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隨筆

  班主任是一班之長,他們平時的工作都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對於畢業班班主任的我來說,更是覺得自己所承擔的擔子可不輕啊!

  很多人對我說起這個班級的特殊性,又聰明、又狡猾、又散漫、又搗蛋,是一個事情特別多、不好對付的班級,既然已經接了這個班,我想也只有對孩子、對家長、對學校負責,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帶好班級,把他們順利送入中學。

  一、親近學生,研究學生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作為新接班的班主任,我知道自己要花費大力氣來接近這些孩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把原本一片散沙的班級給儘快收回來。

  ***一***我放棄了很多休息時間,找機會去觀察我的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在上課時觀察、在課間時觀察、更多的是與上課老師一直保持緊密的聯絡,掌握各學科學生學習的情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就知道了班級的班風、學生的學風,瞭解全班主要的優缺點,瞭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馬上要進行改進的地方。

  ***二***好好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徵***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瞭解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哪些是可以為班級出力,將來是班級小幹部的培養物件、哪些是班級的搗蛋鬼,要好好的進行條理、哪些在行為習慣上有偏差、心理有問題、、、、、、在親近與研究學生的過程中,我不怕學生的不講道理,也不怕學生壞毛病的反覆發作,更不怕接二連三的告狀、、、、、、力求處理事情公證合理、講究策略。努力使學生對你產生好感,把你當作朋友,漸漸樹立起我的威望。

  二、幹部隊伍的組建和培養。

  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幹部決定的,小幹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我稱他們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本學期班級裡進行了幹部的選舉,在工作中我很快發現他們缺乏較強的號召力和班級管理能力,隨之我就實施了以下的做法:

  其一,大力表揚幹部優點,幫助小幹部樹立威信;

  其二,在鼓勵幹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更嚴格要求幹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其三,培養幹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能夠通過幹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

  三、以強化常規訓練帶動教育教學工作。

  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一開學學校就開展了“迎國慶的佇列操”比賽,在反覆洗腦後,我班開始了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班級裡的幾個搗蛋鬼還是出現了不少狀況,徐天的自由散漫打打殺殺、柳亦州的瘋瘋癲癲、朱哲堯的嘻嘻哈哈、唐逸然的費話連篇、曹信舟、張天擎等人的趁火打劫、、、、這讓體育老師頭很大,為此我不怕累積極與體育老師配合,跟學生們一起上體育課,跟他們一起訓練,對於某些故意搗蛋的學生進行單項強化訓練,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約束力,保證整個班集體的紀律穩定。

  四、擬定集體與個人的遠、近期目標。

  有目標才有動力。我知道這些學生雖然很聰明,但是這個聰明沒有用到正道上。開學初我就讓每一個學生明確班集體的奮鬥目標,對自己擬定切實的個人遠、近期目標,將集體的動力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幫助和鼓勵每一個人進步,使每個人自覺要求自己。

  五、激發學生競爭意識及其途徑。

  競爭是一股巨大的、潛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達到或代替的動力。班主任應在班內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競爭活動。必須強調,這是"互助"、"友好"的競爭而不是"敵視"和"保守"的競爭,其目的是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進步。

  1、 激發與外班學生的競爭意識:

  從集體活動的表現、班級榮譽的爭取、留給老師的印象以及個人獲將情況等等多個方面激發全班由整體到個人的與外班的競爭意識,這也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

  2、 設立定期評價制度:

  以“愛心表”和"月評表"等相對固定的評價模式,對學生個人的各種表現定期評價,使每個學生明確近期優缺點何在,從而增強自己的進取心。

  3、 假日小隊的重建:

  重建雛鷹假日小隊,對學生進行活動指導,讓學生知道老師對假日小隊活動的重視,並大力表揚活動突出表現的小隊,成為其它小隊學習的榜樣。

  4、獎勵和批評:

  獎勵與批評的方式各種各樣,目的都是鼓勵先進、指出缺點、激勵所有學生爭取更大的成績,獎勵比批評的教育效果更明顯。

  六、協調與科任老師和家長的關係,建立豐富的資訊網路。

  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我力爭本班科任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並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我高度重視開學初的家長會,做了精心的準備,讓家長通過我拍的錄影,瞭解學校教育的內容,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發現問題,對症下藥。原則是儘量與家長取得共識,建立彼此信任,讓家長對你這個班主任產生信賴感。沒有過多的批評和職責,而是讓家長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該做些什麼,讓家長們能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

  誠然,在教育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是複雜的,任務是繁重的。但是,我想只要我能真誠地捧著一顆"愛心",加深理論修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形成系統科學的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夠幹得非常出色而遊刃有餘的。

  篇二

  這學期開學初我對班內35個同學進行了家訪或電訪。在家訪或電訪過戲中,著重在學生面前樹立家長的威信,力求在家長心目中產生“若沒有家長的配合,對子女的教育將會更困難”的感受。從而讓家長有一種被重視的心理反應,鍛長自覺地配合班主任開展工作。同時,在家長面前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在工作中,這35個同學若發生紀律問題,卻能很好地取得家長的配合,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也較明顯。而沒有進行過家訪或電訪的學生,若產生紀律問題,想取得家長的配合,卻要另花一番功夫。

  當然,對學生進行家訪亦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在這學期的家訪中,其中有十多個家長在我一踏入其家門就問我“是否其子女在學校犯了什麼錯誤”。長期以來,班主任的家訪工作有所失誤——要不就是不進行家訪,要不就是等學生犯錯誤時才匆匆忙忙向家長“彙報”。這樣在家長心目中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小孩犯了錯誤時才來家訪。我認為,家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應該貫徹在每個學期的教育過程中。在家訪時宜採取閒聊的方式進行,在日常交談中取得應有的效果。不宜過於嚴肅,更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

  2、班主任宜個人進行家訪,不宜多人集體家訪。班主任在家訪時,目的就為了瞭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和取得家長的支援,若班主任個人單獨去進行家訪的話更能取得家長的信任,若集體家訪會給家長一定的心理壓力,並且會給家長不良的感覺——這只不過是學校工作的一種形式。因此,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通過班主任單獨的家訪,能夠與家長建立私人感情,從而取得家長的支援和理解。

  3、家訪時宜樹立家長對孩子的信心。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而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

  二、認真籌備好家長會,充分發揮家長會的教育作用。

  一般來說,每學期將會召開一次家長會。好好利用家長會的時間,可以大面積地爭取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援。家長會是一次集中學生家長到校進行的一次會議,利用得好,可使家長在短時間內瞭解學校的各種教育意圖和家長應配合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同時也可對學生進行一次較全面的教育。 當然,若組織不好,會提供讓家長們集體發牢騷的機會。所以,在組織召開家長會時,班主任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l、作為班主任,在召開家長會之前一定要準備好發言稿,最好將其當作一節“公開課”積極備課,嚴格確定主題內容。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事先思考了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選取了“家長應如何教育於女”的主題,同家長們共同探討了有關教育子女的方法、經驗,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2、班主任應該在家長會進行當中,控制好整個會議程序,不要讓家長過多去發洩平時的不滿,從而造成負面的影響,而對班主任工作產生不良的效應。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控制議程中,多舉些與主題有關的正面事例來引起家長的思考、講座從而讓家長達成必須想辦法教育子女的共識。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針對本班某些家長如何教育子女而取得較好效果的典型事例加以介紹,使家長們有圈套的收穫。

  3、有必要的話,應該讓學生與家長同時出席家長會。

  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通過家庭與學校相互協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當然,除了上述的方法外,還有其他方式方法可以取得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