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管理類畢業論文

  圖書館是學校重要的教學設施,也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有利於豐富學生文化生活,提升學生文化素質和思想素養。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實施方法

  當前一直處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程序中,同時科技的發展的速度也十分迅猛,致使當前形成了兩種不同的世界文化與文明發展趨勢:其一是世界上的聯絡行、整體性以及依存性變得越發強烈,眾多不同的文明與文化之間不斷地融合,同時普適文化正持續的發展著;其二就是眾多不同文明與文化之間展現出的民族性與多樣性產生的矛盾越發激烈,民族性在文化中得到了不斷地發展,使得多元文化以一種相互矛盾又相互影響的境況中並存著。

  一、圖書館多元文化

  此概念主要指的就是為了使多元文化在社會上的需求得到滿足,進而為掌握不同的文化、民族和語言的群體提供出的服務,不僅涵蓋為各種型別使用者提供的多元文化方面的資訊服務,還包括了向那些在很少在傳統服務中涉及到的少數群體而提供的服務。所謂少數群體,指的就是文化、語言、民族同該地區居民存在差異的人群,其中涵蓋了國內少數民族、國外移民、外來務工人員以及難民等。除此之外,我們不能將多元文化服務看作是附加的常規服務,而是需要把它看作是所有圖書館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圖書館服務應當將評價充分性與合理性的標準放在怎樣將服務公平地提供給多語種、多民族、以及多文化背景的人群。

  二、對我國圖書館多元文化建設提出的建議

  ***一***對服務的物件與需求加以明確

  想要開張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圖書館需要服務的物件進行明確。若按照巨集觀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國圖書館想要進行多元文化服務,那麼其服務的物件將有著十分廣泛的範圍。對其原因進行分析,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我國屬於多民族的國家,56個不同的名族都有著各種不同的生活習性、語言文化以及社會風俗。此外,由於城市化的程序一直在不斷地加深,使得城市中出現了很多來自外地的務工人員,並且這些人群者正逐漸的充當了城市人口組成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再就是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同世界各種之間的聯絡越發的頻繁與緊密,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投資、學習與居住,並且有些社群已經成了外國友人的聚居地。那麼多元文化的服務物件就是上述分析中的所有群體。若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圖書館想要準確的確定具體的服務群體,需要研究當地人口的實際構成情況,其中重點研究的應當是語言、文化以及民族這些少數群體的組成實況。

  ***二***資訊服務應當按照少數群體進行開設

  圖書館需要對少數的群體予以熱情的服務。由於外來的人口處於一個嶄新的環境中,多少會對新的環境產生一種陌生的感覺。對此,圖書館需要秉承一個歡迎的姿態,將當地的情況向其進行及時的介紹,將一些同生活有緊密聯絡的熱點資訊,如教育、就業、法律、健康常識以及社會服務等為其進行積極地提供,進而幫助這些群體可以用一個很快的速度融入到當地的社會氛圍中。在將圖書館服務向少數群體進行提供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就是儘可能的使用他們本土的語言,有針對性的對其實際的需要提供文化服務。比如說對待一些外籍的讀者,圖書館需要按照他們使用的文字對於資訊加以呈現;同時圖書館還需要儘可能的使用多種語言進行館內指引系統的附加標識,或者是使用一些國際上通用的圖示進行對應的標識。

  ***三***資源配置方面建立完善的服務制度

  圖書館想要更好地為群眾提供多元文化服務,就需要樹立起為語言、民族、文化少數群體提供優質服務的意識,然而根據一些有效的制度與規定,對專屬服務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令服務能夠得到穩定性、長期性與規範性的保障。建立此項服務制度需要涵蓋以下幾點內容:

  1、在配置圖書館建築以及其內部的空間規劃時,應當將這些群體中使用的獨立元素新增進來;

  2、在對經費進行分配時,需要對多元文化服務編列出專門的經費;

  3、在館際合作這個層面上,需要通過其它的圖書館之間建立起多元文化服務資源共享經驗共享的合作關係;

