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最好的保守治療方法

  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刺激、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並引起相應臨床症狀的疾病。那麼,對於頸椎病有什麼治療方法嗎?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頸椎病的病因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據統計,其發病率隨年齡升高而升高。在頸椎病的發生發展中,慢性勞損是首要罪魁禍首,長期的區域性肌肉、韌帶、 關節囊的損傷,可以引起區域性出血水腫,發生炎症改變,在病變的部位逐漸出現炎症機化,並形成骨質增生,影響區域性的神經及血管。 外傷是頸椎病發生的直接因素。往往,在外傷前人們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病變,使頸椎處於高度危險狀態,外傷直接誘發症狀發生。不良的姿勢是頸椎損傷的另外一大原因。長時間低頭工作,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喜歡高枕,長時間操作電腦,劇烈的旋轉頸部或頭部,在行駛的車上睡覺,這些不良的姿勢均會使頸部肌肉處於長期的疲勞狀態,容易發生損傷。頸椎的發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頸椎病發生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亞洲人種相對於歐美人來說椎管容積更小,更容易發生脊髓受壓,產生症狀。在單側椎動脈缺如的患者,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發生率幾乎是100%,差別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另外,顱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狹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發育異常,也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

  

  1、口服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疼痛、區域性消炎、放鬆肌肉治療,對於頸椎不穩等繼發的區域性軟組織勞損等療效較明確,但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對於伴有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患者來說,還可以使用神經營養藥物輔助康復,促進受壓神經的恢復。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區域性炎症、水腫加重。

  3、理療: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面板產生燙傷。

  4、中醫療法博大精深,療效但與醫生的個人經驗有很大關係,需慎重選擇。

  頸椎病的預防方法

  1、樹立正確的心態,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

  2、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鍊,在工作空閒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3、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4、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5、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6、勞動或走路時要避免挫傷,避免急剎車時頭頸受傷,避免跌倒

  頸椎病的注意事項

  1、頸椎病患者需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抬起頭並向四周各方向適當地輕輕活動頸部,不要老是讓頸椎處於彎曲狀態。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續很長時間,超過2個小時以上的持續低頭工作,則難以使頸椎椎間隙內的高壓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恢復緩解,這樣會加重加快頸椎的退變。

  2、已經有頸椎病症狀的患者,應當減少工作量,適當休息。症狀較重、發作頻繁者,應當停止工作,絕對休息,而且,最好能夠臥床休息。這樣在頸椎病的治療期間,有助於提高治療的效果,促使病情早日緩解,機體早日康復。

  3、頸椎病患者在工作中應該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電風扇. 由於頸椎病的發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寒冷和潮溼容易加重頸椎病的症狀。應當儘量減少在氣溫過低或者寒冷潮溼的條件下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時間,以防止頸椎病症狀的出現,或者頸椎病誘發頸肩背部痠痛的症狀。

  4、頸椎病患者應當避免參加重體力勞動,提取重物等等,平常應當注意保護頸部,防止其受傷。上肢應該避擴音取重物, 當上肢提重物時,力量可以經過懸吊上肢的肌肉傳遞到頸椎,從而使頸椎受到牽拉,增加了頸椎之間的相互壓力。頸椎病患者在參加重體力勞動後症狀有可能會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