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肉的介紹_龍眼肉的功效作用

  龍眼肉,中藥名。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假種皮。我國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以福建最盛,廣東次之;雲南及廣東、廣西南部亦見。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之功效。常用於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什麼是龍眼肉?龍眼肉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龍眼肉的資料,歡迎閱讀。

  龍眼肉的介紹

  別名

  龍眼、益智、比目、木彈、驪珠、燕卵、鮫淚、圓眼、蜜脾、桂圓、元眼肉、龍眼乾。

  入藥部位

  假種皮。

  性味

  味甘,性溫。

  歸經

  歸心、脾經。

  功效

  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主治

  用於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

  相關配伍

  1、大補氣血:自剝好龍眼,盛竹筒式瓷碗內,每肉一兩,入白洋糖一錢,素體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參片,如糖之數。碗口冪以絲綿一層,日日於飯鍋上蒸之,蒸到百次。凡衰羸老弱,別無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開水瀹服一匙,大補氣血,力勝參、芪,產婦臨盆,服之尤妙。***《隨息居飲食譜》玉靈膏***

  2、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白朮、茯苓***去木***、黃芪***去蘆***、龍眼肉、酸棗仁***炒,去殼***各一兩,人蔘、木香***不見火***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歸脾湯***

  用法用量

  9~15g。

  採集加工

  夏、秋二季採收成熟果實,乾燥,除去殼、核,晒至乾爽不黏。

  生理特性

  常綠喬木,高通常10餘米,間有高達40米、胸徑達1米、具板根的大喬木;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葉連柄長15-30釐米或更長;小葉4-5對,很少3或6對,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兩側常不對稱,長6-15釐米,寬2.5-5釐米,頂端短尖,有時稍鈍頭,基部極不對稱,上側闊楔形至截平,幾與葉軸平行,下側窄楔尖,腹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粉綠色,兩面無毛;側脈12-15對,僅在背面凸起;小葉柄長通常不超過5毫米。花序大型,多分枝,頂生和近枝頂腋生,密被星狀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質,三角狀卵形,長約2.5毫米,兩面均被褐黃色絨毛和成束的星狀毛;花瓣乳白色,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僅外面被微柔毛;花絲被短硬毛。果近球形,直徑1.2-2.5釐米,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體;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的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夏間,果期夏季。

  生長環境

  我國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以福建最盛,廣東次之;雲南及廣東、廣西南部亦見野生或半野生於疏林中。亞洲南部和東南部也常有栽培。

  藥材性狀

  為縱向破裂的不規則薄片,或呈囊狀,長約1.5cm,寬2~4cm,厚約0.lcm。棕黃色至棕褐色,半透明。外表面皺縮不平,內表面光亮而有細縱皺紋。薄片者質柔潤,囊狀者質稍硬。氣微香,味甜。

  相關論述

  1、《本草求真》:“龍眼氣味甘溫,多有似於大棗,但此甘味更重,潤氣尤多,於補氣之中,又更存有補血之力,故書載能益脾長智,養心保血,為心脾要藥,是以心思勞傷而見健忘、怔忡、驚悸,暨腸風下血,俱可用此為治。蓋血雖屬心生,而亦賴脾以統,思慮而氣既耗,則非甘者不能以補,思慮而神更損,則非潤者不能以補。龍眼甘潤兼有,既能補脾固氣,復能保血不耗,則神氣自爾長養,而無驚悸健忘之病矣。按古歸脾湯有用龍眼肉以治心脾傷損,義實基此。非若大棗力專補脾,氣味雖甘,其性稍燥,而無甘潤和柔,以至於極之妙也。”

  2、《理虛元鑑》:“龍眼大補心血,功並人蔘,然究為溼熱之品,故肺有鬱火,火亢而血絡傷者,服之必劇。世醫但知其補,而昧於清溫之別,凡遇虛勞,心血衰少,夜臥不寧之類,輒投之。殊不知肺火既清之後,以此大補心脾,信有補血安神之效,若肺有鬱伏之火,服之則反助其火;若正當血熱上衝之時,投此甘溫大補之味,則血勢必湧溢加衝,不可慎也。”

