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中的遊戲與教學的怎麼優化整合

  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兒童極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的奴隸,難以掙脫,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卻常見兒童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穫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對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價值定位

  一個兩歲左右的兒童,用筆在紙上塗鴉,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亂畫線,完全是受其內在自發動機的驅使,滿足視覺和動作上的需要。幼兒從塗鴉起就開始創造一套滿足自我表現需要的符號系統。只要成人不去幹預,他們會十分自然地運用自己創造的符號系統,按照自身的需要和願望去表現自我,完成皮亞傑所說的同化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兒童的美術活動是一種遊戲。因為這種自由製作過程沒有強制的目的和社會實用價值,重過程而不重結果。兒童作用於美術材料的過程,就是將自身的經歷和體驗重新組合,並賦予新的意義的過程。而兒童的美術作品則是兒童自我的一個部分,表現了他的思想、情感、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

  然而,還應該看到,美術活動除了對兒童的一般發展具有教育意義外,還對兒童發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作為一種審美活動,美術活動不僅在現實生活層面上,而且在對美的追求的層面上,能使幼兒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兒的情感律動,給幼兒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美術教學能使幼兒不只侷限於自身的經驗,能帶給幼兒經過修正的、理想化的現實,使幼兒能按照教師給予的 形式美原則指導下的技能和方法進行作業。

  我們在給美術教育活動進行價值定位時,更多地注重前者。我們認為,在幼兒階段,兒童有十分強烈的內在表現自己的願望和動機。滿足幼兒美術遊戲的需要,讓幼兒自主地進行創作,這對於培養幼兒健康的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也沒有放棄後者,我們認為,美術的技能學習是幼兒美術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應尊重幼兒的現狀,從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發,去確定略高於幼兒基礎的教學要求,而不可機械地按照教學進度去勉強幼兒。這樣的價值定位,使我園的美術教育有了基本立足點。

  把美術活動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術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在美術活動中,需要兒童的想象和創造。兒童美術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其充滿豐富甚至離奇的想象力。作為美術教師,萬不可用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去要求幼兒模仿,這樣做勢必會 壓抑幼兒的創造性。

  以前,我園教師教幼兒畫畫,往往先自幼兒出示一張範例,然後向幼兒交待先畫什麼,後畫什麼,什麼東西畫在紙的什麼位置,一切都按教師預先規定的方案做,至多隻允許在內容上稍有變化。例如畫頭飾,給幼兒 示範的是小雞、小鴨、小貓、小狗4種,讓幼兒任選一種,但是必須按教師示教的方式畫,不允許幼兒超出此 範圍。改革後,同樣是畫頭飾,教師給幼兒提供的只是零件,如圓形、三角形、半圓形、矩形等,啟發幼兒可以用這些“零件”組裝成各種畫。教師雖然也向幼兒出示了許多幅“零件拼裝圖”,但是更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喜好去創造,這樣的活動效果就與以前大不相同。每個幼兒都畫出與別人很不一樣的頭飾,如房子、汽車、葡萄、螃蟹、太陽等等。我們體會到這一變化的最大特點是,兒童把美術活動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 教師要他做的事。

  過去,教師們常發現不少幼兒一筆畫錯了就不想畫了,或者重新換紙再畫,或者對教師說:“我畫錯了!”“我不會畫!”如果教師在此時批評或責備了幼兒,那麼其手腳越來越被束縛,越來越不敢畫了。現在,放手讓幼兒自己畫畫,錯與對的界限變模糊了,幼兒再也沒有拘束和壓力,不僅敢畫而且愛畫了。教師看到一個幼兒在一個螃蟹的標本旁畫螃蟹,她先畫了一個圓,又在圓的周圍畫了8個扁扁前橢圓,這8個橢圓的位置顯然與標本不一樣。這時,教師沒有立即去糾正這個錯誤,在她畫完時,教師對她說:“你畫的是個海葵,是嗎?”那個幼兒點了點頭,又在那個“海葵”的邊上興致勃勃地畫螃蟹了。這次,她吸取了經驗,比上次畫得像多 了。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自由創作,這並不意味著教師不用去教,而是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在指導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指導中都有所得。

  我們認為,在美術活動過程中,美術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幼兒將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觀念託付於材料,使材料轉變為表現的媒介,沒有它,這種轉變就不可能發生。這就同語言一樣,人不可能不用語言或運用自己不懂的語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師應該通過教學,指導和幫助幼兒探索和駕御美術材料。但是,由於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各異,興趣亦不相同,在教學中,我們改變了以往“統一教材、統一要求”的做法,對不同的 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

  例如,為了讓幼兒練習畫垂直線和水平線,我們設計了“為小動物造籠子”的美術活動。以往的教學,要求全體幼兒在一個小動物前各畫6條橫線和垂線,形成一個封閉的籠子。這種做法, 使已會畫的孩子興趣索然,依樣畫葫蘆般地再畫一遍;而對那些還沒有很好掌握畫水平線的幼兒,常常把線畫斜了,或者不是畫不到邊,就是畫出了頭,幾次挫折就使其失去了信心。現在我們因材施教,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出了不同的教學要求。對已會畫籠子的幼兒,我們啟發他們畫更漂亮的籠子;對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先幫助他們“釘”個框架,讓他們用連線短線條的方式去替代用長線條畫籠子,使他們在練習中獲取成功,求得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