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物簡單插圖素材賞析

  兒童的思維和理解能力都與學齡兒童或成人有著本質的差別,讀物中美好的圖畫能讓幼兒感受到藝術的意境和色彩的奧妙,細緻動人的畫面氣氛能使他們思維靈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兒童讀物插圖中的運用及創作設計。

  









  兒童讀物插圖中的運用主要表現

  1. 動作的誇張

  在低齡幼兒讀物中,每個形象都像是一個演出角色,創作中可以通過對角色進行設定,充分運用人體各部分運動的變化來體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還可以通過某個典型姿勢,把形象內心情感變化的激烈程度表現出來。例如,創作中表現“想一想”、“打招呼”、“再見”、“生氣”等情節時,加以豐富的手勢變化,就可以很好地表達並顯示人物的性格。

  2.神情的誇張

  讀物中最吸引孩子的除了人物動作之外,就是書中人物的臉部特徵了。傳達人物內在、細膩、微妙的感情變化、情緒特徵上是最為直接的。在刻畫神情時,五官的變化不是獨立的,它們的表情傾向應該是一致的,這樣才能傳情達意。其中,又以眼神和嘴形的變化最為突出。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傳達表情、神態的重要器官,所以,只要把眼睛形狀稍作變化,就能體現出鮮明的表情特徵。嘴巴的變化並不複雜,一般是嘴角上揚或嘴角下壓,上揚是傳達喜悅、友善的表情,而下壓則表現生氣、悲墒、敵意的情緒。此外,五官中,鼻子的變化最小。

  同時,無論要變現的角色是動物還是其它物體,其神情的設計都是以人的表情為主要參照,這樣更容易引起低齡幼兒在情感上的共鳴。

  3.背景的誇張

  背景是表現書中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主要場景依據。同樣,在創作中,背景景物也可以像主要形象一樣進行主觀上的處理,通過視角的變換、事物的取捨、透視的幅度等,適當地簡化、歸納和重組。也可以使背景中的形象擬人化,如我們常用的“太陽公公”、“月亮婆婆”、“大樹老爺爺”等,通過這樣的比擬,創造出符合低齡幼兒認知能力的場所背景。

  兒童讀物插圖的想象力創作設計

  1.聯想

  聯想是想象的開始,聯想和想象常常成為創作的導線。通常,聯想是由事物想到與其有相似特點的另事物,通過轉換、想象,創造出新的形象。

  低齡幼兒在閱讀時,會由這幅圖聯想到他的生活經驗,也會聯想到其他的圖,他們會把自己想象成圖中的角色。而要完成這些聯想,首先要求我們提供的插圖內容是低齡幼兒所熟悉的。只有面對熟悉的插圖內容,才會調動他們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因此,創作低齡幼兒讀物作品時,首先先要了解幼兒的生活,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這樣,才能創作出可以讓低齡幼兒產生聯想的插圖來。

  2.意境

  意境是指想象本身所含有的一種內在潛力,它是非理性的,就像我們閱讀詩歌一樣,詩中所描繪的美好事物都是帶有主題性意境的,這樣的意境能夠喚起讀者的微妙的感覺,是種潛在的韻味,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對於低齡幼兒讀物創作來說,創造一個的美好的藝術意境可以使孩子沉浸其中,有如身臨其境,使得作品更能進入一種更廣義、更高階的藝術層次。

  3.留白

  這裡所說的留白是指在創作中,應留有足夠的空間,有助於低齡幼兒發散思維,展開主動想象的愉悅感。

  是指在構思時,在畫面上留有空白的地方,這正如書畫作品中的留白樣。

  般來說,畫面太滿,會給人一種擁擠的感覺,讓人感到壓抑。而在適當的地方留有空白,則會使畫面錨落有致。二是指在構思插圖時,不能把什麼都畫上,不能畫得太實,而要給幼兒留有想象的餘地。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