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成功老闆的創業經歷

  由於就業壓力的逐年增大,更多的大學畢業生走向了自主創業的道路。而網路創業由於其自身的優勢,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歡迎。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在浙江杭州濱江區的商務大樓里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公司,杭州谷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其中之一。在這個創業故事裡,我們要介紹的就是“谷綠農品”的創始人王安平的網上賣大米,銷售額過億的故事。

  王安平,杭州谷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90後,浙江大學城市學院2007屆工商管理系,浙江大學經濟系碩士,公司目前主營:高階有機雜糧產品,包括農品、堅果、花茶等等。

  初期的下坡路不可避免

  創業是兩個山頭之間的跋涉

  谷綠成立時公司只有三個人,因為一句“咱賣大米去”的玩笑話,王安平和大學的倆哥們一拍即合,湊成了中國合夥人。故事的開始都是曲折的,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還是too young too naive***太年輕太天真***。

  王安平就是用天真形容當時創業的自己。因為才開始做,對農業一竅不通,市場上什麼米好吃,多少一斤一概不知,於是他們便跑到農貿市場問大媽們,聽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五常”。“好,那就賣五常大米”,說著王安平都被自己給逗樂了,他們的賣大米之路竟然開始得如此“草率”。

  接下去就要找供應商,但是茫茫人海供應商在哪裡?於是王安平他們去到黑龍江五常,挨家問。“那會兒才起步,跟人家要1噸,那簡直是小打小鬧啊,誰理你?”回憶起那段日子,王安平擺擺手直言往事不堪回首。還好最後在五常住了3天,他用一把韌勁抓住了支援大學生創業的“貴人”。但有了供應商還遠遠不夠,銷售的渠道更難打通,“我以為拿到貨,跟超市的人溝通一下就可以放那裡賣,結果我們被轟出來了,還是太天真”,因為光入場費就要20萬,還有各種條碼費等等,所以王安平他們又碰壁了。

  大概三個月后王安平的兩個小夥伴打起了退堂鼓,覺得前景不佳,路途迷茫,現實版的中國合夥人曲未終人卻散了。王安平雖然感到失落,但還是咬咬牙堅持下來,有賴於城院的老師“牽線”,他遇到了同校畢業的姜章。從此兩個人攜手,將谷綠做得風生水起。尤其是走上農業電商之路,堪稱被實體店拒絕後的絕地反擊。

  “創業是兩個山頭之間的跋涉,站在這個山頭能看見對面山頭秀麗卻飄渺的景色,但之間的路途更是充滿坎坷,初期的下坡路自然不可避免,所以不要好高騖遠,先做到腳踏實地和堅定不移”,王安平這樣比喻創業的歷程。

  谷綠漸入佳境

  提出“專案組”改革管理

  雖然谷綠在今天的農產品界有了話語權,但曾經也有過瓶頸期。,也就是谷綠起步的第二年,公司慢慢壯大但王安平卻感覺發展變得緩慢,員工不如以往有激情。所以在管理上需要一點革新,給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因為人直接影響著產品。

  最終王安平提出了“專案組”的概念,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要做的新產品,參與人員、資金等也可以自己決定。比如谷綠的烘焙組,一共三個人,他們只管烘焙方面的工作,最終每個月除了底工資還可以拿到該專案70%的收益,做得越好收益越高。而且只要有能力,有的甚至一個人可以承擔起一個專案,收益也是很可觀的。在這種“遊戲規則”的激勵下,每個員工都充分調動創造力,又在專案裡獲得凝聚力,還能給公司帶來較大的利益,可謂雙贏。

  不過這個概念最初受到了員工的反對,因為工作壓力確實很大,但王安平說,“進到谷綠,你不是來乘船的,搭著谷綠快車一帆風順,而是來做一名水手,自己遨遊探索”。不過王安平還是儘量給大家一個自由輕鬆的環境,在谷綠沒有員工手冊,沒有很多規矩束縛,頂多遲到的時候罰點錢到“快樂基金”裡。“我遲到也罰錢,快樂基金就給大家買零食呢。”王安平湊趣道。

  “谷綠農品”保質保量

  天貓糧油類銷量第一

  大資料時代資料變得尤為重要,比如雙十一淘寶350億的成交額引起微博上無數人的關注,“谷綠農品”在三年的發展中也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滅的資料變化。團隊線:3人——10餘人——100多人;產品線:1款——28款——300多款;公司面積:60平米——130平米——近400平米;線上銷售額:1-2千萬——7-8千萬——1.3億——上半年就完成了前年的銷售額。

