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小老闆網路成功故事

  時代在飛速發展,網際網路已經對青年群體進行了普及和覆蓋,年輕人在創業中也開始首選網際網路渠道。但是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現階段還有一些問題存在於年輕人網際網路創業中。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

  “我今天想吃水餃,能送嗎?”“沒問題,立馬給你送到家。”13日晚,資深宅人“喵大王”在名為“春江花月”的小區業主qq群”上呼叫“水餃”,希望送“餃”上門。一會工夫,“喵大王”收到水餃,嘖嘖稱讚“好吃”!還有鄰居在群上給“水餃”建議:味道不錯,可以再多開發幾種餡……

  “水餃”何許人也?是小區美女,還是“帥鍋”?網上賣的水餃,口感咋樣?

  網上賣水餃受鄰居追捧

  最近一段時間,春江花月小區qq群異常活躍,尤其是q友“水餃”。“晚上還有吃餃子的不?”13日,qq群上,“水餃”赤裸裸打起“廣告”。

  網上叫賣餃子,非但沒引起網友反感,反而引來一片叫好:“明天晚上再買點來煮,味道還不錯,下次一樣來半斤”、“感謝老闆的私人定製,沒有味精,寶寶吃了放心”……還有網友發來疑問:“水餃,你一天上網,哪個在做餃子喲?”

  對網友提出的問題,“水餃”有問必答,認真傾聽各網友意見建議,賣完餃子後還會做客戶回訪。

  “餃子”全手工包制的水餃,配以送貨上門的熱情服務,得到春江花月眾qq網友的認可。

  辣媽不當上班族在家創業

  “餃子”,原來是一位辣媽,名叫王歡,四川達州人。說起在網上賣餃子,她說,還得從老公劉剛說起。

  王歡介紹,她畢業於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學的是法律專業。前兩年,先後在法院和外企工作過,雖然工資待遇較好,但她覺得工作狀態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辭職後在家帶小孩,兒子米樂今年1歲多。平時她跟婆婆一邊帶孩子一邊在家裡做水餃。在老公建議下,去年4月17日,開始在網上賣水餃。

  劉剛為此加了附近五六個小區的qq群,顧客就是附近幾個小區的業主。劉剛說,網上賣水餃不用支付門店費,成本壓力小了,才能夠在產品品質上多下功夫。劉剛是山東濰坊人,畢於成都理工大學,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每天下班後,他會在家裡幫忙擀皮、和餡,給老婆和老媽打下手。

  雖然在網上賣水餃只是試水,但銷量都比較樂觀,“生意好時一天能賣上十幾斤。”既可以照顧家,又有相應收入的生活,王歡說這才是她想要的,待時機成熟時,也會考慮在步行街租一間門面。

  各種奇葩餡可以私人定製

  王歡說,她原先很少吃餃子。因為婆婆包的水餃好吃,後來她學著自己包。“做水餃就像是完成一部作品,別人吃得滿意我很有成就感。”王歡說。

  劉剛說,下班後附近小區業主要水餃,一般都是他去送。他說,春江花月小區很多業主都喜歡吃豬網韭菜餡餃子。另外,白菜、蘿蔔、芹菜、藕、都可以配豬肉和餡,味道各有千秋。

  為滿足少數人口味,比如孕婦、產婦、小孩等,他們做水餃還可進行“私人定製”。定製的每樣口味都是單獨和餡,按訂餐人要求包制,比如番茄雞蛋餡的餃子。還有位小區業主想了兩天,把豆腐、蓮白、雞蛋和餡包成餃子給家裡哺乳的產婦吃,經王歡精心調劑比例,最後贏得訂餐人認可。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我們做不到的。”王歡說。

  二

  迷你的身材、肉嘟嘟的感官,就是這種賣萌的造型讓多肉植物在年輕人中持續受到追捧,並衍生出“多肉玩家”、“多肉粉”、“多肉QQ群”等一些群體,山東威海市文登小夥王義波就是這一群體中的達人。

  走進他的“多肉植物大棚”,可以看到披著白色絨毛、尖端有紅褐色突起、形狀極像剛出生的小熊掌的熊童子;葉片晶瑩剔透的玉露;綠色玫瑰花球似的山地玫瑰等各種“肉肉”琳琅滿目,品種多達1000多種。王義波介紹,這種披白色絨毛、尖端有紅褐色突起、形狀極像剛出生小熊掌的叫做熊童子;這種葉片晶瑩剔透的是玉露;這種如同綠色玫瑰花球的是山地玫瑰。在逐漸的養殖過程中,王義波從中發現了商機,把愛好乾脆變成一門生意,在網上經營起“肉肉”,月賺2-3萬元。面對供不應求的局面,他決定再投資200萬元建造一座佔地6畝的多肉植物自動養殖大棚,並擬開拓多肉植物婚慶市場。

