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成功了反思總結

  《我們成功了》表達了人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閱讀教學中,我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悅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與此同時,我還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假如當時你就在人群中,你會高呼什麼?有什麼表現?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發展語言,增強民族自信心。

  讓語文教學,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還要拓寬學生的眼界,注重課內的積累和課外的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的同時,把學生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因此,課後我又讓學生交流了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奧運會和有關北京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當然,為了讓這節課上得更加完美,我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課件,如在開始部分,出示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講話,就會更能把學生引領到當時的情景中來。還有文章結尾部分的課件能多出示幾張2008年奧運會上優秀運動員比賽時的場景會更好,今後在製作課件上還要多下些功夫,使我們的語文教學錦上添花。

  篇2

  這篇課文文字雖少,但所呈現出來的場面是恢巨集的,氣勢是磅礴的。如何讓二年級的學生充分感受到字裡行間所體現出來的激動與自豪是我在預設教學目標時著重考慮的一個問題,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在預設教學過程中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1,利用媒體,拉進文字與學生的距離。

  二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原本,離他們的生活較遠的內容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是適合運用媒體營造情境的文字,媒體使用恰當,可以起到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象的作用,文字與學生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2,變換形式,提供學生多次朗讀的機會。

  朱作仁教授說過:"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則使人感受"。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在教學中,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給予學生。本文雖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奮。基於這點考慮,我在教學中注重肢體語言與朗讀的配合,如擊掌,振臂高呼等,低年級的孩子又格外容易投入,在媒體,動作和教師語言的引領下,學生們盡情高呼:"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此時此刻,他們彷彿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與其說他們在朗讀,不如說他們在用心感受。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一讀讓你覺得最激動的句子或段落時,學生都分外投入,在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們對課文的感悟得到了提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實現有機的整合。

  篇3

  今天,我成功的進行了這一課的教學,內心也隨著故事的情節,顯得尤為激動。我為祖國的成功而激動,更是為自己教學的成功而驕傲。

  這節課,不同於普通的一節語文課,因為這篇文章的選材與我們今天的事實有些小的脫節,原因是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在我國首都北京成功的舉辦完了,而這篇文章的內容是讓孩子們感受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辦奧運成功時的情景,這為教學鋪下了難度。要想帶領孩子們跨越時空隧道,回到申辦成功那一刻,需要在教學環節上下功夫,既能讓孩子們進行時間的大轉移,還得讓他們體會到當時的熱鬧場景,在教學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首先是巧妙的課堂匯入,請同學說一說:“自己做什麼事情成功了,成功以後的感覺如何?”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孩子們的話題打開了,有的說:“我自己做個小風車成功了,我很高興”。有的說:“經過我自己的努力,期末考了100分我很激動。”還有的說:“我得到獎狀時,我很開心。”緊接著我就出示了一張申辦奧運會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些什麼?”讓學生暢談,就這樣在無拘無束的談話中,學生不由自主地被我的導語吸引到課堂中,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