  還有很多資料也透露著公司的高速發展,天貓糧油類銷量第一更是輕鬆攻克,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對此王安平一語道破玄機,“如今網上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想要脫穎而出,質量才是關鍵,包裝等方面的改變只是耍耍小聰明。”

  那麼谷綠的產品質量是如何保證的?這得從產品的源頭追溯起了。以大米為例,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何謂“有機米”,其實就是指種植在三年沒碰過化學農藥的土壤裡,採用自然農耕法,使用有機肥的大米,消除了可能有的重金屬或農藥殘留。並且王安平種米的基地選擇在了“特供米之鄉”黑龍江五常,在那裡有6萬多畝地屬於谷綠,從選種到收割全程監控。

  不過王安平認為源頭上保證了質量還不夠,因為有機市場魚龍混雜,所以需要諸多有機認證,才能讓消費者獲得看得見的安心。比如大家可以通過谷綠產品上貼上的追溯碼在國家認證委網站上查詢真偽,以及食品出自哪家公司、哪個基地,甚至還可以前往實地考察。更貼心的是王安平還給自家大米做了口感測評,100分裡得了86,因為考試難度較大,80分以上的大米都不多,這已經算是大米屆的“學霸”了。

  在王安平的質量把關下,其實谷綠的產品已經是哪裡都能發光的金子,所以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銷售都開始走俏了。“實體銷售佔了4成,網上的佔了6成。去年網上的銷售額已經破億,就上半年已超越了去年的銷售額。我希望線上可以幫助線下推廣,線下能夠幫助線上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兩者相輔相成”,王安平認為這依然是未來谷綠髮展的大方向。

  寧可十年不將軍

  不可一日不拱卒

  王安平一直強調自己真的是運氣好,甚至調侃,“那會兒做農業電商真的趕上好時代,應了那句話,恰當的時候,站在風口,豬都能飛”。

  但是趕上好時代也不能不努力吧,有句話說“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王安平很是認可。他分享給大家的經驗就是要有眼下的小目標,併為此每天努力一點,華而不實的計劃書在他的眼裡沒什麼用。王安平說在大學生創業聯盟裡,他聽了很多大學生說要做上市公司,未來的藍圖描繪得很動人。當別人詢問“谷綠會上市嗎”,王安平卻沒有正面回答,“創業都是一步一步完成的,對面山頭的風景再秀麗也是飄渺的,眼下的工作先完成好最重要。”

  王安平受聘學院創業導師,在母校指導大學生創業,對學弟學妹們他誠懇地建議,創業的時候,未來要怎樣不及現在怎麼做來的重要。甚至還不知道要怎麼樣也可以開始,只要有個具象的想法,你看谷綠不就是從一句“去賣大米”開始的嗎?但一旦開始了就要不停地努力,西湖文藝散步?no!星巴克喝小資咖啡?no!和朋友聚會玩耍?no!甚至女朋友都沒時間談!總之你的時間都花在創業上,王安平形象地稱此為“黑洞創業”。

  從賣大米到賣農產品,王安平透露正在做的下一步是開發獨立平臺,整合農產品的供應鏈,並和政府合作,推廣當地獨具特色的標籤農業。

  “谷綠才剛開始!”王安平揚起嘴角。

  二

  “半份紅燒茄子,半份羊肉餃子,一份糖醋花生,網上付款成功。”手機上收到這個資訊,山東省膠州鴻記餃子服務員王大偉立即向廚房下單,15分鐘後,菜品備齊,9分鐘後,訂單送達凱金大廈20樓顧客處。

  “顧客已簽收。”收到這一反饋,鴻記餃子管理人員和李佳熙都鬆了一口氣:“耶,成功了!”這是李佳熙創辦的校園O2O服務平臺“兔子快跑”,這個平臺突破傳統購物模式,讓消費者從手機上就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下單後9分鐘就可送達。從去年9月份至今,李佳熙的網際網路專案銷售總收入逾300萬元。

  “傲嬌”客戶激發入行

  李佳熙,今年23歲,湖南理工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畢業,曾任培訓公司銷售員、銷售經理,註冊開元管理公司,現為青島開元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五年來,她的培訓業務涉及青島、煙臺等地,僅膠州企業客戶就已達400多家。9月,這個大膽的女孩投資50萬元註冊成立了青島開元萬通公共服務有限公司,也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做公共服務的民營公司,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創客達人。

