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藥原則是什麼
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合理用藥原則,一起來了解吧!
合理用藥原則:
一、合理用藥是指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藥物。優先使用基本藥物是合理用藥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藥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藥品是能用來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質。
合理用藥包括安全、有效、經濟三個方面。用藥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義在於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療風險,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其次是有效,這是合理用藥的關鍵。藥物的有效性表現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癒疾病、延緩疾病程序、緩解臨床症狀、預防疾病發生、調節人體生理機能等。第三是經濟,經濟是指以儘可能低的醫療費用達到儘可能大的治療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經濟支出,但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價格越低的藥品越經濟。
基本藥物是指由國家制定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藥品,是從我國目前臨床應用的各類藥物中遴選出的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優先使用基本藥物是合理用藥的重要措施。
藥品是一把雙刃劍,藥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還會影響身體健康。輕則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醫療費用,重則可能使病人致殘甚至死亡。只有正確合理地使用藥物,才能避免和減少這些情況的發生。
二、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
任何藥物都有不良反應,所以要謹慎用藥。有些疾病並不需要服用藥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菸、多飲開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潔、進食易消化食物,同時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服藥時應避免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的不同成分之間有可能會發生相互作用,有些藥物也許會因此而失效,不僅影響原有的療效,而且可能會危害身體健康。所以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則。
不同的給藥方式各有其優缺點。輸液的優點在於見效快,主要用於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療;缺點在於將藥物直接輸入血液,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要高於其他給藥途徑,嚴重者可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肌肉注射其藥物吸收比輸液慢,比口服快,缺點是引起區域性疼痛等損害。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經濟的給藥方法;缺點在於起效相對較慢,有些藥品還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等症狀。選擇給藥途徑時應遵循國際公認的原則,即根據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或輸液。
三、購買藥品要到合法的醫療機構和藥店,注意區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購買。
購買藥品要到合法的醫療機構和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藥店。
處方藥是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品。目前,大部分藥品都屬於處方藥,如所有的注射劑、抗菌藥物、毒麻藥品等。
非處方藥是指不需要憑執業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這些藥物在臨床應用時間較長,藥效明確,不良反應較少。非處方藥根據其安全性又分為甲類和乙類兩種。甲類非處方藥包裝盒上“OTC”標誌的底色為紅色,只能在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證》,並配有執業藥師或藥師以上藥學專業人員的社會藥店、醫療機構藥房購買。乙類非處方藥包裝盒上“OTC”標誌的底色為綠色,除社會藥店和醫療機構藥房外,還可以在經過批准的普通商業企業零售。
臨床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
1.醫師在診療過程中要按照藥品說明書所列的適應症、藥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超出藥品使用說明書範圍或更改、停用藥物,必須在病歷上作出分析記錄,執行用藥方案時醫師、護士要密切觀察療效,注意不良反應。醫師根據必要的指標和檢驗資料及時修訂和完善原定的用藥方案。門診部的用藥不得超出藥品使用說明書規定的範圍。
2.醫師不得隨意擴大藥品說明書規定的適應症等,因醫療創新確需擴充套件藥品使用規定的,應報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審批並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使用中藥飲片、中成藥時,要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選藥。
3.醫師制定用藥方案時應根據藥物作用特點,結合患者病情和藥敏情況個體化用藥。充分考慮劑量、療程、給藥時間、給藥途徑,同時考慮藥物成本與療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藥物堅決不用,可用低檔藥的就不用高檔藥,儘量減少藥物對機體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擾和影響,降低藥品費用,用最少的藥物達到預期的目的。對較易導致嚴重耐藥性或不良反應較大及價格昂貴的藥物實行審批制度。
4.藥劑部門要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學管理工作模式,開展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及時收集藥物安全性和療效等資訊,為臨床用藥提供服務。藥師要主動開展專題用藥調查和病歷用藥分析,提出合理用藥建議。
5.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嚴格按照《處方管理辦法》的要求對處方用藥進行適宜性稽核的同時,要進行合理性稽核,發現不合理用藥情況應告知開具處方的醫師,情況嚴重的應拒絕調配並登記定期向合理用藥監督小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