  4、在人力資源管理層面上,需要設立圖書館員應當具備的多元文化以及語言方面的能力標準,根據這個標準進行館員的聘用。

  ***四***為吸引更多文化讀者進行積極宣傳

  想要使這些少數的文化群體能夠對圖書館使用使用意識增強,就需要進行積極地推廣。假使當地開設了一些適應多元文化需求方面的新聞節目,那麼圖書館完全可以將該館文化館藏以及一些相關的服務資訊投放到節目中,進而讓這些少數群體在觀看新聞節目的時候形成對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認識。假使新聞節目中尚未將這些相關的資訊錄入進來,圖書館也可以採取發放相關宣傳資料的形式,令圖書館多元文化實現推廣,需要注意的是多元文化服務的宣傳資料應當儘可能的使用這些群體使用的文字進行書寫。此外,圖書館也可以建立起相關的多元文化服務平臺,這樣可以為這些群體提供更加的便捷的文化服務,從而更好地實現圖書館文化服務的推廣。

  結束語

  綜上所述,面對經濟全球化程序的逐步加深,我國同世界各種之間的聯絡越發的頻繁與緊密,加之我國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呈現出了多元文化的面貌。面對這些多元文化的群眾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相關的圖書館建設人員應當對服務的物件與需求加以明確、按照少數群體進行資訊服務的開設、在資源配置方面建立完善的服務制度以及為吸引更多文化讀者進行積極宣傳,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建設,相信圖書館多元文化建設一定會更好的為各種文化的群眾提供切實的服務。

  篇2

  談有效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策略

  眾所周知,圖書館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服務展開的,圖書館的任何社會貢獻都是通過服務才得以體現出來的。因此,服務水平的高低,服務途徑是否多種多樣,服務手段是否創新等都會影響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及在社會文化服務中的地位。在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日益豐富的今天,圖書館應探討新的服務途徑並提升服務能力,進而更好地為廣大讀者及社會文化服務。

  1 服務理念的更新

  1.1 服務理念的原則

  《圖書館服務宣言》明確了圖書館服務的三條基本原則,即“對社會普遍開放、平等服務、以人為本”。三條基本原則蘊含了“以人為本”“資訊公開”“服務平等”“利益全民”的圖書館公共服務的核心價值理念。它要求圖書館致力於公益、普遍、開放、平等、人文的圖書館公共服務。《圖書館服務宣言》第一次用與國際現代圖書館理念及圖書館核心價值觀接軌的語言,系統表達了中國圖書館人對於圖書館核心價值體系及理念達成的共識,是中國圖書館人重建現代圖書館理念的成果結晶。

  1.2 服務理念的內涵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讀者的閱讀需求在不斷變化,他們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要求也更高了。圖書館具有的人文精神是指在服務工作實踐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公共圖書館要根據讀者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更為人性化的服務。其資源與設施建設應該圍繞讀者進行,脫離讀者的需求而盲目更新裝置或不切實際地豐富館藏資源的做法是與以人為本理念背道而馳的。在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公共文化體系的目標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要以“服務平等,利益全民”的服務理念為前提,讓不同的階層、不同群體的社會成員都能夠平等地獲取各種資訊,包括公平地享有圖書館文獻資源、圖書館的公益性服務、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的文明成果,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公眾***對資訊和知識的需求。

  2 做好讀者服務工作的策略

  2.1 增強服務意識,不斷拓展崗位創新能力

  身為服務工作者的圖書館人,要充分意識到讀者的需求是圖書館服務的起點和終點。把讀者的需求永遠放在首位,這才是做好服務的首要前提條件。因而,在服務工作中,要發自內心地設法為讀者提供服務,並在工作中注入足夠的熱誠,用心向讀者介紹和宣傳圖書館的功能與服務內容。針對不同的讀者需求,採取各種辦法為讀者解決疑難問題。另外,要著力提升圖書館服務人員的文化修養和知識結構水平,主動適應新技術的挑戰,不斷拓展服務工作的新思路。知識創新了,服務才能創新,才能更好地為讀者提供高效和滿意的服務。

  2.2 尊重讀者,為讀者貼心服務

  身為服務工作者的圖書館人,內心始終要充滿陽光,給讀者以親和力,還必須從內心深處關愛讀者。在服務過程中,館員往往會碰到不講理的讀者,或受到讀者不友好的對待。這時就更需要圖書館服務人員控制自己的情緒,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顧全大局,用自己的誠心和智慧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無論讀者態度怎樣,圖書館服務人員應始終面帶微笑,充滿自信,只有這樣,才能化解誤解,才能不會因自己疏忽而傷害讀者的感情。讓讀者獲得滿意加驚喜的感受,要最大限度地尊重讀者利益。另外,有些讀者可能會對館員服務質量要求較高,個別讀者甚至還有挑剔的現象,這就需要館員們在服務中不要忽略細節,除了自己要掌握積累足夠的服務經驗外,還要從細節入手,處處留心讀者的需求,多考慮怎樣做得更好,不放過細枝末節,營造服務至上的氛圍,給讀者滿意貼心的服務。