  發現商機

  談起經營多肉植物的歷程,王義波指他是從愛好中發現商機的。,在日本定居的姐姐帶了一盆多肉植物送給王義波,剛見到肉肉的王義波一下子就被其呆萌呆萌的造型吸引住了。隨肉肉的長大,原來的花盆已經容納不下。為了讓這棵小植物生長得更好,王義波掰下幾片葉子分栽在一個個小盆裡。過了幾天,他驚喜發現這些小傢伙生根發芽了,不禁感嘆到肉肉生命力之頑強。後來,王義波只要一去花市場看到肉肉就會買幾盆回來,家裡的陽臺變成了一個小型盆景園。

  在養肉過程中,王義波發現多肉植物市場在文登當地還是空缺,於是他決定辭去樓盤銷售的工作,投資了30多萬元開始養肉,並開了一家淘寶網店。

  苦學攝影吸引生意

  由於多肉植物種植地在農村,位置偏僻,所以大部分訂單來自網上,雖然植物被照顧得很好,搭配出的盆栽亦很好看,但攝影裝置和技術總是略欠一籌,所以起初網店並沒有為王義波帶來很多顧客。為了改進照片技術,王義波買來了單反相機,苦學攝影技術。慢慢地他的淘寶店多起了各種小清新的肉肉照,為他帶來不少訂單,附近有些顧客還親自開車到他的肉肉花棚採肉。經過一番苦心經營,王義波的淘寶網店目前每月能為他帶來2萬元至3萬元的收入。

  然而,去年8月連續一個月的陰雨天氣,讓露天花園的肉肉死了不少。看?一個個死去的肉肉,王義波心裡很是難受。他吸取教訓,搭起一個大棚,為肉肉遮風擋雨。

  王義波表示,其實我們煙威地區是很適合養肉肉的,這裡晝夜溫差大,能自然形成好看的顏色,南方雖然溫度恆溫長得快,但是沒有晝夜的溫差,長的就不如這邊好看。他拿起一盆高約40釐米左右的魔法師指,你看這盆魔法師長得多高貴、典雅,曾經有一個人出1000元要買,我沒有賣,因為肉肉的生長期是相當長的,像這盆可是需要四五年時間才能長成。

  “我現在主要是感覺‘供不應求’,母本不能賣,幼本長的又很慢,網上銷售很多時候客人要看上的,我還不能賣,很影響我的銷售額和信譽。”王義波說。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王義波查閱了很多‘養肉’書籍,並上網查詢相關資料,閒暇時間就和‘肉友’討論,終於找到了肉肉生長瓶頸的‘突破口’。原來王義波一直用的是家鄉的土壤種的,這種土壤裡面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珍珠岩,透氣性差,並且含有的水分、養分少,不適合“肉肉”生長,所以長的很慢。為了配出適合“肉肉”生長的土壤,王義波還從丹麥進口土壤,把含有珍珠岩、桎石、泥炭的土壤配在一起,營造出鬆軟、透氣、保水的土質。雖然進口土壤成本高了,但是王義波感覺這樣還是值得的。

  打造“肉肉”養殖基地

  訂單多了以後,花棚裡的肉肉量已經跟不上訂單量了,登門求“肉”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讓王義波看到了“肉肉”市場的潛力,於是下定決心投資200萬建造他的“肉肉自動養殖大棚”。

  “溫度、光照、土壤是‘肉肉’成長的關鍵因素。現在正在籌建的肉肉大棚佔地約6畝,裡面安裝上自動噴水器、自動控溫器等一系列自動裝置來控制這三大要素,幫助‘肉肉’更好的生長。”王義波說。

  隨著人們對時尚的追求,作為“文藝範”、“小清新”代表的多肉植物不僅霸佔了白領的心,也被廣泛地應用在節日、婚禮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給人們帶去些許快樂的氣氛。

  王義波說:“其實肉肉在日本、韓國、荷蘭等國家已經流行一二百年了,在我國也就是最近幾年才流行起來。在國外,多肉咖啡廳、多肉聖誕樹、多肉牆、多肉組合禮盒、多肉手捧鮮花等一系列的‘多肉主題’充斥著人們小資情調的生活。下一步,我想帶領多肉植物搶佔婚慶市場,用多肉植物佈置婚禮現場,或將多肉盆栽設計成婚禮伴手禮送出去。以前婚禮上的鮮花幾天就乾死了,而多肉植物還可以放在盆裡繼續生長,把‘喜氣’帶到親朋好友家中,延續下去,讓更多的人喜歡上多肉植物。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