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閱讀答案

  楊振寧的《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既回顧過去一個世紀甚至更長的時間裡人類科學發展的歷史,又展望了21世紀科學的發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閱讀練習及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閱讀材料

  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節選***

  楊振寧

  ***1***今天,大家在講科技的時候都要講創新。“創新”在中國已經是一個非常流行的名詞,在報上經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樣才能鼓勵創新呢?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有深深的感受。因為我是在中國出生、成長,唸完了中學、大學,還拿到了一個碩士學位之後才到美國去的;博士學位是在美國拿的,然後做研究、教書,到現在已經五十多年。我覺得自己對中國、美國的教育哲學都有相當深入的認識。這兩個教育哲學是相當不一樣的,這兩個不同的教育哲學在怎樣鼓勵創新這件事情上的差異,值得我們深思。

  ***2***到底這兩種教育哲學哪個好?這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要用辯證的方法來仔細瞭解。我認為,這兩種教育哲學都能夠鼓勵創新,不過它們各自對不同型別的學生產生的最大效應是不一樣的。我覺得,美國的教育哲學對排在前面30%-40%的學生是有益的,因為這些學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訓練,他們可以跳躍式學習,給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發展出很多東西,當然他的知識不可避免地會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聰明的話,將來他自己可以彌補這些漏洞。所以這種學生受到美國式的教育訓練,會比較快、比較容易成功。可是亞洲的教育哲學對排在後面30%-40%的學生有益處。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學生通過按部就班的訓練,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後可以跟比他聰明的學生競爭;因為他有紮紮實實的知識,可以瞭解很多不是幾天就可以學會的東西。這方面我有親身的體驗。

  ***3***記得我剛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念研究院,兩三天後就看見很多同學都非常聰明,隨便講什麼題目好像都知道,當時我覺得美國的學生很厲害。可是過了兩個月之後,我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因為他們對名詞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連問他三個問題,他就回答不上來了。所以到了考試的時候,我們的分數比他們的高得多。

  ***4***回到剛才那個問題上,究竟哪一種教育哲學比較好呢?或者說,對於學生來講,應該著重哪一種教育哲學?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你討論的是一個美國的學生,那就要鼓勵他多進行一些有規則的訓練;如果你討論的是一個亞洲學生,他的教育是從亞洲開始的,那麼就需要多鼓勵他去挑戰權威,以免他太膽怯。

  《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閱讀題題目

  1、作者在世紀之交產生了哪些隨想?

  2、在這兩百多年間能夠發生這麼多的新事物?本文作者的回答是什麼?

  3、“我可以隨便舉個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農業人口占人口總數的80%以上;今天,美國的農業人口,只佔全國人口的1%到2%,可是他們生產出來的糧食,不僅可以供全美國人食用,還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這一段話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4 、文中舉的“愛因斯坦不及格”的例子想要說明什麼問題?

  5、“科”和“技”哪一個更重要一些?二者是什麼關係?

  6、中國和美國的教育哲學在鼓勵創新上有什麼差異?

  《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閱讀題答案

  1.楊振寧先生回顧了近兩百年來世界上出現的許多新事物,分析了近兩百年,特別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層出不窮的原因,並循此提出了“科”和“技”哪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進而溯源說明了中國和美國的教育哲學在鼓勵創新上的異同。

  2 工業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的生產力

  3 列數字,做對比

  4 想要說明愛因斯坦和愛迪生兩個人的價值觀不一致,還說明從事科學和從事技術所要專注的領域和知識是不一樣的。

  5 兩個都很重要,兩者是相互依託,相互促進的關係。

  6 中國的教育哲學強調基礎知識,按部就班的訓練,而美國的教育哲學會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會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