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有什麼功效和作用

  苦丁茶是冬青科冬青屬苦丁茶種常綠喬木,俗稱茶丁、富丁茶、皋盧茶,主要分佈在西南地區***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湖北***及華南地區***江西、廣東、福建、海南***等地,是純天然保健飲料。

  1、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

  苦丁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算不得是茶葉,而是一種涼***物。苦丁茶經加工成品後,茶清香有苦味、而後甘涼,具有清熱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強心、潤喉止咳、降壓減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脈等多種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減肥茶”、“降壓茶”、“益壽茶”等美稱。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非常明顯,中醫認為,它具有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的作用,可用來治療頭痛、牙痛、目赤、熱病煩渴、痢疾等。現代藥理研究則證明,苦丁茶中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鋅、錳、銣等微量元素,還具有降血脂、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心肌供血、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頭暈、頭痛、胸悶、乏力、失眠等症狀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因此備受中老年人的青睞。

  2、苦丁茶的飲用忌諱

  風寒感冒者: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患了風寒感冒的人應該多吃些溫熱的食物,如生薑等,祛除體內的寒氣,如果此時飲用苦丁茶,會有礙風寒的發散,不利於感冒的治癒。

  虛寒體質者:虛寒體質者最突出的特點是冬季特別怕冷,常常感覺手腳冰涼。這種體質的人喜歡吃羊肉、狗肉等溫性食物,而且不容易“上火”,但喝了寒性的苦丁茶後,手腳冰涼的症狀會加重,不利於虛寒體質的改善,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慢性胃腸炎患者:慢性胃腸炎患者常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脾胃虛寒,腹部受涼或吃了涼性食物時,容易肚子疼或拉肚子,苦丁茶會加重這些症狀。此外,老年人脾胃功能相對減弱,嬰幼兒脾胃功能尚未健全,也不宜飲用苦丁茶,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厭食、腹瀉等副作用。

  經期女性:女性月經期處於失血狀態,抵抗力降低,此時如果喝寒性的苦丁茶,極易導致氣血受寒而凝滯、經血排出不暢,引發痛經,嚴重者可造成月經不調。經常痛經的女性,即使不是在經期,也最好少喝苦丁茶。

  新產婦:剛生完寶寶的新產婦身體虛弱,應適當多吃一些溫補性的食物。寒性的苦丁茶不僅不利於產後子宮的恢復,還會傷及脾胃,極易引發日後纏綿難愈的腹部冷痛。

  苦丁茶寒性極重,飲用時可搭配上普洱茶、紅茶飲用,採用1:9的方式,這樣既不顯得苦丁茶難喝,又可以喝出其它茶葉的味道。

  3、苦丁茶的歷史發展

  苦丁茶屬冬青科冬青屬苦丁茶冬青種,中國古書多稱之為“皋盧茶”,為藥、飲兼用之名貴保健珍品,已有2000多年的飲用歷史。苦丁茶還是中國作為世界上最早栽培茶葉的主要證據之一。東漢一書中載曰:“南方有瓜盧木***即皋蘆***,亦似茗,至苦澀,取火屑,茶飲。而交廣***即兩廣和越南一帶***最重,客來先設,乃加毛茸***綠茶的一種***。”

  苦丁茶作為宮廷貢品始於北宋皇佑五年,當是廣西萬承縣有一個名叫許朝烈的半族首領為討好宋仁宗,以求封官封州,遂以苦丁鄉譚贊河邊的一析千年野生古茶樹春天的首批嫩芽精心製做成幹茶為貢品進獻皇上,仁宗飲用了幾個月後,覺得此茶先苦後甘,提神舒心,健胃消滯,通腸利便,身體健康善大為好轉,心裡十分高興,以為是長生不老之藥,便要求許朝烈年年進貢,不得或缺,還在萬承設州,任許為第一任土官,世代相襲,許朝烈受封后,十分高興,更積極地進貢苦丁茶了。[1]

  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也載曰:“苦,平,無毒。南人取作茗,極重之。.今廣人用之,名曰苦登,...。.煮飲,止渴明目除煩,令人不睡,消痰利水***即利尿***,通小腸***即治結腸炎***,治淋,止頭痛煩熱,噙咽***即去痧利喉***,清上膈***即清肺***。”由此可知,在古代中國嶺南一帶的老百生已有飲用苦丁茶習慣,並以之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