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贏了反思總結

  《我們贏了》是在學生一年級認識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來學習認識鐘面上的時、分。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本課的教學物件為小學二年級學生,低年級兒童的認知離不開直觀教學。所以本課我藉助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實物鍾、鐘面模型,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開始我先讓學生通過畫鐘面感知鐘面上有什麼。然後用電腦作輔助手段,演示鐘面各部分,分針和時針轉動方向、走動的快與慢及動與靜的畫面,讓學生在動眼觀察、動口表達中清晰地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在認讀鐘面時刻時,讓學生在交流中發現、總結規律。在練習設計時,利用多媒體增強練習的趣味性,有效啟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時、分概念從感性材料的積累中逐步抽象出來,並回歸具體應用。在教學本課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絡生活實際,力求體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進行觀察、操作、驗證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產生求知慾,並討諸於學習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揭示時、分之間的關係,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就要在指導學生觀察、啟動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表述、幫助學生歸納的過程中逐漸形成。

  不足之處,在教學認讀時間時時間有點過長,導致練習沒做完,課堂總結歸於烏有。

  篇2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鐘面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儘量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探索解決問題。主要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活動。

  一、談話導課,引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探究新知。這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1、在回憶已經掌握的簡單鐘面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鐘錶。

  2、幾時幾分的讀法,這部分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中自己總結出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篇3

  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已經初步認讀過整時,對作息時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了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也知道時針短而粗,分針細而長。

  本 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要求學生在認識鐘面的基礎上,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及它們的關係,學會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等。這節課要掌握的知識相當多,而時間單 位具有抽象性,時間進率具有複雜性,低年級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材中我主要通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並聯系學生的生活實 際,以便於學生接受。教學中發現用鐘錶演示和用flash演示,效果很明顯。

  為了突出教學重、難點,力求體現“動手操作”這一教學思想,在教學中主要採用幻燈片和鐘面模型演示,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來,幫助學生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在課堂中穿插了欣賞鐘錶圖片,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

  具體反思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感受1分的長短。教師計時,學生做各種活動。結束後觀察鐘面上時針前後的變化,發現分針走1分經過了1小格,即:分針走1小格是1分。這樣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通過先演示,再歸納的方法,很易於學生們理解。

  2、通過感受分針的特點,探求時針的特點過程。教師用鐘錶演示,同學們細心觀察,發現分針走1圈時,時針走了1小格,即時針走了1時,由此得到:1時=60分。此外學生們還發現時針走1圈是12時。

  以上兩個知識的講解依靠的都是直觀形象的動畫演示,所以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儘量採取這種教學方法,效果非常顯著。

  3、對於鐘面上時間的讀法。先交代清楚讀的技巧:找到時針、分針的位置。重點是3:08的讀法是3時08分。本知識點要想讓孩子們都掌握,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