  別看現在李佳熙的網際網路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在以前,李佳熙和網際網路沒有任何關係。,李佳熙去拜訪一個客戶,客戶本身對網際網路非常推崇,和李佳熙談論的都是網際網路時代如何推廣企業的話題,但由於李佳熙本身並不瞭解網際網路,不能和對方互動,讓一向以溝通見長的佳熙好不尷尬,只能草草結束談話。走的時候客戶說:“你們是做培訓的,是指導企業發展的,連我這點網際網路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你們還做什麼培訓?”回到車上,一直順風順水的李佳熙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那次談話給我莫大的挫敗感,客戶說得對,不能被被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甩在後面。”

  就這樣,李佳熙開始了學習之路。除了看書上網,平時,一看到有“網際網路”三個字的培訓,李佳熙就會聯絡聽課,每個月都要參加兩三場脫產的培訓。慢慢的,李佳熙對網際網路有了認識。“其實網際網路就是一個工具。”因為有銷售的背景,李佳熙看待網際網路,更多了一層經驗。7月,她註冊成立了開元萬通公共服務有限公司,做“全產業鏈”服務平臺。

  利用微信幫“懶人”企業轉型

  “跟大量客戶溝通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當中很多人都知道線上營銷是趨勢,也想做,可是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李佳熙突然想到,網際網路是“懶人經濟”,那何不由自己去幫助他們公司做轉型。於是,這便成了李佳熙的初入點,她決定從微信二次開發開始做起,白天處理公司事務,晚上經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和團隊研討論研發問題。

  膠州鴻記餃子是當地的傳統餐飲店,企業想做轉型,找到了李佳熙團隊。李佳熙給管理人員分析了他們的市場優勢,提出了點餐系統和外賣服務的做法,對方表示贊同。就這樣,李佳熙為他們做了微信公眾號二次開發,顧客***賬號後就可直接微信點餐、預訂,送貨上門,無需排隊等候,選單、價格、優惠一目瞭然,相當於於把店開到了每個人的手機裡。短短几天,鴻記餃子網上訂單量幾乎與實體店營業額持平。

  載利鋼鐵是膠州地區十幾年的傳統企業,規模上億元。因為鋼材市場門檻低、加之經濟下行,企業訂單量下降,亟需需求新客戶。李佳熙為他們重新設計了微信和網站,突出了產品的展示、線上推薦客戶等環節,讓這個傳統工業有了網際網路氣息。企業負責人說,以前和客戶談生意,只能拿著圖紙去,如今,點開公眾號,客戶就行清晰的瞭解各種產品的售價、樣式等情況,極大方便了與客戶溝通。

  9分鐘內送達百餘種線上選購的物品

  去年冬天,在濰坊上大學的弟弟回家過寒假。李佳熙看著放假回來的弟弟明顯瘦了,非常心疼。弟弟告訴李佳熙,天冷天熱的,自己躲在宿舍裡不愛出門買飯,於是就瘦了,“要是餓了有人送餐就好了”。

  弟弟的一句話觸動了李佳熙。當時,李佳熙的團隊正在進行O2O“兔子快跑”專案的研發——通過手機APP定位兩公里內的超市、餐飲、果蔬和家政服務,下單後配送員9分鐘內送達。“懶人經濟下,兔子快跑解決”最後一米”物流。他的話讓我想到,校園尤其是大學校園,使用者和需求相對集中、範圍較好確定,不如從這開始嘗試。”

  於是,李佳熙鎖定了青島工學院,4前期宣傳後,學生總數8000餘人的工學院,一個星期就有2000多名學生註冊成會員,這讓李佳熙大呼“出乎意料”。李佳熙運用了園主加樓主的模式,一個學校設一個園主,每個宿舍樓設一個以上樓主。這樣,學生通過APP下單,平臺裡100餘種物品都可線上選購,而樓主保證9分鐘內將物品送達。而從技術團隊研發的“跑道系統”,可以直接看到“兔子”跑到哪裡。

  自今年4月份專案試點運營至今,“兔子快跑”專案銷售額已過百萬,在青島工學院、農大、理工大分別做了試點,成功加盟了三個大學生作為園主,帶動50多位校園樓主就業。李佳熙透露,“兔子快跑”在工學院的實行,“園主”一個月可收入三四千元,“樓主”收入兩千餘元。這個專案的零房租、無限的產品空間等優勢把創業的門檻降到了最低。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李佳熙還將平臺免費開放給有意願的大學生,讓他們加入。這一年下來,李佳熙的網際網路專案銷售總收入逾300萬元。

  “試點成功後,我們還將進行全國推廣。”李佳熙信心滿滿地說,下一步還要將“兔子快跑”模式推廣到社群,將社群網格化,建立創業大學生分格負責制,讓格內市民在手機上快速找到周邊最實惠、最新潮、最便捷的吃、喝、穿等物品,成為“悠閒的宅主”。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