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喝什麼湯健脾養胃

  ? 一日三餐很多人飯後都有喝一味湯的習慣,喝湯是健脾養胃的一個好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希望大家能喜歡!

  

  風慄鮮淮山紅棗煲鮮雞湯

  材料:鮮淮山1條、風慄肉12個、紅棗6個、雞半隻、豬瘦肉100克、生薑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淨。鮮淮山刮皮、切塊;風慄肉切對半;雞去髒雜、尾部,一起與瘦肉、姜和紅棗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鮮美清潤,有益氣生津、健脾養胃、強筋壯骨之功,且男女老少皆宜。

  花生木瓜章魚乾煲鯽魚

  材料:花生100克,半生熟木瓜1個***約500~600克***,章魚乾1只,鯽魚1條***約400~500克***,豬瘦肉50克,生薑4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淨,花生、章魚乾分別浸泡約10分鐘,木瓜去皮去囊切塊,鯽魚宰洗淨,煎至微黃。全部材料放入瓦煲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1小時,下鹽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和中,養胃生津,有通乳作用。

  黨蔘鱅魚湯

  材料:黨蔘、鱅魚、精鹽、料酒、姜、蔥、陳皮、草果、生油、桂皮、雞湯各適量。

  做法:首先是把草果、黨蔘、桂皮、陳皮、姜洗乾淨,然後全部裝入紗布袋扎口。將鱅魚去鰓、去鱗、去內臟,洗乾淨,下油鍋稍煎。在鍋中倒入準備好的雞湯,加入蔥、藥包、鹽、料酒,直到魚肉煮熟爛為止。最後揀去蔥和藥包,調好口味即成。

  功效:黨蔘鱅魚湯有扶脾養胃、補中益氣、健身強體的功效。

  茶樹菇燉排骨湯

  材料:排骨250克、茶樹菇30克、胡蘿蔔半根、姜4小片、鹽適量。

  做法:排骨切塊洗淨備用。茶樹菇提前半小時泡發好。胡蘿蔔去皮切滾刀塊,薑切片備好。鍋下水燒開後,放入排骨焯水,然後洗淨排骨表面浮沫。將排骨、茶樹菇、胡蘿蔔和薑片放加內膽裡,加入適量的水。把後把內盅放入電燉盅裡,蓋上蓋子,加入適量的水。調到筋骨鍵。四小時後聽到響鈴就燉好了,加入適量鹽即可開吃。

  功效:茶樹菇有健脾止瀉之功效,並且有抗衰老、降低膽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茶樹菇燉排骨湯,是一款秋季健脾養胃湯。

  蓮藕紅豆章魚煲豬踭湯

  材料:蓮藕800克,紅豆、蓮子各50克,紅棗5個,章魚乾1只,豬踭500克,陳皮1/3個,生薑3片。

  做法:各物洗淨,蓮藕去節、切段;紅豆、蓮子、章魚稍浸泡;紅棗去核;豬踭切塊,與生薑一起下瓦煲,加水30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兩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蓮藕能健脾、開胃、養血。紅豆亦為旺血之食材。豬踭為豬肉之上乘,常為廣東民間入湯之用,關鍵此湯中加入章魚乾既養陰又讓湯味更鮮美、可口。此湯甘潤鮮美可口,有健脾益氣、養胃生津、滋陰補腎之功。

  豬骨山藥湯

  材料:豬脊骨適量、山藥適量、嫩玉米適量、桂皮適量、生薑適量、香葉適量、枸杞適量、精鹽適量。

  做法:豬脊骨洗淨,用刀斬成小塊。把豬脊骨焯水,去血沫撈出備用。砂鍋裡添足水,放入豬脊骨、薑片、桂皮、香葉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燉制。嫩玉米切成小塊。砂鍋煮30分鐘後倒入嫩玉米塊,小火繼續燉制。山藥去皮,切滾刀塊。把山藥塊倒入砂鍋。灑入枸杞。調入適量精鹽,小火煮10分鐘即可。

  功效:山藥具有補脾養胃、補肺益腎的功效,是秋季脾胃虛弱者的最佳藥方。

  黃芪煲牛肚湯

  材料:黃芪50克、牛肚500克、紅棗3個、生薑4片。

  做法:黃芪稍浸泡,洗淨;請售者把牛肚處理乾淨,用鹽再搓擦淨;紅棗去核。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民間認為牛肚能消積除滯健脾益胃,而中藥黃芪性味平和,具健脾補中、益氣之功。合而為湯則有益氣血、健脾胃之功,主治脾胃氣虛型的消化不良、氣短乏力、食後腹脹等。

  健脾養胃四絕招

  除了合理飲食外,下列方法,選擇第一個加上其餘三法中的任一個,都能幫您健脾胃。

  1、捏脊。捏脊療法通常用於小兒,但它對成年人一樣有效,適用於消化不良、口臭、胃脹、胃痛、腹瀉、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堅持1周即可見效。先在背部輕輕按摩幾遍,使肌肉放鬆,然後用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同時提拿背部正中的面板,沿脊柱自下而上,雙手交替向前捻動。每捏三下將面板提一下,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面板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適當,不可擰轉;且要直線前進,不可歪斜。

  2、揉臍。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5分鐘,每日1—2次。此法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多用於消化不良、胃寒、腹脹、腹痛、腹瀉、便祕的患者。

  3、擦小腹。兩手分別緊貼肚臍兩側,上下來回擦動,發熱為止。胃脹、腹痛的病人可選用,每日2—5次。肚臍兩側旁開2寸為天樞穴,這個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及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積食、嘔吐、腹瀉、便祕等。

  4、按揉足三裡。足三裡是人體的保健要穴,位於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型別的脾胃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