  龍眼肉的功效與作用

  1、益氣補血,增強記憶

  大家可能不知道,龍眼肉中含有可以提供熱能的物質,在這些物質轉化為營養的同時,還能促進造血細胞造血,實驗證明,龍眼肉對全身及大腦特別有益。

  2、安神定志

  龍眼肉含有大量的鐵、鉀等元素,能促進血紅蛋白的再生以治療因貧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桂圓中含尼克酸高達2.5毫克***100克***,可用於治療尼克酸缺乏造成的皮炎、腹瀉、痴呆,甚至精神失常等。

  3、養血安胎

  龍眼肉含鐵及維生素比較多,可減輕宮縮及下垂感,對於加速代謝的孕婦及胎兒的發育有利,具有安胎作用。

  4、抗菌,抑制癌細胞

  曾有實驗證明,龍眼肉可以防止某種腫瘤,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產生,還可以延長壽命。

  5、降脂護心,延緩衰老

  龍眼肉可降血脂,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對與衰老過程有密切關係的黃素蛋白——腦B型單胺氧化酶***MAO-B***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龍眼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用於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

  中醫認為,龍眼味甘、性溫。入心、脾經。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寧神、健脾止瀉、利尿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病後體虛、血虛萎黃、氣血不足、神經衰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病症。

  龍眼肉的營養價值很高,老年人服用可以保護血管,防止血管硬化。

  國外在研究龍眼時發現其含有一種活性成分有抗衰老的作用。這與我國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所言龍眼有輕身不老之說相吻合。故此有人認為龍眼是具有較好開發潛質的抗衰老食品。

  龍眼所含糖分量很高,為易消化吸收的單糖,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故體弱貧血,年老體衰,久病體虛,經常吃些龍眼是很有補益作用;婦女產後,龍眼也是重要的調補食品。因含鐵及維生素B2很豐富,可以減輕子宮收縮及宮體下垂感。對於婦女產後、體虛乏力、貧血等,則可用龍眼肉加入當歸、枸杞、紅棗***去核***數顆燉雞。或每日食用龍眼肉煮雞蛋,可活血調經,促進體力恢復。

  脾胃有痰火及溼滯停飲、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者忌服。孕婦,尤其妊娠早期,則不宜服用龍眼肉,以防胎動及早產等。此外,因其葡萄糖含量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龍眼肉的功效作用

  龍眼肉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別名:桂圓肉、圓肉。

  來源:為無患子科常綠喬木植物龍眼的成熟乾燥或半乾燥的假種皮。栽培品。

  產地:主產於廣西、福建、廣東、四川、臺灣等地。

  性狀鑑別:本品為囊球形縱裂的扁片塊,多粘結在一起成團塊狀。完整的單一個體攤平呈扁片狀,縱長1.5~2釐米。橫寬4.5~6.3釐米,厚不及1毫米。黃棕色或棕褐色,半透明,一面顯粗糙,有不太明顯的細皺紋,另一面光亮,有細密的縱皺紋。肉質,柔韌而微帶粘性。氣微香,味甜而特殊。

  以片大,肉厚,油潤光亮,黃棕色,身幹,味甜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維生素A、B1等,另含葡萄糖、蔗糖、酒石酸等。

  功效與作用:安神、益脾,其作用為鎮靜、健胃、滋養。又體外試驗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有抑制作用。

  炮製:生用。

  性味:甘、平。

  歸經:入心、脾經。

  功能:補心脾,養血安神,益智。

  主治:驚悸、健忘、失眠等症。

  臨床應用:主要治療與心血虛有關的神經衰弱,表現有失眠、健忘、驚悸等症狀,但單用力薄,需配合其他養血藥,方如歸脾湯。輕症者睡眠欠佳,易興奮,可用龍眼肉配百合煎湯服。

  此外,對一些虛證出血,如大小便下血,肺癆咳嗽,痰中帶血,以及對病後體弱者的調補,龍眼肉都有一定幫助。

  用量:9~15g,大劑60~60g。

  處方舉例:歸脾湯《濟生方》:黃芪9g、白朮9g、黨蔘9g、茯神9g、龍眼肉9g、廣木香1.5g、遠志3g、酸棗仁9g、炙甘草4.5g、生薑4.5g、紅棗1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