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的保守治療方法有哪些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會在上廁所的時候,因時間過長而出現脫肛的狀況。有什麼保守治療脫肛的方法?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脫肛的保守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脫肛的保守治療方法

  如果脫肛繼發於便祕、腹瀉等疾病,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原發病治好了,脫肛多能痊癒。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側臥位或仰臥位排便,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堅持1~2個月,多數脫肛可以痊癒。如改變排便方法後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用紗布折成厚墊,壓住肛門,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令小兒臥床1 ~2周,堅持臥位排便,多可痊癒。

  手術治療脫肛的方法

  ***1***線狀烙法

  ***2***縱切橫縫術

  適用於Ⅰ度和Ⅱ度脫垂。

  ***3***粘膜切除縫合術

  適用於肛管脫垂和直腸下部脫垂。

  ***4***肛管直腸縮窄術

  適用於老年人和全身情況不好的不能做大手術的病人。

  ***5***直腸前方懸吊固定術

  該方法是目前國外修復直腸脫垂的最常見的一種方法。

  ***6***瘢痕支援固定術

  該方法適用於Ⅰ度以及Ⅱ度脫肛的患者,並且患者伴有肛門鬆弛。而如果患者如果腸炎、痢疾以及肛門直腸急性炎症的話則不適宜該方法。

  ***7***肛門緊縮術

  適用於直腸脫垂併發肛門鬆弛和肛門失禁者,但對肛門直腸急性炎症、腸炎和腹瀉等疾病患者,不宜採用。

  ***8***注射法

  注射療法主要是將藥物注射於直腸粘膜下層,造成瘢痕,使粘膜與肌層粘連固定;或注射到直腸周圍,便宜腸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不再下脫。

  引起脫肛的原因

  脫肛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下列各因素與發病有關。

  1、解剖因素

  小兒骶尾骨彎度小,直腸較垂直,腹內壓增高時,直腸缺乏支援而易於脫垂,直腸前陷凹腹膜反折過低,腹內壓增高和腸袢壓迫使直腸前壁突入直腸壺腹導致脫垂,老年人肌肉鬆弛,生育過多或分娩時會陰撕裂亦可使直腸發生脫垂。

  2、腹內壓增高

  長期便祕,腹瀉,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難等引起腹內壓增高,可導致直腸脫垂,近年來國外研究發現,直腸脫垂常伴有精神或神經系統疾患,兩者間的關係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認為神經系統病變時,控制及調節排便的功能發生障礙,直腸慢性擴張,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減弱,從而產生便祕和控制排便能力下降,排便時異常用力,使肛提肌及盆底組織功能減弱,也是直腸脫垂的常見原因。

  3、其他外傷

  手術引起腰骶神經麻痺,致肛管括約肌鬆弛,引起直腸黏膜脫垂。

  脫肛的併發症

  1***、脫肛初期有便祕、排便無規律,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淨。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但可自行縮回。

  2***、脫肛逐漸加重後,除排便用力時引起脫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壓的情況下,都可引起脫肛,往往不能自行縮回,必需用手將脫出的腫物託入肛門。由於經常脫出而排出粘液會經常汙染內褲。

  3***、脫肛導致腸粘膜受損傷發生潰瘍時,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如脫出的腫物不能縮回,容易發生炎症、腫脹,則出現疼痛,進一步又加重便祕。

  4***、脫垂在直腸內反覆下降和回縮,引起粘膜充血水腫,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拖拽,會陰部及股後部鈍痛等。


1.脫肛的最佳治療方法

2.提肛運動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3.脫肛的最佳藥物治療方法

4.脫肛的症狀與治療的方法

5.老年人脫肛治療常用的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