  2.3 主動溝通交流,營造和諧的服務氣氛

  館員與讀者的溝通交流是服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營造良好和諧的溝通氛圍,不僅能使讀者感受到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溫馨友好,還能使館員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愉悅感。個別新讀者對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分佈和借閱制度等都不太清楚,往往會羞於啟齒,欲言又止,這就需要館員主動迎候,真誠熱情地問候和解答,讓新讀者借閱文獻書籍有一份好心情。面對各種性格不同的讀者,應採取不同的方式與之溝通,及時主動的溝通交流,既能縮短讀者與圖書館的心理距離,使讀者體會到在圖書館享受到滿意、愉快的服務,又能激發讀者的熱情,產生積極協作的心理。館員不要怕麻煩,不要怕花時間,要找到切入點,傾注熱情,真誠與讀者交流。

  2.4 開展讀者教育和培訓工作

  隨著讀者隊伍的不斷擴大,開展讀者研究,加強讀者教育也是圖書館工作不可忽視的一項任務。讀者教育和培訓具體分為傳統形式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方式。傳統形式是利用“書目導讀、新書推薦、辦證須知、服務指南”等引導讀者正確使用圖書館;現代科技教育方式是指導,即指導讀者學會使用圖書館的入口網站,瞭解查詢網路資源和資訊檢索功能,引導傳統讀者向現代讀者轉化。另外,定期分別採取問卷調查法、閱讀登記法,瞭解讀者需求,接受讀者諮詢。通過開展讀者教育,啟發讀者的資訊意識,培養讀者篩選、判斷、利用資訊的能力。

  3 服務工作的實踐與創新

  3.1 開展網路服務,擴大服務人群

  隨著現代化技術和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圖書館必須與時俱進,利用現代化技術大力發展網路資訊服務平臺,提高服務的技術含量和服務水平。首先在資料庫建設方面,應加強各類有特色的文化資料庫建設,充分利用館藏資源,開發專題豐富、內容翔實的資料庫。同時,要為讀者上網查詢閱覽各種資料提供便捷服務,增強圖書館的網路服務吸引力。因此,充分利用現代化網路技術,將傳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進行整合,使其具有數字資源提供和傳播功能,為讀者提供各種數字化的資訊服務,將傳統的“讀者”轉型為現代網上的“使用者”,最大限度地爭取圖書館的服務人群。

  3.2 建立圖書基層外借點

  圖書基層外借點是由圖書館提供文獻資源,定期為有閱讀需求的基層單位外借點借閱圖書,由基層單位提供管理人員和閱讀場所。這種服務形式簡單快捷,一方面能大大提高圖書館文獻資源的使用率,另一方面能夠拓寬圖書館服務領域,擴大圖書館服務範圍。

  3.3 建立流動圖書館

  流動圖書館是指公共圖書館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地面向社會,為一些不便利用圖書館的人群有針對性地配送圖書。它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是圖書館讀者服務向縱深發展的重要標誌。自去年以來,我館一直堅持這項工作,開動流動圖書館服務車,定期進入距圖書館較遠的社群或小區進行借閱服務,讓老百姓不出小區就能借閱到實用的圖書。此項工作一方面擴大了圖書館的覆蓋面,提高了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拓寬了圖書館的服務領域,延伸了圖書館的服務工作。

  3.4 開展各種與讀者的交流互動

  為促進與讀者之間的溝通交流,進一步拓展讀者的服務領域,我館每年定期開展各項讀者活動。例如,每週一次免費的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工程影視展播,每年定期舉辦各種讀者座談會、“六一”少年兒童聯誼會,一年一次的讀者有獎徵文活動等。以上活動豐富多彩,老少皆宜,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

  4 結 論

  基層圖書館應當牢牢抓住當前的發展機遇,在服務中處處體現人文理念,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把普及文化科技知識和推進全民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新時期的重要任務,為公民終身學習提供平臺,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 >