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菌藥物有哪些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常用抗菌藥物有什麼用,也不知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抗菌藥物***Antimicrobial agents***一般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磺胺類、咪唑類、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藥物。由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經培養而得到的某些產物,或用化學半合成法製造的相同或類似的物質,也可化學全合成。抗菌藥物在一定濃度下對病原體有抑制和殺滅作用。
抗菌藥物主要分為八大類:1.β內醯胺類,包括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碳青黴烯類、含酶抑制劑的β內醯胺類及單環醯胺類等;2.氨基糖苷類;3.四環素類;4.氟喹諾酮類;5.葉酸途徑抑制劑類;6.氯黴素;7.糖肽類:包括萬古黴素和替考拉寧;8.大環內酯類。
常用抗菌藥物的危害
對群體、社會而言,濫用抗菌藥物可以引起一個地區某些細菌耐藥現象的發生,如果許多細菌對多種抗菌藥物都耐藥,這種局面更為可怕,即這些細菌感染將變得所向無敵,人類對它們束手無策。如當前耐多藥結核菌就成了世界上結核病防治的難題。
用多種抗菌藥物有可能產生以下不良後果:使耐藥菌株更加增多;使毒性反應、過敏性反應等不良反應增多;使二重感染髮生的機會增多;浪費藥物,增加國家和患者的負擔,其結果會給人一種虛假的安全感而貽誤正確治療。
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耐藥性又稱抗藥性,一般指病原體對藥物反應降低的一種狀態。是由於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應用劑量不足時,病原體通過產生使藥物失活的酶、改變膜通透性阻滯藥物進入、改變靶結構或改變原有代謝過程而產生的。耐藥性嚴重者可使多種抗菌藥物失效。
自然界的微生物為了維持自身代謝、保護生存條件免受其它微生物侵襲,在其生長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次級代謝產物,這些化學物質具有調節本身代謝和殺滅其它微生物的作用,是微生物產生的一種抗生物質。自從微生物產生的這種抗生物質被人類發現並被研製成抗菌藥物以來,人類開始介入了微生物之間的抗生鬥爭。細菌也就把人類製成的抗菌藥物視作抗爭的物件,只要接觸過某種抗菌藥物就採取擇優去劣的進化原則保留並延續那些菌:包括能滅活抗菌藥物的物質,如各種滅活酶,或改變本身的代謝規律使抗菌藥物無法將其殺滅,改變抗生素作用的靶位,降低吸收,增加排出。這樣就形成了細菌對抗菌藥的耐藥性,使本來有效的抗菌藥物在遇到耐藥菌引起的感染時療效下降,甚至完全無效。
想減少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必須做到一下幾點:
***1***嚴格掌握抗菌藥物的使用適應症,病毒感染不應採用抗菌藥物治療。
***2***對有適應症的病人,藥物種類、用量及使用時間都要注意,能用窄譜的就不要用廣譜抗菌藥物,能用一種有效的就不必用多種,以避免耐藥性和二重感染。
***3***加強細菌耐藥監測工作。
***4***向群眾開展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有關知識的教育。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