巰嘌呤的常見不良反應

  巰嘌呤屬於抑制嘌呤合成途徑的細胞週期特異***物,化學結構與次黃嘌呤相似,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較常見的為骨髓抑制,可有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常在服藥後的第5、6天出現,停藥後仍可持續一週左右。

  ***2***肝臟損害:可致膽汁鬱積出現黃疸。

  ***3***消化系統:噁心、嘔吐、食慾減退,但較少發生,可見於服藥量過大的患者。

  ***4***高尿酸血癥:多見於白血病治療初期,嚴重的可發生尿酸性腎病。

  ***5***口腔炎、腹瀉、間質性肺炎及肺纖維化少見。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瀉,口腔炎,口腔潰瘍.骨髓抑制,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甚至全血象抑制.個別有肝損害,黃膽,高尿酸血癥,結晶尿,腎損害.劑量過大有頭暈,頭痛,腹痛,皮疹.

  巰嘌呤的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1***絨毛膜上皮癌。每日按體重6~6.5mg/kg,分2次口服,以10日為一療程,療程間歇為3~4周。***2***白血病。①開始,每日按體重2.5mg/kg或按體表面積80~100mg/平方米,每日1次或分次服用,一般於用藥後2~4周可見顯效,如用藥4周後,仍未見臨床改進及白細胞數下降,則可考慮在仔細觀察下,加至按體重5mg/kg;②維持,每日按體重1.5~2.5mg/kg或按體表面積50~100mg/平方米。

  2.小兒常用量:每日按體重1.5~2.5mg/kg或按體表面積50mg/平方米,一次或分次口服。***1***本品無論單用或聯合應用時,均有抑制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反應,因而必須根據具體需要給予適當的支援療法,例如新鮮血、血細胞成分、抗生素等。***2***有腎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應適當地減少劑量。

  3.服用本品時,應適當增加患者液體的攝入量,並使尿液保持鹼性,以阻止患者血清尿酸含量的增高及尿酸性腎病的發展。但加用別嘌醇時則應謹慎,僅限用於血尿酸含量顯著增高的患者,如每日加服300~600mg的別嘌醇時,巰嘌呤的劑量應減少至每日常用量的1/3~1/4,這樣既能減慢巰嘌呤的代謝,減少該藥的毒性,又能阻止或減少高尿酸血癥的產生。由於巰嘌呤會出現遲緩作用,因此在療程中首次出現顯著的粒細胞減少症、粒細胞缺乏症、血小板減少症,出血或出血傾向、黃疸等徵象時,即應立即停藥,當白細胞不再繼續下降而保持穩定2~3日或已上升時,再恢復給原來藥物劑量的一半,繼續服藥。***4***用藥期間應注意定期檢查周圍血象及肝、腎功能。每週應隨訪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量1~2次,如血細胞在短期內有急驟下降現象者,應每日觀察血象。

  巰嘌呤的相互作用

  ***1***本品與別嘌醇同時服用時,由於後者抑制了巰嘌呤的代謝,明顯地增加巰嘌呤的效能與毒性,因此在兩藥同時服用過程應仔細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並適當地減少巰嘌呤的劑量。

  ***2***本品與對肝細胞有毒性的藥物同服時,有增加本品對肝細胞毒害的危險,因而需權衡兩藥合用的利弊及必要性。

  ***3***本品與其他對骨髓有抑制的抗腫瘤藥物或放射治療合併應用時,會增強巰嘌呤的效應,因而須考慮調節本品的劑量與療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