素C、檸檬酸、蘋果酸等多種有助於消化和降血脂的物質,對於調理腸胃有一定的功效。石榴籽不太容易消化,腸胃不好的人可以連籽嚼嚼,然後吐出來。

  6、木瓜

  木瓜具有抗衰美容、隆胸養顏、平肝和胃,舒筋活洛的功效。木瓜中含有一種酵素,能消化蛋白質,有利於人體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故有健脾胃消食之效。

  7種食物最養胃

  1、山藥

  隨著天氣漸冷,有些脾胃虛寒的人常常出現食少腹脹、大便稀溏、肢體倦怠等症狀。經常熬山藥粥喝,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

  2、紅薯

  性平,味甘,補脾益氣。《綱目拾遺》中記載其“補中,暖胃,肥五臟。”天寒食用,正氣養胃,化食去積,兼可清腸減肥。

  3、捲心菜

  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於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隱痛等症。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捲心菜與薏仁、陳皮、蜂蜜同煨可用於治療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與赤小豆、冬瓜、冰糖煨熟可消腫利水。大便溏洩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

  4、菠菜

  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祕。《食療本草》中稱其“利五臟,通腸胃,解酒毒。”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慾,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不過,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礙鈣質吸收,應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輕汆,除去草酸。

  5、桂圓

  李時珍曾說過:“食品以荔枝為美,滋益則龍眼為良”。和荔枝性屬溼熱不同,桂圓能入藥,有壯陽益氣、溫胃補脾等多種功效。

  6、胡蘿蔔

  性味甘平,中醫學認為它“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蘿蔔素屬脂溶性,和肉一起燉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7、南瓜

  《本草綱目》中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時,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